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人們會出現哪些心理疾病?

2025-06-03 08:45:23 字數 1752 閱讀 2529

1樓:情感知心小陽

疫情給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響,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還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彭國球表示,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類。

第一,睡眠障礙。很多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導螞笑致睡眠質量變差。也有人受到左鄰右舍的影響,個人生物鐘發生改變,睡眠節律打亂了。

第二,焦慮。疫情早期,人早襲們對新型冠狀病毒不太瞭解,產生了很多恐慌情緒。還有人陸物兄因為面臨失業、收入減少、孩子不能上學等原因導致焦慮。

焦慮在情緒方面的具體表現為:心裡不踏實、心情七上八下像「坐過山車」;很難靜下心來,不能完全投入到工作中;身體方面出現呼吸困難、唉聲嘆氣、肢體僵硬等情況。

第三,抑鬱。特別是以前有過焦慮或抑鬱的部分病人,在疫情期間**,出現情緒低落、悲觀絕望、食慾下降、體重下降、月經不調、大小便異常等症狀。如果症狀持續半個月以上沒有好轉,一定要到醫院及時尋求幫助。

疫情之下,人們容易得哪些心理疾病?

2樓:明眸似水

一、疫情期間普通大眾常見的心理反應有哪些:

1.明顯的情緒反應。

感到緊張、擔心、不安、害怕、恐懼、恐慌、情緒煩躁、容易激惹、發脾氣、經常抱怨、甚至對疫情資訊感到憤怒、對其他事情缺乏興趣、悶悶不樂、無法開心起來、表情痛苦、哭泣。

2.明顯的軀體反應。

頭暈頭痛、心慌胸悶、心跳加快、呼吸不暢、憋氣、噁心、腹部不適、腹瀉、胃腸脹氣、食慾差、尿頻尿急、出汗、肌肉緊張及發抖、雙腿乏力、肩背部疼痛、自我感覺塌彎發熱等。

3.睡眠差。

入睡困難、睡眠雀衫旅淺、早醒、多夢且多噩夢、睡眠不持久等。

4.認知功能受影響。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頃凳降、思維不清晰、決策困難、腦子反應變慢。

5.人際關係變得緊張。

容易敏感多疑、過度防範他人。

6.行為反應。

逃避或迴避一些資訊、場景,反覆檢視疫情的進展、反覆測量體溫、反覆洗手、社交減少、變得懶惰、極端的甚至可能出現攻擊行為等。

二、隔離期的常見心理反應。

1.情緒反應:麻木、否認、憤怒、恐懼、焦慮、抑鬱。

2.面對生活計劃被打亂,不知如何面對現實,無法集中注意力,惶惶然,出現喪失感、無助感。

3.擔心:自己身體、家人、財物等。

4.睡眠差:難入睡、易醒、早醒、惡夢多。

5.食慾差,體重急劇下降。

三、**期常見心理反應。

1.疑心加重,對醫護人員察言觀色,擔心病情變化被隱瞞;害怕孤獨,特別思念親人。

2.焦慮、恐怖、抑鬱情緒加重,心煩易躁、發怒、傷感。

3.對身體感覺特別關注、特別敏感,有多種不適感。

4.進食、睡眠更紊亂。

5.行為幼稚,像個孩子樣依賴他人,要求別人關心、照顧,生活變得被動。

疫情期間,容易得哪些心理疾病?

3樓:歐陽韓雪

疫情期間,容易失業,失業了就沒錢,或者是自己創業的那些人容易賠錢,身心雙重加倍。

疫情之下,容易得哪些心理疾病?

4樓:b幽

在家太久容易憤世嫉俗。

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5樓:剛剛

下面為您解罩殲答這個問題。首先很多人的焦慮症都是廣泛性焦扒轎慮,經常感覺提心吊膽和惶恐不安,但又沒有明確的物件或者是具體的內容。對於一些沒有發生的事情過分擔心,總覺得禍事降臨,並且因此出現躡手頓足,來回走春悶肆動等表現。

心理疾病有哪些表現症狀,心理疾病有哪些症狀表現呢?

心盯笑理症狀是心理疾病的具體臨床表現,包括感知 思維 注意 記憶 情感 意識和動作行為等多方面的症狀。感知障礙 包括感知和識別能力缺失症 不識症 錯覺 幻覺 感知綜合障礙。記憶障礙 包括記憶增強 記憶減退 記憶錯亂。思維障礙 思維形式障礙如思維奔逸 思維遲緩 思維貧乏 思維中斷 聯想散漫 象徵思維 ...

我有心理疾病了嗎,常見心理疾病有哪些?

你這個是妄想症 抑鬱症。以前我隔壁班的一個同學也得這個症。整體都疑神疑鬼,也想自殺。後來他真的自殺了。建議去找專業的心理醫生做個催眠 很快就可以解決。如果沒有條件,就不斷做運動!晚上睡覺前做,早上起早點出去鍛鍊!相信我,只要你肯運動,身體和心理上都會大大地改變。我是學心理學的,從我專業的角度分析,你...

心裡疾病的表現,心理疾病有哪些表現?

社會上很多人所謂的心理疾病其實等同於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大致型別接近有100種左右,差別很大,但是概括講主要表現在思維活動和行為上,包括情緒,比如思維活動正常與否,體現在說話的邏輯性 說話內容的現實性 以前和現在狀態的協調性。還有情緒狀態,是否處於比較愉快 平靜的狀態,還是經常出現明顯的焦慮 焦躁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