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莊子《秋水》的原文譯文,莊子《秋水》的原文及譯文是什麼?

2021-05-18 14:13:32 字數 4952 閱讀 8934

1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秋水

【原文】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徑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6)。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嘆曰(8):「野語有之曰(9),『聞道百(10),以為莫己若』者(11),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14),拘於虛也(15);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16);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17),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乃知爾醜(18),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19);尾閭洩之(20),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21)。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23),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24)?計中國之在海內(25),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26)?

號物之數謂之萬(27),人處一焉;人卒九州(28),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29);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30)?五帝之所連(31),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32),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33),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34)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高興地自得其樂,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有人認為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說:「井裡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凍,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曲之士,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是因為教養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論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沒有什麼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洩漏海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乾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量來計算。可是我從不曾因此而自滿,自認為從天地那裡承受到形體並且從陰和陽那裡稟承到元氣,我存在於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於大山之中。

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呢?想一想,四海存在於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於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於四海之內,不就像細碎和米粒存在於大糧倉裡嗎?

號稱事物的數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於九州,糧食在這裡生長,舟車在這裡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於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於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詞類活用

1.名作動

面 名作動,面向 東面而視

2.名作狀

時 名作狀,按時 秋水時至

東 名作狀,向東 順流而東行

東 名作狀,向東 東面而視

3.形作動

少 形作意動,認為...少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

輕 形作意動,認為...輕 而輕伯夷之義者

窮 形作動,走到盡頭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多 形作意動,認為...多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動,認為...少 方寸乎見少

通假字涇 同 徑 直 涇流之大

辯 同 辨 辨識 不辯牛馬

虛 同 墟 所居之處 拘於虛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動物身上的細毛 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

.一詞多義

1.之結構助詞,提賓標誌 我之謂也

結構助詞,的 仲尼之聞

代詞,指天下 伯夷辭之以為名

2.於動詞,到達 吾非至於子之門

介詞,被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介詞,比 莫大於海

介詞,由於 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3.以動詞,認為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動詞,憑藉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連詞,來 伯夷辭之以為名

4.為動詞,認為 以為莫己若'者

介詞,用 不可為量數

動詞,取得 伯夷辭之以為名

望採納!!!

莊子《秋水》的原文及譯文是什麼?

2樓:lxr丶之塵

莊子——秋水

【原文】

秋水時至(1),百川灌河(2),徑流之大(3),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4)。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6)。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嘆曰(8):「野語有之曰(9),『聞道百(10),以為莫己若』者(11),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14),拘於虛也(15);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16);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17),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乃知爾醜(18),爾將可與語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19);尾閭洩之(20),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21)。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23),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24)?計中國之在海內(25),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26)?

號物之數謂之萬(27),人處一焉;人卒九州(28),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29);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30)?五帝之所連(31),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32),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33),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34)

【譯文】

秋天裡山洪按照時令洶湧而至,眾多大川的水流匯入黃河,河面寬闊波濤洶湧,兩岸和水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不能分辨。於是河神高興地自得其樂,認為天下一切美好的東西全都聚集在自己這裡。河神順著水流向東而去,來到北海邊,面朝東邊一望,看不見大海的盡頭。

於是河神方才改變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對著海神仰首慨嘆道:「俗語有這樣的說法,『聽到了上百條道理,便認為天下再沒有誰能比得上自己』的,說的就是我這樣的人了。而且我還曾聽說過有人認為孔丘懂得的東西太少、伯夷的高義不值得看重的話語,開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親眼看到了你是這樣的浩淼博大、無邊無際,我要不是因為來到你的門前,真可就危險了,我必定會永遠受到修養極高的人的恥笑。

」海神說:「井裡的青蛙,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大海,是因為受到生活空間的限制;夏天的蟲子,不可能跟它們談論冰凍,是因為受到生活時間的限制;鄉曲之士,不可能跟他們談論大道,是因為教養的束縛。如今你從河岸邊出來,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將可以參與談論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沒有什麼比海更大的,千萬條河川流歸大海,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歇而大海卻從不會滿溢;海底的尾閭洩漏海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止而海水卻從不曾減少;無論春天還是秋天不見有變化,無論水澇還是乾旱不會有知覺。這說明大海遠遠超過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夠用數量來計算。可是我從不曾因此而自滿,自認為從天地那裡承受到形體並且從陰和陽那裡稟承到元氣,我存在於天地之間,就好像一小塊石子、一小塊木屑存在於大山之中。

我正以為自身的存在實在渺小,又**會自以為滿足而自負呢?想一想,四海存在於天地之間,不就像小小的石間孔隙存在於大澤之中嗎?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於四海之內,不就像細碎和米粒存在於大糧倉裡嗎?

號稱事物的數字叫做萬,人類只是萬物中的一種;人們聚集於九州,糧食在這裡生長,舟車在這裡通行,而每個人只是眾多人群中的一員;一個人他比起萬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於整個馬體嗎?五帝所續連的,三王所爭奪的,仁人所憂患的,賢才所操勞的,全在於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辭讓它而博取名聲,孔丘談論它而顯示淵博,這大概就是他們的自滿與自傲;不就像你先前在河水暴漲時的洋洋自得嗎?

」詞類活用

1.名作動

面 名作動,面向 東面而視

2.名作狀

時 名作狀,按時 秋水時至

東 名作狀,向東 順流而東行

東 名作狀,向東 東面而視

3.形作動

少 形作意動,認為...少 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

輕 形作意動,認為...輕 而輕伯夷之義者

窮 形作動,走到盡頭 今我睹子之難窮也

多 形作意動,認為...多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少 形作意動,認為...少 方寸乎見少

通假字涇 同 徑 直 涇流之大

辯 同 辨 辨識 不辯牛馬

虛 同 墟 所居之處 拘於虛也

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

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

豪 同 毫 動物身上的細毛 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

.一詞多義

1.之結構助詞,提賓標誌 我之謂也

結構助詞,的 仲尼之聞

代詞,指天下 伯夷辭之以為名

2.於動詞,到達 吾非至於子之門

介詞,被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介詞,比 莫大於海

介詞,由於 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3.以動詞,認為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動詞,憑藉 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

連詞,來 伯夷辭之以為名

4.為動詞,認為 以為莫己若'者

介詞,用 不可為量數

動詞,取得 伯夷辭之以為名

望採納!!!

選自《莊子》的《秋水》篇譯文,莊子。秋水(節選)翻譯

原文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 野語有之曰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

《莊子釣於濮水》譯文,《 莊子釣於濮水》原文和翻譯

原文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 願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 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 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塗中乎?二大夫餘曰 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 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譯文 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 做官 他們對莊子...

莊子《秋水》的主旨是闡發,莊子的《秋水》節選本文的主旨是什麼?在客觀上有何思想意義?

做人 不要自以為是 秋天的洪水隨著季節漲起來了,千百條江河注入黃河,水流巨大,兩岸的水邊 洲島之間,不能辨別牛馬。於是乎黃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這裡了。順著流水往東走,到了渤海,臉朝東望去,看不到水邊。於是乎河伯才收起 改變 了欣喜的臉色,抬頭看著渤海神若嘆息道 有句俗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