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在古代有幾個意思,可以在古代中有哪些意思?

2021-03-19 18:20:18 字數 5256 閱讀 6287

1樓:糊塗的貝克街

十六.【則】

(一)連詞。

1.表示承接關係。譯為\"就\"\"便\",或譯為\"原來是\"\"已經是\"。例如:

①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鬥卮酒。(《鴻門宴》)

②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

③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石鐘山記》)

④臨視,則蟲集冠上(《促織》)

2.表示條件、假設關係。譯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麼」「就」「便」。

①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②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3.表示並列關係。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裡,表示分句之間是並列關係。可譯為\"就\",或不譯。

①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②入則孝,出則弟。(《論語?學而》)

③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④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4.表示轉折、讓步關係。表示轉折時,用在後一分句,譯為\"可是\"\"卻\";表示讓步時,用在前一分句,譯為\"雖然\"\"倒是\"。

①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師說》)

②手裁舉,則雙超忽而躍(《促織》)

③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

5.表示選擇關係。常和「非」「不」呼應著用,譯為「就是」「不是……就是」。

①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②非其身之所種則不食(《勾踐滅吳》)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作\"是\"\"就是\"。例如:

①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對已然或發現的強調。可譯為「已經」「原來」「原來已經」。

①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餚之戰》

(三)名詞。

1.指分項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條數。

①《論語》六則。

2。準則,法則。

①以身作則。

(四)動詞。效法。

①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

(五)通假。同「輒」,總是,常常。

①居則曰:「不吾知也!」

【則是】只當是。

①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竇娥冤》)

【則則】讚歎的聲音。

①連呼則則。

「可以」在古代中有哪些意思?

2樓:檾茗蔏菏荼

詞語資訊

【詞目】可以

【基本解釋】

1、表示可能或能夠。

舉例:可以為富安天下,而直為此廩廩也。——漢·賈誼《論積貯疏》

2、表示許可

造句:①你可以走了。

②你可以去試一試。

3、不壞;還好

造句:①她的英語還可以。

②他的作文寫的還可以。

4、很;厲害

造句:這真閒得可以。

5、憑藉;成為

造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近義詞】能夠,行,好

詳細解釋

1、表示可能或能夠。

《詩·陳風·》:「衡門之下,可以棲遲。」《孟子·梁惠王上》: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宋蘇軾《御試重巽申命論》:「天地之化育,有可以指而言者,有不可以求而得之者。

」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家廟記》:「惟送死可以當大事,長公(袁樞)無愧斯語矣。」 《東周列國志》第四回:

「見莊公安置姜氏於潁,謂人曰:『母雖不母,子不可以不子。主公此舉,傷化極矣!

』」清徐蘭《雨阻黑河》詩:「花裡見魚不見水,一網可以盈一船。」夏衍《長途》八:

「我們以為今天總可以在到達桂林了。」《重回明末遼東·聽教睢陽袁可立》:「沈壽崇恭謹地答道::

『正是,袁伯伯巡撫登萊,採用戚少保『水軍先習陸戰』之策精練水師,與老師相孫承宗、天津巡撫李邦華互成犄角,全力策應,併成功收降奴虜努爾哈赤的女婿劉愛塔,可以說居功至偉!』」

2、表示有某種用途。

《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孔穎達疏:

「它山遠國之石,取而得之,可以為錯物之用。」 唐張鷟《遊仙窟》:「莫言釵意小,可以掛渠冠。

」《前漢書平話》卷下:「今有周勃兵機深厚,可以為帥退之。」如:

棉花可以織布,棉籽還可以榨油。

3、表示許可。

唐韓愈《盧君墓誌銘》:「河南尹與人有仇,誣仇與賊通,收掠取服,法曹曰:『我官司也,我在不可以為是。

』」 清李漁《閒情偶寄·詞曲上·音律》:「九宮十三調,南曲之門戶也。小出可以不拘,其成套大麴則分門別戶,各有依歸。

」同北方現代口語中「行」的意思。如,「您幫我把這件行李搬下來,好嗎,小夥子?」「行,沒問題。」

4、猶言不壞;還好。

夏丐尊葉聖陶《文心》四:「在這封信清楚明白,末了兩節又有活潑趣味,也就可以了。」丁玲《母親》一:「現在家裡規矩究竟鬆多了,就是於五妹也算可以。」

5、猶很,厲害。

魯迅《朝花夕拾·範愛農》:「他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朱自清《回來雜記》:「這真閒得可以。」

3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在古代漢語中不是一個詞,而是兩個詞(「可」和「以」)構成的片語,所以要分開解釋,合起來理解:「可」,能夠,屬於能願動詞;「以」,用來,用於,介詞。合起來就是「能夠用來」的意思。

但因為這兩個字詞經常連用,中古以後隨著單音節詞逐漸被多音節(主要是雙音節詞)所取代,逐漸變成了一個詞了,它的意思就不用解釋了。

類似的情況還有「雖然」。她原來也是兩個詞(「雖」和「然」)構成的片語:「雖」,即使;「然」,這樣。後來也變成一個詞。

但有時在古漢語中,只有把它當作兩個詞,才好真正弄懂它的意思。

則在古文中的含義

4樓:九紫幻影

則 《說文解字》:「則,等畫物

也。從刀,從貝。貝,古之物貨也。

」會意字,本義為定出差等而區劃物體(分畫),以刀、貝示意。虛詞與本義無關,而是「曾」「即」「才」等的假借字。「則」可用作連詞、副詞和語氣詞。

先秦已有用例,後一直沿用在文言中。

一、連詞

連線詞與詞、短語與短語、句與句,表示順承或轉折關係。

1.表示並列關係

這種用法都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則」連用,每個「則」字都用在意思相對、結構相似的一個分句裡,表示兩個(或兩個以上)分句之間是並列關係(不是表示兩個詞之間)。可譯為「就」,或不譯。

例:⑴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師說》)

⑵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2.表示順承關係

⑴所連線的後一部分是對前一部分的說明或解釋。可譯為「有「就是」「就是因為」等,或隨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楚得枳而國亡,齊得宋而國亡,齊、楚不得以有枳、宋而事秦者,何也?則有功者,秦之深仇也(《史記·蘇秦列傳》)

按:「則有功」句:就是因為凡是有功績的國家,都是秦國刻骨的仇敵。

⑵所連線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後一部分表結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關係。可譯為「就」「便」等,或隨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夫夷以近 ,則遊者眾;險以遠 ,則至者少(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⑶表示所連線的兩項在時間上前後相承。可譯為「就」「便」「才」等。

例: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陽樓記》)

3.表示轉折關係

⑴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則」字用在後一分句,可譯為「可是」「反而」「卻」;表示姑且承認一件事,預備下句轉入正意時,「則」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譯為「雖然」「倒是」。

例:a.欲速則不達(《論語·子路》)

b.其室則邇,其人甚遠。(《詩經·鄭風·東門之墠》)

按:b.他家雖在我近旁,人兒卻象在遠方。

⑵用在由相同的兩個詞(或片語)構成的複合謂語中,表示讓步。可譯為「是」「倒是」等。

例:治則治矣,非書意也(《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按:(燕國)治倒是治理好了,但這並不是信的原意啊。

4.表示假設關係。

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相當於「假使」「如果」;有的用於後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相當於「那麼」「就」。

例:⑴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⑵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按:⑴國內如果沒有有法度的世臣和輔助君主的賢士,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和外犯的禍害,國家常會因此滅亡。

二、副詞

1.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可譯為「是」「就是」。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

2.表示對動作行為的強調。可按上下文義靈活譯出。

例:⑴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

⑵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哀公》)

表示僅限於某種範圍。可譯為「僅」「只」「才」等。

例: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列子·湯問》)

三、語氣詞

用在句末,常與疑問代詞「何」一起構成「何則」,表示疑問語氣。可譯為「呢」。

例:宋人聞之,儼然感悅,而晉國日昌。何則?以其諸逆存順(《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二章》)

四、名詞:

(會意。金文從鼎,從刀。古代的法律條文曾刻鑄在鼎上,以便讓人遵守。本義:準則,法則)

同本義〖criterion;norm;standard;rule〗

則,等畫物也。——《說文》

則,法也;則,常也。——《爾雅》

根天地之氣,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鳥獸草木之生物,雖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嘗變也,謂之則。——《管子·七法》

均守平則。——《周禮·大司馬》

法則以馭其官。——《周禮·太宰》

掌則以逆都鄙之治。——《周禮·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則。——《詩·大雅·庶民》

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管子·形勢》

又如:則天(以天為法,治理天下);則度(法度);則效(則象。效法)

等級(由則的劃分等級引申而來)〖grade〗

《坤》作墜勢,高下九則。——《漢書·敘傳下》。顏師古注引劉德曰:「九州土田上中下九等也。」

古指三百平方里以下的采邑〖districtabout300squareli〗。王莽時以土方五十里為一則,為子男封邑

標準權衡器〖standardweighingdevice〗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軌則,壹稟於六律。——《史記》

榜樣〖example〗。如:以身作則

五、動詞:

劃分等級〖grade〗

鹹則三壤,成賦中邦。——《書·禹貢》

仿效,效法〖follow;imitate〗。如:則先烈之言行

做,作〖do〗

眾人聽了,嚇得不敢則聲。——《紅樓夢》

古代可以劃分為幾個時期,古代埃及共分為幾個時期?

中國歷史 史前史 從元謀人出現到夏朝建立以前.約170萬年前 約公元前21世紀 上古史 夏朝到秦朝建立以前,公元前21世紀到前221年 中古史 秦朝到宋朝建立以前,前221年到公元960年 近古史 公元960年宋朝到1840年以前 近代史 1840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現代史 1949年...

在古代家族可以同時擁有幾個爵位嗎

古代封爵是指由當時最高領導者皇帝,給立功諸侯賜封封建等級官位。一般在古代封爵會有兩種,一個是封土授爵,一個是所封爵位。是不同兩個概念,一個只是給予很多土地領域,沒有實際上領導權。一個是給予了一個 等級官位,是有一定發言權官位,可以在朝廷裡說話。在古代封建社會,想要封爵是很難得一件事情,因為爵位是一個...

者在古代漢語的意思是什麼,「人」字在古代漢語中是什麼意思

作代詞 3 1.同 現代漢語解釋 助詞1 例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塞翁失馬 誰為大王為此計者?鴻門宴 後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記 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觸龍說趙太后 2.用在名詞後,相當於 這個人 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邑有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