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如何突破數學教學中的重難點

2021-05-28 22:02:42 字數 5969 閱讀 9430

1樓:新野旁觀者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包羅永珍,每堂課都有它自己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教學難點是學生在課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識點,是學生認知矛盾的焦點,它猶如學生學習途中的絆腳石,阻礙著學生進一步獲取新知.化解難點、解除疑惑,是教學過程順暢有效的重要保證.

因此,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教學難點本身也屬於教學重點.教學重點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如概念、性質、法則、計算等等.為了幫助學生解決重點、理解難點,使感性知識理性化,實現知識的長久記憶和靈活運用,教師在突破重難點時要講究教法的直觀、形象和具體,要講究新舊知識之間的前後聯絡,要補充相關的感性素材.

教師的教學只有結合學生實際,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教學效果才能得到提高.

下面談談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突破教學重難點的幾點做法:

一、抓住強化感知參與,運用直觀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直觀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鑑於小學生的思維一般地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他們要接觸並必須掌握的數學知識卻是抽象的,這就需要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設一座橋樑.直觀正是解決從具體到抽象這個矛盾的有效手段.

在教學中,教師應多給學生用學具擺一擺、拼一拼、分一分等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感知新知、獲得表象,理解和掌握有關概念的本質特徵.如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動手畫、量、摺疊、剪拼幾何圖形,做一些立方體模型,使學生感知幾何形體的形成過程、特徵和數量關係.如學生在用圓規畫圓時,通過固定一點、確定不變距離、旋轉一週等操作,對圓心、圓的半徑、圓的特徵和怎樣畫圓就會有較深刻的感性認識.

二、抓住數學**於生活,運用聯絡生活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從中獲得一些體驗,並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所以,我們數學應從小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出發,從生活中「找」數學素材並多讓學生到生活中去「找」數學、「想」數學,使學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如我們都知道「利息」知識源於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我在教學「利息」時,讓學生通過5000元存入銀行,計算整存整取三年期、整存整取五年期,體會到期後會取得多少利息等.這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課堂中充分讓學生「做主」,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理解了有關利息、利率、本金的含義,體會了數學的真實.

只有讓數學走進生活,學生才會願學、樂學,從而激發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

三、抓住小學生的特點,運用遊戲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生的特點是好奇好動,對遊戲有很大的興趣.一般情況下,他們的注意只能保持15分鐘左右.在教學中,如果組織學生通過靈活多變的遊戲活動來學習數學知識,他們就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注意力長時間地穩定在學習物件上來,使教學收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課堂氣氛妙趣橫生,師生情感融為一體.

如:學習「倍」的概念時,和學生一起做拍手遊戲.教師首先拍2下,然後拍4個2下,讓學生回答第二次拍的是第一次的幾倍.

接著,按要求師生對拍,進而同桌同學互拍.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始終精神集中、情緒高漲.這種簡單易行的遊戲,深受學生喜愛,從而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四、抓住知識間的異同,運用比較的方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學數學中有許多內容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在教學中充分運用比較的方法,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容易接受新知識,防止知識的混淆,提高辨別能力,從而紮實地掌握數學知識,發展邏輯思維能力.

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回答問題或板演,有些教師總是想方設法使之不出一點差錯,即使是一些容易產生典型錯誤的稍難問題,教者也有「高招」使學生按教師設計的正確方法去解決,造成上課一聽就懂、課後一做就錯的不良後果.這樣其實是教師對教學難點沒吃透、教學中教學難點沒突破的反映.

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一兩個典型的例題,讓學生暴露錯解,師生共同分析出錯誤的原因,比較正、誤兩種解法,從正反兩個方面吸取經驗教訓,使學生真正理解重難點,靈活運用新知.

五、抓住知識間的聯絡,採用轉化的策略突破重點和難點

轉化的方法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將複雜的轉化為簡單的,將未知的轉化為已知的,將看來不能解答的轉化成能解答的,簡單地說就是化未知為已知、化繁為簡、化曲為直等.在教學中,教師如能做到「化新為舊」,抓住知識間的「縱橫聯絡」,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逐步教給學生一些轉化的思考方法,讓學生掌握多種轉化途徑,就能掌握解題策略,提高解題能力.以六年級上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為例,「替換」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從學生的認知結構上看,掌握這一解題策略的過程是順應的過程.

因此,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教學難點,即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係.除此以外,這節課的另一個教學難點是,在用「替換」的策略解決相差關係的問題時,要找準總數與份數的對應數量,理解總數的變化,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總之,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

教師的教服務於學生的學,只要我們每一位數學教師在備課上多動腦筋,多花心血,認真研究大綱,努力鑽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弄清重點、難點,合理安排教學環節,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就能找到關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錦囊妙計」,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談談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考

2樓:grace米拉

1、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說明如何培養學生的數感?(字數不少於400)

新課標第一次明確地把「數感」作為數學學習的內容提出來,並且把「數感」擺在六個核心概念中的首要位置,充分表明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建立數感,是新課標十分強調和重視的問題。因此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培養和建立數感。

一 創設情境,在真實情境中體驗數感

一個良好的,適應學生心理需求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大面積參與,使抽象的數學具體化,緊張的情緒輕鬆化,「若隱若現」的數感真實化。因此,數學教學應讓學生在真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中體驗和理解數學,從具體的問題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知識後再把它們應用到現實情境中去。

二 體驗生活,在生活例項中啟蒙數感

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較長的時間逐步培養,在生活中不斷地積累。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必須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資源,將抽象的數學建立在學生生動、豐富的生活背景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中提高學生對數的敏銳程度,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啟蒙學生的數感。

1.聯絡身邊事物,建立新的認知結構

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著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數感就是讓學生感知周圍的世界所具有的量化的意味。例如在認識「0」時啟發學生自己說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過「0」,學生的積極性一下高漲了起來:「在體育比賽的比分上見過」;「在溫度計上見過」;「**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學生直觀體會「0」,甚至理解了0除了表示沒有以外,還可以在溫度計上表示分界點;在尺上表示起點;在**上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號碼……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對身邊事物中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使學生加深理解數的意義,為建立數感奠定了基礎。

2.感受生活例項,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

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例項,並從中深刻領會數學知識,不僅能使學生加深數學與生活相聯絡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形成對數的良好直覺。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善於捕捉生活現象,採擷與數學相關的生活例項,為課堂教學服務。三 活動激智慧,在活動中發展數感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而數學活動又是學生經歷數學化並自我建構數學知識過程的活動,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以及人的認知、情感和能力都在活動中匯合並得到表現。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始終把兒童的活動作為主體發展的基礎與載體,提供開闊的活動時空,讓學生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積極思考和操作等活動的空間,使學生的數感真正得到發展。

1.構建活動平臺,讓學生感應數在何處

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平臺,幫助他們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把握數的大小、順序等相對關係,用數來表達和交流資訊,使學生感應數無處不在,體驗數感的存在。如為了讓學生感應資訊數字化,教師構建一個活動平臺:讓學生把自己父母的居民身份證號碼抄下並且解讀。

當明白了身份證號各位數字所代表的資訊後,請學生當一次校長助理,仿照身份證號碼的設定,為學校設計全校學生的學號。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使學生感應到數能表達和交流資訊,而且數就在生活中。

2.開放活動時空,讓學生感受數有何能

學生對數學一般有枯燥無味、神祕難測之感。為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開放活動時空,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使之感受到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在認識釐米、米以後,我帶學生走出教室,讓學生小組合作用一根5米長的繩子結合估算實際丈量校園內某一地方的長度,進一步加深對米等長度單位的認識。

往後我又隨機設計了一個操作活動,讓學生以繩子當籬笆,去圍一塊地,開展「看哪個小組圍得多」操作活動,學生很有創意的想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圍法,有在操場上圍成長方形的,有靠一邊圍牆的,還有找一個角靠了兩邊牆圍的……學生通過相互比較,最後擇優選定了操作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就使原來枯燥乏味的單位概念教學「鮮活」了起來,學生也更加喜歡數學,更好地應用數學,使學生的數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四 「以人為本」, 在估算中增強數感

生活中很多時候都要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確計算。新課標也指出估算相對於精確計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更廣泛的實際應用,更是發展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抓住各種有利時機,改變學生對估算的認識,創造性地活用教材,讓學生常估算,多交流,從而感受估算魅力,增強估算意識,形成較強的量化能力,逐漸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從而發展學生的數感。

綜上所述,數感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沉澱的、積累的、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在較長時間的充分感知、體驗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來。教師應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深入鑽研教材,創造性地運用教材,創設有助於培養學生數感的情景,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把培養數感的任務落實到具體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對數的充分感知、感應和感受中,逐步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形成良好數感,提升數學素養。

2、談談自己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字數不少於200)

1.合作學習前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 。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問題遇到障礙,苦思而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才有成效。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課為了追求合作氣氛,或是一味追求求異思維,教師呈現問題情境後,不留給學生片刻思考時間,就立刻宣佈「下面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樣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更談不上自己的獨立方案,容易造成要麼組內優生一言堂,要麼使討論流於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我們一定要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2.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1)培養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發言的習慣 。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讓人人蔘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由於長期受「教知識」習慣的影響,學生只能處於被動接受狀態,他們不習慣也不會主動思考,不知從何想,更不知從何說,難於用語言表達,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耐心扶助,除教給他們一步一步的思考方法外,還要努力創設便於學生思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動腦慾望,逐步形成動腦、動口的習慣,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說。

(2)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現象:當一個學生髮言時,其他學生並沒有認真聽,而是自己想自己的事,自己幹自己的事。這樣就不能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交流時,需要我們教師著力培養學生認真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為此,可採取下列措施:一是讓學生簡要記錄別人發言的主要觀點,並與自己的意見相比較;二是開展道德教育,使學生明確不認真聽取別人意見,是一種不禮貌行為,也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逐步培養學生虛心聽取別人意見的習慣。

3.正確處理好組內優生與學困生的關係。

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是要讓人人蔘與學習過程,人人嘗試成功的喜悅,但是如果處理不好優生與學困生的關係,非但達不到目的,相反會加劇兩極分化, 使優生更優,差生更差。為此,首先做好學困生的思想工作,鼓勵他們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勇於說出自己的意見,即使說錯了也要說出來;其次,在組內安排他們優先發言,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第三,要求他們認真仔細地聽取別人意見;第四,進行行間指導時,教師重點指導學困生學習活動,瞭解他們的學習思維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對於優秀生則鼓勵他們回答難度大、有挑戰性的問題。

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突破重難點,如何解決美術課中的重難點

通過多 教學,突破教學重難點。資訊科技具有直觀 形象 生動的特點,還有儲存 再現等功能。在同一螢幕可同時顯示相關的文字影象和動畫,這是傳統教學 無法達到的。教學中,充分利用多 這一優點,認真研究教學目標與內容,選取最能體現該目標的教學 變抽象為直觀 變靜為動 化難為易。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有效突...

如何讀懂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解決問題,即應用題的教學,貫穿整個小學階段,歷來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那麼在新課改下如何進行解決問題的教學呢?下面談一下自己學習後的粗淺見解。一 要理解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數學問題解決,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思維對策進行的一個思維過程,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標,最終達到目標。也就是說,數學領域中的解決問題...

請談一談課堂中如何應用數學生成教學的實施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鬱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效率。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