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辯麵糰和光滑了,麵糰不光滑什麼原因

2025-07-27 11:11:41 字數 4054 閱讀 4607

1樓:戰火l紛飛

麵粉可以用來製作很多的麵食,比如說包子餃子或者是饅頭,但無論用來製作哪一種麵食,最主要的乙個步驟就是要揉麵團,那麼麵糰要揉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揉好了呢?

麵糰要揉到什麼程度才算是揉好了。

1.表面光滑。

如果我們想要判斷面團是否揉好了,那麼最直觀的就是觀察一下面團的表面,正常情況下來說如果麵糰在沒揉好的時候表面都是比較粗糙的,但如果我們發現麵糰表面變得開始光滑了,並且摸上去也比碼旦較細膩的,一般就證明這樣的麵糰已經揉好了。

2.保持形狀。

另外一種判斷方法,我們可以將麵糰放到手裡面,然後停止幾分鐘的時間,如果麵糰在我們的手裡沒有出現任何變形或者是變軟的現象的時候,這樣就證明麵糰已經好了,但如果麵糰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就出現了變形遲禪擾的情況,這樣的麵糰還是需要再繼續揉搓一下。

3.恢復快。

我們也可以用手指去戳一下面團的表面,如果麵糰的表面再戳完之後迅速的回彈了,基本上這樣的麵糰都是非常富有彈性的,證明揉搓的到位了,但如果回彈比較慢的話,還是需要繼續揉搓的。

4.彈性大。

我們可以取麵糰的一部分,然後用手將麵糰之後放到光線底下去觀察,如果在的過程當中沒有撐到最大的程度情況下,麵糰就已經出現了斷裂,這樣的情況就還需要再繼續的揉一揉,如果麵糰的彈性比較大的話,一般都是生產性比較良好的,並且不容易出現斷裂的。

麵糰要揉到什麼程度?大家看到這裡之後,是否對於揉麵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呢?其實襲枝揉麵是需要時間和耐心的,更是一種體力活,想要揉出來的面,口感好並且彈性大的話,一般都需要十幾分鍾,甚至二十幾分鐘的時間,製作出來的麵食口感和味道一定不會辜負大家付出的體力。

麵糰不光滑什麼原因

2樓:況興運

我經常做麵食,所以我非常清楚題主說的麵糰起坑斷裂是什麼樣的。如下圖的樣子,是不是?手機前的您又有沒有遇到過呢?

上圖的麵糰是我上週做菠菜手擀麵的時候和的面,是剛開始把面揉成麵糰時的樣子。這個時候繼續揉麵的話你會發現,麵糰似乎軟硬不均勻,不論怎麼揉,麵糰總是這樣坑坑窪窪,很難揉光滑。

我們再來看看30分鐘以後它的樣子。如下圖。

可以看出來,30分鐘後面團變得非常光滑了,對比非常明顯。有人也許會問:「把一塊如此坑坑窪窪的麵糰揉到如此光滑,一定揉了很久吧?」

事實情況是,從圖一的狀態到圖二的狀態,我只揉了幾下,還不到一分鐘。但是從圖一到圖二中間經過了20分鐘的餳面。也就是說,麵粉加水揉成圖一的樣子以後我並沒有繼續揉下去,而是直接用保鮮膜包住放在盆裡餳了20分鐘左右,20分鐘後拿出來,只輕輕地揉了幾下, 這塊坑坑窪窪的麵糰就變得柔軟而光滑了。

其實有做麵食經驗的人都知道乙個竅門,麵粉加水揉成麵糰後不要直接揉,而是要蓋住醒發一段時間再揉,麵糰就會變得柔軟而有韌性,這個時候只需要三兩下就能揉得比較光滑了。

現在我們回到主題上,揉麵團時麵糰表面斷裂起坑不光滑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麵糰之所以有很好的韌性和延展性,都是因為麵糰裡的麵筋在起作用。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見過拉拉麵嗎?麵糰能拉成一根長長的麵條,這就是它的延展性,而這都是麵筋的功勞。

反之,如果沒有足夠的麵筋,麵糰就沒有延展性,在受到拉力的時候就容易斷裂。

那麼麵筋的形成是受什麼影響呢?在這種情況裡主要有兩個方面:水和時間。

1、水是麵筋形成的乙個必要因素,沒有足夠的水就不能形成足夠的麵筋。一般來說,比較硬的麵糰才會出現表面明顯的斷裂起坑的情況,如圖一的樣子。麵糰裡含水量少,短時間內無法形成足夠的麵筋,麵糰自然沒有足夠的拉力和延展力,一揉就斷裂了。

再就是和麵時水分分佈不均勻。一次倒入太多水,或者水分在麵糰裡倒得不均勻,也容易導致這種情況出現,道理同上。

2、時間是麵筋形成的另乙個必要因素。題主所說的這種狀態大多出現在麵糰剛剛揉成的時候。這個時候水分和麵粉還沒有充分的融合,麵筋蛋白還沒有充足的時間吸水來形成足夠的麵筋,麵糰幾乎沒有延展性。

知道了上面兩個影響麵筋形成的重要因素,我們自然就能知。

3樓:騎著蝸牛當房車

我們的中華傳統美食有非常多,各個地方都比較興起吃餃子和包子,逢年過節或者是團圓的日子大家都會自己製作麵點來慶祝。但是揉麵團其實也是一門學問了,它比較考驗我們的技術,不僅要讓後續能揉的好看,還需要讓麵糰揉光滑才是最好的,如果麵糰一直揉不光滑這會對口感也會有影響。接下來就給大家支支招,教大家如何揉麵才能揉光滑。

第一步:我們的和麵盆一定要選擇四邊乾燥的,然後準備麵粉加酵母粉加水,注意水不要一次性全倒入需要要分次倒,接下來用筷子調成絮狀就不要再往裡面加水了,然後再用手大概的揉成團但不要立即想把麵糰揉的光滑。應該蓋上溼布放5分鐘,再繼續揉麵團可以輕輕鬆鬆的揉成光滑的麵糰了。

第二步:想要揉光滑的麵糰可以放在溫暖的地方進行醒發,我們需要得醒發至原來2倍大。希望麵糰特別蓬鬆的話要在和麵的時候還可以加點無慮泡打粉或糖一起進行揉。

第三步:要注意的是發好的麵糰排氣的時候不要加很多面粉揉,防止把發酵好的麵糰再次變成生面。放一小把麵粉但大概的揉成需要的形狀就可以放在蒸籠上進行二發蒸制了。

以上就是揉麵怎麼一直揉不光滑的具體解決辦法,相信大家通過上述內容的介紹和了解都能夠很快學會如何操作,並且成功的將麵糰揉光滑。

為什麼麵糰揉不光滑

4樓:愛記錄生活的小陳同學

主要原因:1、力度不夠,半個多小時的時間耐賣還是夠了。

2、主要還是水和麵沒有完全均勻。要一邊和麵一邊加水。水加的多少也是個經驗。

和麵時怎樣才能揉成光滑麵糰:

1、發酵粉要用溫水化開。

2、水罩首別太多。

3、和麵的時候水一點點加進去,別一次加,最後看情況,如果水多了就會很黏。

4、如果揉麵發現特別黏,怎麼都揉不起來,就加面。

5、面要揉到擴充套件狀物畝數態才能發酵,要用力揉麵。

為什麼揉麵團表面不光滑

5樓:林傑生活百科

揉麵團表面不光滑可能有以下原因:

1、如果在使用發酵粉的時候,使用涼水或熱水將其化開,就會出現麵糰表面不光滑的情況,因此在使用發酵粉的時候,一定要用溫水化開,這樣才會使麵糰表面更加光滑;

2、在和麵的時候,加入太多的水,不僅會讓麵糰變得黏手,而且會導致麵糰表面不光滑,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在和麵時,要根據麵粉的量加入適量的水;

3、和麵的時候將水一次性的加入,會出現一部分的面略幹,另一部分的面黏手,最後導致和出的麵糰表面凹凸不平,因此和麵時要分次加入適量的水,這樣和出的麵糰才會有光滑的表面;

4、和麵時沒有用力揉麵,也會導致麵糰不光滑,當面揉到一定的狀態時,醒面。

後表面才可以光滑,因此在和麵時一定要用力揉麵,且要揉均勻,然後開始醒面,這樣和出的麵糰才會光滑。

如何判斷面團已經揉好

6樓:向陽

麵糰揉到表面光滑,不沾手,沒有多餘的水分時就說明差不多了。拿起一塊麵,慢慢用兩隻手拉開,能拉開面團,中間比較薄,有類似薄膜的效果。麵糰上面有很多小氣泡,就說明已經出膜成功了。 <

1、麵糰揉到表面光滑,不沾手,沒有多餘的水分時就說明差不多了。

2、拿起一塊麵,慢慢用兩隻手拉開,能拉開面團,中間比塌物羨較薄,有類似薄膜的效果。

3、麵糰拍團上面有很多小氣泡,也就說明已經出膜成功了。

揉麵團 1、準備溫水和酵母,用量勺量好,加進溫水。靜置10分鐘左右。

2、然後拿個大盆。把高粉、奶粉混螞察合,把剛才小碗裡的酵母水倒進來混合!先用筷子攪拌,這裡不要怕水太少,因為後面要加雞蛋,避免麵糰太稀不成型。

然後加上雞蛋(直接打進去就行)糖和鹽還有色拉油,切記鹽別接觸酵母哦。會影響發酵。然後用筷子攪拌均勻,再根據你的麵糰酌情加水。

3、麵包的面很沾手的,可以再手上摸點油,這樣會好一些,先下手把這些雪花片狀的麵粉先固定成團。稍微把材料揉勻成型。把成型後的麵糰拿出來,在案板上撒一點薄面,這個時候抓住面的一頭抬高砸在案上,在去抓住另一頭,拿起來再摔下去(反覆摔面)。

如何判別麵糰是否成熟

7樓:廣州優美西點烘焙學校

麵糰成熟度與麵包質量有密切關係。

用成熟適度的麵糰製得的麵包,皮薄有光澤,瓤內蜂窩壁薄,半透明,有槐汪酒香和酯香味;用發酵成熟不足的嫩麵糰製得的麵包,體積小,皮色深,瓤的蜂窩不勻,香味淡薄;用成熟凳明搜過度的老麵糰製得的麵包,皮色淡,有皺紋,灰白色無光澤棗歷,蜂窩壁薄,有大氣泡,有酸味和不正常的氣味。

揉好面怎麼排氣?麵糰如何排氣

揉麵排氣只針對發麵麵食,發酵的過程就是酵母菌生長繁殖併產生氣體,這個氣體促使了麵糰體積變大,形成了密集的氣孔,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蜂窩組織。在製作饅頭包子生胚前需要將發酵時產生的氣體揉出來,這一步就叫做揉麵排氣。發好的面為什麼要揉排氣。不管是蒸饅頭還是蒸包子,都免不了要揉麵排氣,如果只是簡單的揉麵,蒸出...

麵糰發酵如何看出是否到位,發酵過了怎麼辦

1.酵母加多了會怎樣?對人體有害嗎,還能不能吃?按道理來說酵母是純綠色食品對人體沒有任何危害,它的發酵方式是生物發酵,不像 泡打粉 那樣是化學發酵,大家對酵母可以放心的使用。有時候為了提高麵糰的發酵速度我們會增加酵母的使用量,這是最普遍的做法,酵母加多了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加得太多會使我們不易控制麵...

不用麵包機如何揉麵團能揉出手套膜

回想當你我學做麵包的時候,因為揉麵方法不正確,大冬天的累的我滿身出汗,第二天胳膊痛的很。就一直摔,摔得 啪啪 的,那聲音一定會影響到樓上樓下的鄰居的。我邊摔邊祈禱,但願別有人來敲門提意見!摔了快一個小時了,也沒有出膜!想想當時如果能早點搜尋到一些手工揉麵的方法,也不至於走那麼多彎路,費那麼多力氣,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