道德禮儀在佛教裡稱什麼

2025-05-10 15:47:33 字數 3341 閱讀 4449

1樓:zmf小豬佩奇

道德禮擾春儀在佛教裡稱為「戒律」。

道德禮儀在佛教裡稱為「戒律」,是因為戒律是佛教修行的重要基礎。戒律是指佛教修行者所遵循的道德準則,世李猜它們搜型規定了修行者應該如何行為,以及他們應該避免做什麼。戒律的重要性在於,它們能夠幫助修行者把自己的行為和思想調整到佛教的理念中,從而幫助他們達到智慧、慈悲和安樂的境界。

2樓:峻巨集小朋友

道德禮儀在佛教裡稱什麼從左右兩側而入,不可行走正**,以示恭敬。若靠門左側行,則先以左腳入,右側行則右腳先入。

2.除佛經、佛像及供物之外,其餘不可帶入。

3.唯有誦經、禮佛、打掃、添油香時方可進入,不可以佛殿為通道,任意穿。

梭遊走。4.進殿之前當先淨身心,洗淨雙手,進入時不可東張西望、到處觀覽,禮拜後方。

能瞻仰聖容,默唸偈雲:「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見一切佛。」

5.於佛殿內只能右繞,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眾共修繞佛時,注意。

轉角處,不須住腳問訊,只要向上齊滾旦眉即可。

6.於殿內不可談世俗言語,更不可大聲喧譁,除聽經聞法,全體禪坐外,不可坐。

於殿內,即使討論佛法,亦不可高聲言笑。

7.於佛殿內,不得支腳、倚壁、靠桌、託顎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沒咐唾汙。

穢等,坐時不可箕坐。站立時應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內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時,應退出殿外。打大察擾呵欠時應。

3樓:半夏夏夏

你好!道德禮儀在佛教裡稱大德:梵語婆壇陀,指有大德行的僧人,後泛指高僧。近代以來虧簡,使用襲空睜範圍擴大,凡對有德行之人,不論其出家拍歲在家,都以「大德」一詞來尊稱。

4樓:小啊華

佛教中稱之為戒律。

誰知道佛教的禮儀?

5樓:黑科技

分類: 社會民生 >>宗教。

問題描述:佛教禮儀博大精深,偶就是鬧不懂都是什麼禮儀?

解析: 佛教基本禮儀。

1、入寺:入寺門後,不宜**直走,進退俱當順著個人的左臂迤邊行走,入殿門裡,帽及手杖須自提攜,或寄放為佳,萬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2、拜佛:大殿**拜墊是寺主用的,不可在上禮拜,宜用兩旁的墊凳,分男左女右拜用,凡有人禮拜時,不可在他的頭前行走。

3、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典,方可隨便坐看,須先淨手,放案上平看,不可握著一卷,或放在膝上。衣帽等物尤不可加在經上。

4、拜僧:見面稱法師,或稱大和尚,忌直稱為"出家人"、"和尚"。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兩手合一,微微低頭,表示恭敬,忌握手、擁抱、摸僧人頭等不當禮節。

向他頂禮時,假若他說一禮,不可再繼續強拜,凡人禮佛、坐禪、誦經、飲食、睡眠、經行、入廁的時候,俱不可向他禮拜。

5、法器:寺中鐘鼓魚磬,不可擅敲,錫杖衣缽等物,不可戲動。

6、聽經:隨眾禮拜入座,如己後到,法師已經公升座,須向佛頂禮畢,向後倒退一步,再向法師頂禮,入座後,不向熟人招呼,不得坐起不定、咳嗽談話,如不能聽畢,但向法師行一合十,肅靜退出,不得招手他人使退。

ebud/teach/liyi

佛教的基本禮儀

6樓:冰魄

b c db 合掌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問訊。

c 禮拜泛指一切形式的頂禮,比如問訊、磕頭、五體投地。

d 五體投地是藏傳佛教的禮拜形式。

7樓:佛經_僧伽吒經

《增一阿含經》

節選)復以何因緣生長者家。

若見如來形已。心無染著。右膝著地。長跪叉手。至心禮佛。

以此因緣生長者家。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道德禮儀有哪些

8樓:雪狐

以下是幾點道德禮儀。

一、儀表。1、儀表——第一印象的關鍵。

儀表,也就是人的外表形象,包括儀容、服飾、姿態和風度,是乙個人教養、性格的外在表現。

講究個人衛生、保持衣著整潔是儀表美的最基本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有條件,就必須勤梳洗、講衛生,尤其在社交場合務必穿戴整齊,精神振作。

要正確認識自己,不盲目追趕潮流,注意得體和諧,做到裝扮適宜,舉止大方,態度親切,秀外慧中,個性鮮明。

2、儀容——淡妝濃抹要相宜。

儀容即容貌,由髮式、面容以及人體所有未被服飾遮掩的肌膚所構成,是個人儀表的基本要素。保持清潔是最基本、最簡單、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注意細部的整潔,如眼部、鼻腔、口腔、鬍鬚、指甲等。要知道,有時「細節」也能決定一切。

風華正茂的學生,天生麗質,一般不必化妝。職業女性,尤其是社交場合的女士,通常要化妝。在某些場合,適當的美容化妝則是一種禮貌,也是自尊、尊人的體現。

化妝的濃淡要根據不同的時間和場合來選擇。在平時,以化淡妝為宜,注重自然和諧,不宜濃妝豔抹、香氣襲人;參加晚會、舞會等社交活動時,則應適當濃妝。

3、美髮——並非時尚就是好。

髮型是儀容的極為重要部分。頭髮整潔、髮型得體是美髮的基本要求。整潔得體大方的髮式易給人留下神清氣爽的美感,而蓬頭垢面難免使人聯想起乞丐。

9樓:高能答題王

道德禮儀知識。

仁、義、禮、智、信合稱「五常」,是儒家從古代眾多的德目中概括、提煉出來的五種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在中國古代社會中,這五種道德規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也是個人修養的最主要的內容。它貫穿於整個道德生活之中,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民族道德素質的培養和道德精神的形成。

在儒家的倫理思想中,仁是「全德」之稱,是乙個包羅眾德的範疇,其他的道德規範,如忠恕、克己、孝悌、智、勇、恭、寬、信、敏、惠等等,都可以視為仁的不同方面的要求,包括在其中。乙個人如果稱得上仁,那就是完美無缺了,而乙個人違背了任何一項道德要求都可以被責為不仁。反過來,乙個人如果具備某些方面的優良品德則未必能夠稱得上仁。

也就是說,每一種美德都是仁的必要條件,而非仁的充分條件,只有全部美德的總和才構成仁。

10樓:亮子

道德禮儀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類精神層面的道德規範,是人們共同生活的行為準則。道德禮儀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對於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具有重要意義。道德由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所決定,併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

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

道德禮儀,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道德由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所決定,併為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服務。不同的時代,不同的階級具有不同的道德觀念。

什麼是佛教禮儀?

11樓:職場心機婊

職場禮儀,是指人們在職業場所中應當遵循的一系列禮儀規範。學會這些禮儀規範,將使乙個人的職業形象大為提高。

佛教裡的「羅漢」是什麼角色,五百羅漢在佛教裡是什麼角色?他們是從哪來的?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梵名 arhat 有殺賊 應供 無生的意思,是佛陀得道 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淨,無明煩惱已斷 殺賊 已了脫生死,證入涅盤 無生 堪受諸人天尊敬供養 應供 於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淨,隨緣教化度眾。在中國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羅漢 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在唐代 法...

108在佛教中代表什麼含義,佛教裡108是什麼意思

108其含義有三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 佛教的法器 法事 建築,喜用108數,念珠有108顆,供燈108盞撞鐘108下,各地撞的節律又有不同組合法,有前後36緩撞 中間36急撞 有緊18緩18,6遍共108下。中國古建築和寺廟建築也愛用108。拉薩大昭寺...

蜘蛛象徵什麼,蜘蛛在佛教裡象徵什麼

蜘蛛預示有喜事。蜘蛛 蜘蛛相聚,喜事將臨 蜘蛛是一種預報喜事的動物,它朋蛛網上沿著一根蜘蛛絲往下滑,表示 天降好運 蜘蛛又稱親客 喜子 喜母等。在古代,人們就普遍以蜘蛛為吉祥物,認為一群蜘蛛聚在一起,就預兆著有喜事發生。蜘蛛吊垂下來,其下有楷杷 蒜 櫻桃 菖蒲的吉祥圖案,稱 天中集瑞 蜘蛛在佛教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