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母親在兒女面前的自稱

2025-06-05 19:10:14 字數 2030 閱讀 8295

1樓:home張鵬超

為娘指的是母親對自慶敏櫻己的稱呼。即作為你的母親。「為娘」只能用於母親對子女說話時自稱,多為第一人稱。

為娘」在現代漢語的詞典中作為詞語拿衡出現,但多用譽叢在部分地區的口語當中。出自郭沫若《我的童年》

第一篇的「撫育我母親的劉奶媽揹著我為娘逃難」。

古代中對對方兒子,女兒,母親的尊稱是什麼

2樓:小曾漲知識

1、敬稱他人的兒子:令郎、令嗣、令子;

2、敬稱他人的女兒:令愛(亦作「令嬡」);

3、敬稱他人的母親:令堂、令慈;

4、令,敬辭,有「美好」之意,用於敬稱他人或他人的親友,多用於敬稱對方的親屬。

5、古人對別人稱自己長輩時,一般先冠以「家」字,稱父親為家父或家嚴,母親為家母或家慈。稱呼別人的家人則冠以「令」字,如:稱別人的父親為令尊,別人的母親為令堂,別人的兒子為令郎,別人的女兒為令嬡。

這是對別人一種尊稱,相當於「你的」或「您的」。

擴充套件資料。用令字開頭的敬語稱呼對方的親屬時,一般將定語「您的」略去,如可以直接說「令愛的芳齡幾何」,不必說「您的令愛芳齡幾何」。

但若真這麼說了,也並非錯誤。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就存在這類用法,譬如在元雜劇中就有「你令堂」、「你令嗣」等稱呼。

一些以「令」字開頭的敬辭:

敬稱他人的父親:令尊、令嚴;

敬稱他人的母親:令堂、令慈;

敬稱他人的兒子:令郎、令嗣、令子;

敬稱他人的女兒:令愛(亦作「令嬡」);

敬稱他人的妻子:令閫(kǔn)、令正、令妻;

敬稱他人的女婿:令婿、令坦。

古人對母親的尊稱

3樓:心的痕淚

「家慈、家母」指對別人稱自己母親時的尊稱;「令堂、令慈」是對別人母親的尊稱。漢朝時,稱母親為「姐」和「社」;南北朝時,稱母親為「家家」和「阿家」;唐朝、元朝時尊稱為「母親」。

1.漢朝時候,把母親稱為「姐」和「社」。

2.南北朝時期,母親又稱為「家家」和「阿家」。

3.唐朝的平民百姓在非正式場合,稱呼母親為「阿孃」和「娘娘」。在嚴肅場合,或者想要表達敬重,便可稱呼「母親」。

若是王子或公主,也和百姓一樣的。當然在嚴肅的場合,就應該畢恭畢敬的稱呼「皇后殿下」。

4.宋朝時候,母親被稱為「姐姐」。稱庶母為「叔婆」,稱父妾(父親的小妾)為「妾母」。至於皇家,皇子皇女稱嫡母(皇后)為「娘娘」。

5.元朝時候,也是稱呼「母親」的,至少書面語是這麼用的。

6.明朝時期,一般是稱呼「媽媽」、「娘」或者「母親」。這時候已有「令堂」。提到已經去世的母親,則是「先妣」。

7.清朝時期,八旗官宦家庭,稱母親為「額娘」,有時候也用漢稱母親或娘。

而我們現在的稱呼是「媽媽」,幾乎全世界都通用。因為「媽媽」是最簡單的發音,是嬰兒張嘴吐氣的自然結果。

古時候對母親的尊稱

4樓:健身達人小俊

「家慈、家母」是對別人稱自己母親時的尊稱;「令堂、令慈」是對別人母親的尊稱。漢朝時,稱母親為「姐」和「社」;南北朝時,稱母親為「家家」和「阿家」;唐朝、元朝時尊稱為「母親」。

1、漢朝時候,把母親稱為「姐」和「社」。

2、南北朝時期,母親又稱為「家家」和「阿家」。

3、唐朝的平民百姓在非正式場合,稱呼母親為「阿孃」和「娘娘」。在嚴肅場合,或者想要表達敬重,便可稱呼「母親」。若是王子或公主,也和百姓一樣的。

當然在嚴肅的場合,就應該畢恭畢敬的稱呼「皇后殿下」。

4、宋朝時候,母親被稱為「姐姐」。稱庶母為「叔婆」,稱父妾(父親的小妾)為「妾母」。至於皇家,皇子皇女稱嫡母(皇后)為「娘娘」。

5、元朝時候,也是稱呼「母親」的,至少書面語是這麼用的。

6、明朝時期,一般是稱呼「媽媽」、「娘」或者「母親」。這時候已有「令堂」。提到已經去世的母親,則是「先妣」。

7、清朝時期,八旗官宦家庭,稱母親為「額娘」,有時候也用漢稱母親或娘。而我們現在的稱呼是「媽媽」,幾乎全世界都通用。因為「媽媽」是最簡單的發音,是嬰兒張嘴吐氣的自然結果。

現代母親教子成功的故事

媽媽的教子故事 不要逼孩子勇敢 星期六晚上,我們一家人還有外甥女,在一家新開的酒店吃飯。先生結賬時,掏出了幾張朋友贈送的代金券。這些代金券每次只能用一張,有20元的,10元的,5元的。先生自然是用20元的。結賬回來,蘋果向爸爸要代金券,他覺得那些代金券很漂亮,要拿著玩兒。先生遞給給三張10元的,5張...

古代關於母親為兒女無私奉獻的事例

孩子,快抓住媽媽 的手 孩子 快 快抓緊媽媽的手 去天堂的路 太黑了 媽媽怕你 碰了頭 快 抓緊媽媽的手 讓媽媽陪你走 媽媽 我怕 天堂的路 太黑 我看不見你的手 自從倒塌的牆 把陽光奪走 我再也看不見 你柔情的眸 孩子 你走吧 前面的路 再也沒有憂愁 沒有讀不完的課本 再也沒有爸爸的拳頭 你要記住...

在古代家長如何教育兒女的

所以不管是古代還是現在,想要教育好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是至關重要的,都說跟好人成好教,跟壞人成強盜,孩子身心會隨著平常接觸的事物或人而一點一點的改變,心理教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教育典故值得我們每位家長思考。古代父母是如何教育熊孩子的 其實天下父母都一樣,在古代也有教育子女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