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論和勞動價值論的區別什麼是勞動論

2021-03-19 18:20:27 字數 5466 閱讀 1075

1樓:康姆勒發電機

勞動價值論最典型的就是馬克思的理論,它與古典經濟學任何勞動價值理論都不同.不是討論勞動要素與產出(產量數量)的相對關係,而是論證價值就是一種人與人,人支配人社會關係上的勞動.即揭示了商品經濟的價值、**、...

勞動價值論最初是由古典經濟學派創立的,但是由於他們的方**上的錯誤,導致了古典經濟學的兩個難題:即價值規律同資本與勞動相交換的矛盾;價值規律同有機構成不同的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的矛盾。馬克思通過對這兩個矛盾的研究與揭示,從而最終地完成了勞動價值論的深刻變革過程。

其理論創新一是區分了勞動力和勞動,克服了古典經濟學的第一個矛盾,二是發現了剩餘價值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化形式,創立了生產**理論,從而克服了古典經濟學的第二個矛盾。

為什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科學的勞動價值論

2樓:北京厚德交通科技****

馬克思科學勞

動價值論的科學意義是: 1、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在批判繼承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創立的,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我們之所以要堅持勞動價值論,是因為它強調了勞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任何人對社會的真正貢獻是勞動。它首先要求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應當突出的是勞動、勞動者。「勞動是生產的真正靈魂。

」 2、使用價值是社會的使用價值,因此在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產商品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的進行生產,否則,盲目進行生產導致的產品供過於求的部分的價值將不能夠得到實現。 3、複雜勞動是多倍的或自乘的簡單勞動,而勞動的複雜性又是與勞動中所含的科技含量成正比的。因此,勞動價值論要求我們重視科技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作用,不斷提高勞動的創造性和增強勞動的智慧化程度,從而不斷提高經濟增長中的科技貢獻率,提高勞動生產率。

4、價值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個別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存在矛盾。因此,商品生產者的勞動要想得到社會的承認,就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使得單個商品的價值量不高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從而從根本上提高企業和整個經濟的競爭力。 5、勞動價值論要求我們必須尊重價值規律的要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價值規律是通過市場競爭實現的,競爭又包括**競爭和非**競爭,因此,要遵循價值規律的作用,必須要求保證市場的規範性。

經濟和諧論和勞動價值論的區別

3樓:高頓財經教育

經濟和諧論(economic harmonies)是掩飾資本主義社會階級矛盾的一種資產階級庸俗經濟學的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凱里和法國的巴師夏。

勞動價值論是關於價值是一種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即抽象勞動所創造的理論。商品價值決定於體現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會必要勞動的理論是人們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逐漸認識到的。勞動決定價值這一思想最初由英國經濟學家配第提出。

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也對勞動價值論做出了巨大貢獻。

勞動價值論如何納入效用因素

4樓:芥末留學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馬克思經濟學思想的基礎和核心內容之一。馬歇爾的均衡價值論和以龐巴維克為代表的邊際效用價值論則是近代西方經濟學的價值基礎理論和核心內容之一。後二者是作為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對立物而出現的,其意圖在於批評和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

在總體上相互對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體系中,如何看待三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是理論經濟學者關注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西方經濟學思想的不斷傳入,均衡價值論和邊際效用價值論使國內一些人在價值決定問題上發生了動搖。不斷有以此否定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文章刊出,批評者多持以下觀點,他們認為商品市場**是由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決定或認為商品市場**是由物品滿足主體慾望的能力決定的,即主張效用是價值的源泉。

這些批評使許多並不真正瞭解西方兩種價值論的人產生了疑惑,這裡我認為有必要通過對這三種價值論的比較分析來提供一種正確的認識。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錯在那裡了

5樓:法學院法老周捷

好大的一個問題啊!!!!!!!!

一,簡單地說: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建立在勞動創造價值,即勞動價值論基礎上的。勞動價值論的定義:撇開質的區別的一般的人類勞動創造價值。

但生產廢品的勞動創造不出價值,於是在《資本論》第一章第四節馬克思就補充道:「這一勞動(指撇開質的區別的一般人類勞動)首先必須是有用的。」這裡有用的意思是創造使用價值的。

因此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完整定義應為:撇開質的區別的一般的創造使用價值的勞動,創造價值。使用價值與價值是一個概念的兩個方面,簡言之就是:

創造價值的勞動創造價值。等於什麼也沒說。而真正形成價值(價值屬意識範疇,非物質,言創造不合邏輯)的因素是人類的需求,及被需求物的相對缺乏。

因此,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是錯誤的。

二,複雜地說: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錯在那裡?

翻開馬克思《資本論》的第一卷第一章〈商品〉,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分析的是脫離市場供求關係的商品。馬克思說:「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物件,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

這種需要的性質如何,例如是由胃產生還是由幻想產生,是與問題無關的。這裡的問題也不在於物怎樣來滿足人的需要,是作為生活資料即消費品來直接滿足,還是作為生產資料來間接滿足。」(馬克思:

《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章 〈商品〉)馬克思在《資本論》的開篇就已經清楚地說明了他所分析的商品與需要無關,也不在於商品怎樣來滿足人的需要。馬克思把商品從市場上拿到生產領域中來分析和研究,商品脫離了交換過程和人們的供求關係。所以,《資本論》中由抽象勞動決定的商品價值和由社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都是不隨商品**波動的不變的常量。

另外,在《資本論》的第一章〈商品〉中馬克思只強調了商品的有用性(使用價值)和勞動性(抽象勞動決定的商品價值)兩個因素,而忽略了商品的交換性和商品的資源消耗性;只強調了按商品價值進行等價交換的原則,而否認了商品**必須大於成本**的不等價交換原則----利潤原則。所以,馬克思才得出了勞動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而不是交換創造價值和剩餘價值的錯誤結論。

一、馬克思在認識論上的錯誤

在認識論上馬克思沒有正確區分勞動產品和商品、物質生產領域和商品交換領域的界線,把它們混為一談。結果是張冠李戴,把在交換領域中產生的商品和價值偷換到生產領域由勞動因素來決定。馬克思說:

「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物件,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這個商品定義只是說明了商品是有用物,而沒有說明商品的本質特徵----交換屬性或交換過程。按照《資本論》的原意商品其次應該是勞動產品,「如果把商品體的使用價值撇開,商品體就只剩下一個屬性,即勞動產品這個屬性」(同上)商品的基本屬性是有用性和勞動性,也就是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有用性和勞動性決定了商品的交換價值。

從而才有具體勞動創造商品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創造商品的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結論。

事實上,有用性和勞動性並不是商品所獨有的本質屬性。有用性和勞動性也不是決定商品交換性的決定性因素。陽光、空氣和水(在非常豐富的情況下)都是有用物,以至於沒有它們人類就不能生存,但人類不用通過交換就能獲得它們。

這就說明有用物不一定都是商品。農民自產自用的糧食和蔬菜瓜果、企業自產自用的工裝模具等產品、在沒有通過交換以前的勞動產品等等都是有用物品和勞動產品,它們同樣都不是商品。這又說明了勞動產品也不一定都是商品。

既然有用物品和勞動產品在沒有通過交換以前都不是商品,這就說明有用性和勞動性也不是決定商品交換性的決定性因素。眾所周知,商品是交換的產物,如果沒有交換就根本沒有商品可言。只有通過市場交換而獲得的物品、勞動產品或服務才是商品。

因此,我們得出結論:有用物品和勞動產品不一定都是商品,從而有用性和勞動性也不是商品所獨有的本質屬性。只有交換屬性才是商品的基本屬性。

那麼,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認為有用性和勞動性是商品的兩個因素----使用價值和價值;抽象勞動(勞動性)決定了商品的價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了商品的價值量的結論就是不正確的。

二、馬克思在方**上的錯誤

馬克思是唯物辯證法的主要發現者之一。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都是普遍聯絡的,一個事物存在和發展與它周圍的事物是相關的(現代系統論的相關性原理)。馬克思一貫用唯物辯證法來批判形而上學方法。

形而上學認為事物是孤立、靜止的,它的存在和發展與周圍事物無關。作為「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這個「物」當然與人們的需要有關。遺憾的是馬克思卻否認了自己發現的「普遍聯絡原則」而把商品說成與需要無關。

反而在《資本論》中分析商品時卻採用了脫離交換過程和供求關係的分析方法,認為商品「這種需要的性質如何,例如是由胃產生還是由幻想產生,是與問題無關的。這裡的問題也不在於物怎樣來滿足人的需要,是作為生活資料即消費品來直接滿足,還是作為生產資料來間接滿足」(同上)。在《資本論》中馬克思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商品的同時,又用了孤立、靜止的形而上學方法來分析商品,比如,《資本論》認為商品的價值不是由勞動物件、勞動資料和勞動力共同創造而是由抽象勞動單一因素決定的就是一例。

事實上商品與供求關係直接相關。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使用價值)是勞動的結果,勞動結果(使用價值)是供給的物質內容,也是供給的手段。如果勞動結果沒有有用性或效用(使用價值),商品就沒有人需要從而也就不可能供給,商品交換也無法進行,人們的需要也就無法滿足。

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使用價值)同時又是人們所需要的東西,如果沒有人需要商品就賣不出去,商品交換同樣無法進行,作為商品的有用性或效用(使用價值)的勞動結果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商品存在的本身就與供求直接相關。

商品**或價值的形成和變動與供求關係同樣直接相關。在市場上:當商品供不應求時說明最後會有人購買不到該商品,結果產生了競買機制,有些購買者就會以較高的**購買商品,使商品的**不斷**;當商品供大於求時說明最後會有商品賣不出去,賣不出去就會造成損失甚至造成虧損,結果產生了競賣機制,有些商品出賣者就會以較低的**賣出商品,使商品**不斷下降;當商品供求平衡時就失去了競買和競賣機制,使商品**不再升高和下降暫時處於平穩狀態。

商品處於供求平衡狀態其價值或**不是與供求無關,也不是供求相互抵消,而是暫時失去競買和競賣作用使其**處與平衡狀態罷了。商品價值或**的形成和變動始終都與供求關係直接相關。

所以,《資本論》認為在供求平衡狀態下商品與需求無關是錯誤的。商品價值是由抽象勞動單一因素決定也是錯誤的。

三、勞動價值論根本就是謬論。

如果象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分析的商品脫離市場供求關係,只強調了商品的有用性(使用價值)和勞動性(抽象勞動決定商品價值)兩個因素,而忽略了商品的交換性和商品的資源消耗性。認為商品與需要無關,也不在於商品怎樣來滿足人的需要,所得出的結果必然是謬論。因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否認利潤-----剩餘價值是在交換過程中產生的,只強調無產階級的勞動是剩餘價值的源泉,剩餘價值都被資本家無償佔有和剝奪去了。

所以,無產階級要革命,革命有理。勞動價值論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階級鬥爭學說,它巧合了無產階級革命的需要,因此,才被無產階級捧為聖經。但是,作為經濟科學用來指導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的《資本論》就不符合實際了。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中國的改革開放一系列事件地發生,這些國家都無一例外地放棄了計劃經濟模式而採取市場經濟取向就是充分證明。所以,勞動價值論根本就是謬論。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脫離市場供求關係的價值論。馬克思只強調了商品的有用性(使用價值)和勞動性(抽象勞動決定的商品價值)兩個因素,而忽略了商品的交換性和商品的資源消耗性。把本應在交換領域中產生的商品和價值卻拿到生產領域中用勞動產品的屬性來決定和說明,結果必然是南轅北轍。

如何看待勞動價值論,勞動價值論怎麼理解舉例

勞動價值論 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並非被人們所歪曲的 所謂勞動創造價值 的理論。即說,價值是一種人類勞動,這意味著它代表的是人支配人勞動 行為 的權力或者說社會關係,與具體財富 使用價值 無關。商品 貨幣 拜物教之謎就是把人支配人勞動的社會關係,說成是物質的屬性或者物質屬性的轉化率。...

從勞動價值論的角度談談對大學的認識

1 價值創造就業 勞動是價值創造的唯一源泉。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人只有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創造出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這樣人才能體現出自身的價值。勞動好比社會發展的太陽,只要社會還沒有圍繞著勞動這個太陽旋轉,那它就絕不可能達到均衡。2 自主能動就業 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不僅要尊重勞動創造,...

如何深化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如何深化對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認識

如何深化?面對新的情況,必須深化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認識,根據變化了的實踐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有所前進。第一,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對生產性勞動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對科技人員 經營管理人員在社會生產和價值創造中所起作用的認識。第三,深化對科技 知識 資訊等新的生產要素在財富喝價值創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