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和父母交心?為什麼不能與父母交心?

2025-07-10 12:10:07 字數 3865 閱讀 5910

1樓:洪思聰

和父母交流溝通,並沒有遇到什麼難題,因為我始終堅持的是:

一是尊重父母。具體來說,也就是父母在和我們說話的時候,我們要專注地弄懂他們在說什麼,瞭解他們話中的意思。很多人在回家後跟父母聊天的過程中,會悄搭覺得不耐煩,開始玩手機。

父母對於我們敷衍的態度,就很生氣,會斥責我們。會破壞我們跟父母之間的關係。

二是表達想法。在與父母溝通的時候,同時說明事情,並表達我們心情。就比如說現在年輕人最無奈的事情就是一回到家就被父母催婚,經常被催,年輕人就會很煩躁,會很生氣。

後面就極大可能與父母吵起來,進而影響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少點責怪。一般說話的時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試著用「我」來開頭,可以減少對方的反感,甚至是心理上的防衛,針對乙個例項,來跟父母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以及想法,表達知道父母是為自己好,但是如果一直要我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只會讓我們彼此之間更缺少交流和溝通。

三是平心淨氣,語帶謙卑。很多年輕人在與父母聊天的時候,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很容易在它們心中留下「自以為是」的印象,要知道父母走過的路或許比你吃過的飯還多,以如此強硬的方式去溝通當然不會獲得它們的好感,這樣帶來的後果往往就是還未觸及到核心話題,聊天已經在爭吵中結束。但是如果換種方式晌清,以「請教」的姿態去面對,不去刻意挑戰父母的權威性,反而更容易得到中肯的建議。

四是旁敲側擊,循序漸進。我們啟謹拿之所以和父母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根本問題還是出在觀念上面,父母的觀念一般偏於保守,而年輕人則更多的是追求開放自由,所以在很多話題上面,彼此會表現出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要想扭轉這種局面,可以在保證良性互動的前提下,嘗試「旁敲側擊」的方式來交流,父母都是有經歷的人,你說的很多話它們一聽就明白,如果對你這種「擦邊球」式的溝通不反感,證明話題還有迴旋的餘地,可以慢慢的一步步的做它們的思想工作,如果父母表現出特別抗拒的情緒。

2樓:拐崽崽

個人覺得讚賞父母,讚賞中增進親情。父母對我們恩深似海,值得我們讚揚。讚美父母對我們的愛,他們會感到甜;讚美父母當年之勇,他們更開心。

要學會真誠,得體的讚美父母,這是增進親情的有效方法。

第一,要自覺地尊敬父母。深刻體會父母養育的艱辛,重視父母真實而寶貴的人生經驗,虛心地聽取他們的教誨,接受他們正確合理的建議和要求。即使他們的意見有錯也不要公開頂撞,而要用溫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們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滿足的同時,平心靜氣地分析並最終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見。

第二,多與父母談心,縮短感情距離。由於父母和我們在生活環境、社會責任、社會地位上的差別,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方面有較大的不同。上代人往往比較傳統、實際、保守,原則性強,思考全面,顧慮多;而年輕人則較多地與時代接軌,開放、易接納新事物。

作為子女,我們應主動地與父母溝通,可通過談心、討論等方式,增進彼此的相互瞭解,取得信任,達到感情和心靈的融洽,代溝也就可以彼此跨越了。

第三,三思而後行。中學生思想開放,敢作敢為,勇於冒險,這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積極作用。但在與父母的溝通中不可如此「血氣方剛」,相反要學會冷靜,遇態胡事三思而後行,並善於反思反省。

這樣不僅可避免因衝動產生的不愉快,而且還可以博得父母的信任,進帆鄭攔而尊重你的意見,從而產生親密、和諧、輕鬆、融洽的家庭氣氛。

第四,技巧、藝術化地處理分歧和矛盾。當與父母在某些問題上產生分歧時,不要一味地抱叢孝怨父母不理解自己,不瞭解當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需求。

為什麼不能與父母交心?

3樓:小殷講生活

<>要知道爸媽是比我大二十多歲的人,本身就是隔了一輩。正因為年齡差距如此之大,才會導致思想有隔閡。所以我很少跟父母有過深層次的交流,更不要說分享日常。

我屬於那種低調內斂的性格,做人首世做事不是那麼張揚跋扈。有的事情哪怕是我的老婆孩子也不知道,在我眼裡沒必要跟他們說這些。盡到做兒子女兒的義務責任就可以,有的話還是藏在心裡更妥當。

20多歲的我現如今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父親了,白天要上班,晚上要幫忙照料孩子。又沒有跟父母住在一起,更不會在交友軟體上跟父母談這些。派芹橡每天重複不斷的工作讓自己揪心煩惱,塵旁晚上孩子的吵鬧更是頭疼不已,也沒有時間去談心分享。

爸媽那輩人很多觀念都和我格格不入,包括教育生活方面。他們推崇教育嚴厲生活簡樸,而我們有的時候恰恰相反,做法跟他們背道而馳,自然也說不到一塊去。

為什麼我們不會和父母交心?

4樓:網友

你會和父母分享日常生活嗎?小姐姐相信很多人不僅不會和分母分享日常,可能連多說幾句話都比較困難?你仔細回想一下,上一次和父母交心溝通在什麼時候?

恐怕很多人表示,還停留在學生時代!說實話,小姐姐也很少會直接和父母溝通比較重要的問題。溝通的也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瑣碎小事。

和父母倒是有很多的話題,但是基本的狀態是報喜不報憂。

因為人長大後,自己的心裡也就更加能夠裝事了。很多時候有些事情,說出來好像也沒有人理解,然後也沒有人能夠提供好的建議,或者是產生一定的情緒共鳴。總之,好像有些話,丟擲去好像沒有什麼意義一樣。

主要還是因為生活圈子和朋友圈子完全不一樣,所以很多事情好像說出來也沒有多大意義一樣。更多的時候,會選擇同頻的朋友相互吐槽解憂或者分享喜悅。更多的時候則是乙個人自己消化,或者找物件說說。

好像這是成年人的默契一樣,有什麼都自己扛!

小時候,依靠著父母看世界,長大後自己根據自己的成長圈子看世界。一些人覺得這是嫌棄父母,其實不是,只是很多時候不想給對方添堵。

而且其實深受傳統思想的束縛,連直接表達愛,對於我們這輩人和上輩人而言,都好像很難啟齒一樣。有些話就算到了嘴巴邊,又會立馬縮回去。其實不管哪代人,其實父母肯定是愛子女的,這點是不容置疑。

甚至可以這麼理解,對於我們這輩人而言,其實父母的叨叨也是一種愛。雖然有的時候聽起來挺不順耳,但是他們也確實在用自己的方法來愛我們。也許表達的方式看起來並不那麼親切,甚至有些話還不太好聽。

但是你仔細想想,其實這已經是父母最佳狀態和能力了。因為他們也在嘗試著和你接近,嘗試著和你有話聊,嘗試著愛你!

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在刷抖音的時候,會找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內容和你分享,即使你可能一點也不感興趣,甚至會潑冷水。小姐姐也幹過這樣的事情,需要好好反省一下,因為這也是父母想接近我們的一種方式而已。雖然父母不會直接表達愛,但是父母卻總是怕你吃不飽。

穿不暖。這不也就是愛的另外一種呈現形式嗎?

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吧!因為就算是平淡的生活,也會因為有愛而更加的美好!也許父母的話不那麼好聽,做事方式不那麼討喜,甚至還會經常給你一些不那麼適合你的建議……但是他們對你的愛,真的只多不少!

怎樣和父母交流比較好?

5樓:香飄漫漫

我們跟父母溝通時,首先必須要讓我們感覺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孝順,這樣話題才好。即使談話時他們的意見有錯也不要公開頂撞,而要用溫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們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滿足的同時,平心靜氣地分析並最終愉快地接受自己的意見吵搜基。父母給的建議或者引導,絕對是為了我們自己好,沒有任何的惡意。

可能當時跟咱們的理念不合,或者跟自己的追求不符,而導致讓你不漏肢想聽那些建公升謹議或者勸告。那你也沒必要當面的跟他們爭吵,稍微陳述一下自己的理念,讓他聽聽你的想法。如果他們不認同,他們會給出理由。

我們要將他們的理由記下來,然後好好思考。畢竟那是二十來年經驗的積澱。父母比我們多活了幾十年,通常都會因為自己的人生經驗豐富而不願意聽別人的勸告。

更何況是比自己小了二三十歲的後輩。不要讓父母把你當成乙個小孩,需要與父母建立乙個平起平坐的地位。子女要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交流,尤其是勸解和鼓勵。

這一類老人的特點是缺乏信心,一直感覺自己什麼也做不好,子女在熱情鼓勵老人的同時,要給老人具體分析問題的癥結所在,切忌沒有耐心敷衍塞責,因為此類老人多數比較敏感,子女的消極應對會讓他們進一步沮喪憂鬱。

為什麼和父母旅遊?為什麼要和父母旅遊?

與父母一起旅行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經歷,不僅可以增進親子關係,還可以創造美好的回憶。下面是為什麼和父母一起旅遊的幾個理由。首先與父母一起旅鬥啟行可以加深親子關係。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忙碌的工作和學習,我們常常很難有機會和父母共度時間。然而旅行提供了乙個寶貴的機會,讓我們可以長時間地和父母在一起,互相交流和...

分手後為什麼不能告訴父母?

我們在和別人談戀愛的時候,有時候會有這種奇怪的心裡就是假如感情不順利,分手了就會比較不好意思跟自己父母或者親朋好友坦白事情的真相,總覺得有一點點丟笑衡悄人的感覺。但是我也不知道這種感覺是從 來的。也許是自己的潛意識中把戀愛失敗當作人生的一次挫折,適當做一次很丟臉的失敗。不好給家人或者朋友說。所以分手...

經過什麼法律程式,子女才能與父母斷絕關係?

經過什麼法律程式,子女都不能和親生父母斷絕關係。這個血緣關係是斷絕不了的。如果是養父母有正當理由可斷絕,親生父母一生不會斷絕。和父母溝通吧,那是養育你的親生父母,不可斷絕這血緣關係。子女與父母斷絕關係,發生了什麼事,讓你走這條路,可以通過公證處,提供證據可以斷絕關係,必須真正的條件才允許的,因為血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