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服裝大類有哪些,京劇服飾的分類有哪些

2021-05-20 05:09:11 字數 5105 閱讀 8831

1樓:漫閱科技

京劇服裝是圖案化、型別化的。從大類上有:蟒、帔、靠、褶、衣,再加上配件,每類裡,又可細分,有的還可二次分。

京劇服飾的分類有哪些

2樓:翰林學庫

京劇是中國的國粹之一,其傳統服飾

也帶有強烈的中國特色。京劇服飾也被稱為「行頭」,給人以豪華絢爛之感,刺繡精美、圖案誇張、色彩鮮豔,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京劇的服飾整體上以明代服飾為基準,同時還吸收了宋、元、清代服飾的一些特點,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樣式。

如果說京劇服飾最大的特徵,莫過於它的不分季節性和朝代性了。它具有很大的相容性,不論春夏秋冬,不論哪朝哪代,都遵循固定的著裝套路,一般的情況下,不分紗、絲綢、棉、皮、夾的、單的,等等。即便是在嚴寒的冬天,其服飾也沒有比夏天穿得厚,只是在表現下雪的場景時,在衣服外搭一件斗篷罷了。

京劇服飾雖然不講究季節性和朝代性,但是在具體的穿戴時,卻十分考究,必須按照人物的身份、地位進行穿戴,不容有絲毫差錯,所以素有「寧穿破,不穿錯」的說法。總的來說,京劇服飾被分為四大類,分別是大衣、二衣、三衣和雲肩四大類。

(一)大衣。大衣是京劇服飾內部分工的行當之一,它根據不同的用途,用可以細分為很多小分類,如蟒、改良蟒、旗蟒、官衣、改良官衣、學士官衣、判官衣、開氅、鶴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宮裝、古裝、裙、褲、襖以及其他服飾配件。大衣類服飾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即便同一種衣服,在不同的場合、由於穿衣人身份地位的不同,也會有很多細微的、不同的講究和規矩。

如:表現宮廷帝王將相以及朝廷名官等身份的人物通常穿蟒,身居地方**則穿官衣。雖然帝王將相和朝廷命官等人都穿「蟒」,然而由於身份和地位的不同,他們所穿的「蟒」有著很大的不同。

皇帝穿的「蟒」,衣服上繡的叫「龍」,此龍有五爪,而且張著嘴,嘴裡吐出火珠。而朝廷命官們穿的「蟒」,衣服上也繡著「龍」的形狀,但不叫「龍」而叫「蟒」。「蟒」只有四爪,嘴巴是閉著的,象徵著群臣折服——從中足見大衣服飾的講究。

大衣服飾有一個優點,即根據其著裝,可以讓觀眾很快看出人物身份的不同,有的一眼可以看出是千金小姐,有的一眼可以看出是丫鬟。與二衣、三衣不同的是,大衣的蟒、帔、褶子、開氅、宮裝、八卦衣、官衣等服裝在袖口處均有水袖。

(二)二衣。二衣的種類也很多,主要包括靠、改良靠、箭衣、馬褂、抱衣、誇衣、卒坎、龍套、大鎧、青袍、茶衣、大袖等及其他配件和裝飾物,如僧背心、道背心、鏢囊、彈囊、絛子、大帶等。如果為了塑造一些比較有特色的人物,還必須專門製作專用服,如《花果山》中的孫悟空所用的猴靠、制度衣、猴誇衣和《鬧龍宮》中的龜帥、蝦將、魚精等所穿的服飾都是專門製作的。

這些人物的服裝,其他人一般不會穿。根據二衣的分類可以看出,二衣行當所塑造的人物大都是元帥、大將或武藝高強的草莽英雄、綠林好漢等範疇的人物。如《挑滑車》中嶽飛、《長阪坡》中的趙雲、《回荊州》中的劉備,《武家坡》中的薛平貴等。

(三)三衣。三衣又被俗稱為「靴箱」,主要包括人物穿著的靴鞋和內衣裝束。具體又細分為軟片類和硬類兩大類。

所謂軟片類,主要是指水衣子、胖襖、彩褲、護領、大襪等。水衣子是一種工作服,主要是為了保護大衣、二衣在表演時免受損害而用;胖襖主要是為了使人物有一個健碩的體魄而設定的,作用類似於如今我們所說的墊肩;彩褲主要有三類,即紅彩褲、黑彩褲和雜色彩褲,紅、黑彩褲大都為男性所穿著,雜色大都為女性所穿著;護領是為使人物造型更完美,在演出中不露脖子而用的服飾。

因為大衣、二衣的服飾多為圓領,如果想要不露脖子,就須在穿衣前,在脖頸上搭個護領;大襪分兩種,一種是專為穿福字履、皁鞋的人物穿著的高腰大襪,另一種是專為旦角穿彩鞋使用的矮腰大襪。所謂硬類,主要是指厚底、朝方、福字履、登雲履、皁鞋、薄底、彩薄底等。厚底是男性人物普遍穿著的高腰厚底靴,其底厚通常根據演員高矮或者表演水平而定,底厚尺寸通有二寸、二寸

五、三寸、三寸五(市寸)之分;朝方是文丑行當專用的一種高腰靴,底厚為一寸;福字履是老年底層平民常穿的鞋類;登雲履是男性神仙人物常穿的鞋;皁鞋是皁隸、差人所穿的鞋;薄底是男性武打演員所穿的鞋;彩鞋是女性人物所穿的鞋;彩薄底是女性武打演員常穿的鞋。

(四)雲肩。也被稱為「披肩」,是漢民族吸納外來服飾文化,融會貫通,昇華為自己的民族服飾結晶,是一種非常獨特的京劇服飾款式。常用四方四合雲紋裝飾,並多以彩錦繡制而成,如雨後雲霞映日,晴空散彩虹,所以被稱為「雲肩」。

雲肩在明清時期非常流行,但大多是在婚慶喜宴等場合使用,是婚嫁時青年婦女不可或缺的衣飾。

京劇服飾的種類知識

3樓:水哥

京劇的服飾經過一二百年的演進和發展,種類很豐富,下面介紹一些主要的品種。

京劇的服裝大致可以分成六大類:

第一類是長袍類,也可以叫袍服類。

第二類是短衣類,包括短衣裳,短褂子,褲子,裙子等。

第三類是鎧甲類。

第四類是盔帽類。

第五類是靴鞋類。

第六類是附屬於服裝範疇的,輔助性的、裝飾性的東西。

戲曲衣服的種類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戲曲衣服的種類有:蟒、改良蟒、旗蟒、官衣

、改良官衣、學士官衣、判官衣、開氅、鶴氅、帔、八卦衣、法衣、僧衣、褶子、宮裝、古裝、裙、褲、襖以及其它服飾配件。

1、改良蟒

改良蟒是更進一步改革的產物,它不僅吸收了中國古代草龍紋樣以取代繁瑣的清式龍紋,而且又刪去了下身的龍 紋,連蟒水上端的江牙、日、山等紋樣也簡化掉了,使服裝更顯得簡潔明快。

2、旗蟒

滿族人因隸旗籍,所以稱為旗人。旗蟒原是指清朝滿族皇后所用的吉服——朝袍。這是保留在京劇傳統服裝中為數不多的清代服飾原型之一,當然,它也是經過了一定藝術加工的。

3、官衣

官衣是文官的官服。用於中級文官(個別情況如新科狀元、婚典新郎等也用之)。源於明代官服—盤領窄袖大袍。

其形制,基本與蟒相同,唯不繡紋樣,用素色緞料製成。胸前與後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上面繡飛禽及旭日海水。

明、清兩代,以「補子」紋樣區分官階、身份,文繡飛禽,武繡走獸,所繡紋樣皆有嚴格規定。但京劇眼裝官衣上的「補子」,僅起到藝術符號的作用。官衣以眼色區別大致的官級:

紫色最高、紅色較高、藍色次之、黑色最低。凡穿官衣均佩戴玉帶。

4、開氅

戲曲服飾,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屬便裝。主要是武將穿,一些寨主、俠客、武士們也穿。

這也是戲曲舞臺上扮演文官武將和中軍的服裝。宰相之類大臣告老還鄉時,也穿開氅。一般不繡花卉圖案,常繡獅子、虎、豹、麒麟、草龍、寶相花、八寶(輪、羅、傘、蓋、花、罐、魚、長)及文物博古等圖案。

5、僧衣

僧人穿的衣服,又名袈裟。

師傅穿的僧衣種類很多,分春、冬季平時所穿的長衫、短衫、伽藍卦、披風(秋冬季所用)。在各種法會時主要以海青主外加批衣。搭衣分為三衣、五衣、七衣、九衣、祖衣、千佛衣、千花衣、千壽衣。

依各種不同場合與受戒情況而定。各搭衣顏色各有不同也特定在某些場合所穿。僧服穿法與在家人穿法沒有不通只有搭衣和海青的顏色以及搭衣戒條上有區別。

5樓:國秀英侯癸

戲衣主要指蟒、靠、帔、褶子等戲曲服裝。

從顏色上分,有上五色、下五色之分:「上五色」,指黃、紅、綠、白、黑;「下五色」指紫、蘭、粉紅、湖色、古銅色或香色等。

從質料上看,早期多用呢、布,後來主要用緞、綢、縐等絲織品。

戲衣上的裝飾物主要有龍、鳳、鳥、獸、蟲、魚、花卉、雲、水、八寶等;既使同一種樣式也有不同的姿式,如「龍」有坐、散、遊、團之分;「水」有立水、臥水之別。

京劇服裝多數較為華麗,崑曲服裝寬鬆卻合身,顏色較為典雅,女子已淡色為主,水袖居多,頭飾極為貴重,一套點翠要幾百萬人民幣,豫劇和粵劇,黃梅戲等服裝比起京劇與崑曲較為樸素,越劇服裝和崑曲有一絲神似

6樓:親親程程水瓶

戲曲衣服分類:皇帽、紗帽、蟒、官衣、箭衣、靠、翎子、盔頭、靴、罪衣罪裙

皇帽:戲曲盔帽。也叫「王帽」或「堂帽」。為劇中皇帝專用之禮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金底,上鑄金龍,綴黃色絨球,後有朝天翅一對,左右各掛黃色大穗。

紗帽:戲曲盔帽。帽形微圓,前低後高,純黑色。

兩旁插方翅者,為生角扮演的忠正文官所戴。如《群英會》中的魯肅;插尖翅者為淨角扮演的奸邪者所戴。如《**士》中的顧讀;插圓翅者為丑角扮演的文官所戴。

蟒:圓領、大襟、大袖、長及足,滿身紋繡:上為雲龍,下為海水,為傳統戲曲中帝王將相的公服。又有男蟒、女蟒之分。女蟒較短,繡龍鳳,為后妃、貴族婦女所穿。

一般說來,皇帝穿黃色蟒袍;臣僚所穿,以紅蟒為貴重;性格粗豪者服黑蟒、藍蟒;年輕俊雅者服白蟒、粉色蟒;年長者服古銅色或香色蟒。無論穿男蟒、女蟒,都要腰圍玉帶。

官衣:傳統戲曲中的文官服,樣式與蟒同,圓領大襟,無滿身紋繡,只在胸前和後心有方形補子各一塊,上繡仙鶴等飛禽,顏色有紫、紅、藍、黑等。依官階大小分別,宰相、國老等著紫色,巡按、府道等著紅色,知縣等著藍色,黑色則為驛丞門官穿用,又稱素服。

女官衣較男官衣稍短,顏色有紅、秋香色2種。紅官衣為一品夫人穿用,也作為傳統的結婚禮服。

箭衣:圓領、大襟、馬蹄袖或敞袖,前後開衩齊腰,長及足。原為清代官服,用於戲曲舞臺則上自皇帝、高階將領,下至一般武士,綠林人物皆可穿用。

分龍箭(上繡龍紋、下繡海水)、花箭(上繡團花)、素箭。龍箭為皇帝及高階將領穿用;花箭為一般武將穿用;素箭有黑、藍等色,為公差、老軍穿用。

靠:又稱「甲」。傳統戲中武將的裝束。

圓領、緊袖、長及足,分前後兩片,上下及兩肩繡鱗紋或丁字紋,中部靠肚略闊,硬裡、凸起,繡虎頭紋或龍紋,背間有一虎頭形的背虎殼,上可插四面三角形靠旗,腿部有兩塊護腿,為靠牌。靠有軟、硬兩種,軟靠不用靠旗。依劇中人物的性格、身份、年齡和臉譜區分靠的顏色。

女靠自腰及足綴有彩色飄帶數十根,胸前加護心鏡。

翎子: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盔帽上的飾物,即雉尾。成對插於盔頭兩側,可增加美觀,演員用以表演各種優美的舞蹈動作,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

用於傳統戲中番王、番將、山大王、妖精等。有些英武的青年將領,如呂布、周瑜等也戴。

盔頭:傳統戲曲中劇中人物所戴各種冠帽的通稱。大體分為冠、盔、巾、帽四類。

冠為帝王、貴族的禮帽;盔,為武職人員所戴;巾,多為軟質,屬於便服;帽類比較複雜,自皇帽至草帽,名目繁多。與盔頭配合戴用的還有許多附件,如駙馬翅、翎子、狐尾等。盔頭按人物身份、性別、年齡等的不同而分別使用。

靴:傳統戲曲常用的高幫或長幫的鞋。種類繁多,有高方、朝方、快靴、虎頭靴等。高方即厚底靴,高腰,方頭,底厚

二、三寸,黑緞面,白底,為生、淨角色穿蟒、官衣、靠等作莊重威嚴打扮穿用。朝方底稍薄,一般為醜扮**、文人穿用。快靴半高腰,薄底。虎頭靴前端飾有虎頭紋,多為武生穿用,便於開打。

罪衣罪裙:一種戲曲服裝。也叫罪衣褲。立領、對襟、普通袖,紅色,布質,為傳統戲曲中的罪犯專用服裝。

京劇的名稱有那些,京劇名稱有哪些

京劇 beijing opera peking opera 又稱平劇 京戲 國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佈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清代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 四喜 春臺 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崑曲 秦腔的部分劇目 曲調和...

京劇中主要有哪些樂器,京劇的樂器有哪些

京劇的樂器分管絃樂和打擊樂兩部分。管絃樂有胡琴 二胡 月琴 弦子 笛子 笙 嗩吶 海笛,以伴奏歌唱為主,但也有時用來襯托表演動作。管絃樂以胡琴 笛子為主要樂器。打擊樂有板 單皮鼓 堂鼓 大鑼 小鑼 鐃鈸 齊鈸 撞鐘 雲鑼 鑔鍋 梆子等。它們主要用來襯托演員的舞蹈動作,特別是能烘托 渲染武打時的氣氛。...

京劇名家名段,有哪些京劇名段

名家很多,老生copy行有 譚鑫培 譚富英 馬連良 楊寶森 周信芳 言菊朋 奚嘯伯等等。小生有 姜妙香 葉盛蘭 葉少蘭 李巨集圖等等。旦角有 梅蘭芳 尚小云 程硯秋 荀慧生 張君秋 趙燕俠 李世濟 梅葆玖 杜近芳 李維康 劉長瑜等等 老旦有 李多奎 李金泉 李鳴巖 趙葆秀 蘭文雲等等 淨行有 金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