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基本維度是什麼,維度是什麼意思?,從心理學上看到的

2021-05-30 05:04:44 字數 5996 閱讀 7562

1樓:

1.人性的維度

人性有多重

維度。古今論人性者,無非性善與性惡論的對峙。孟子言性善,荀子說性惡,而現代學術界論人性,也多以善惡言說.。

但是,人性只有一個,人性應該是統一的。為什麼原本一個統一的人性,在不同人那裡卻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結論?有沒有統一的人性?

如果沒有,那人與動物又有什麼區別?如果有,那人性又是什麼?為什麼統一的人性可以有不同的人性理論,或對人性的不同認識和理解??

立論的角度不同,思維方式各異,得出的結論自然也不一樣。在人性論上,最是見仁見智。長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了邏輯理性的思維方式,這是對世界的一種簡化。

簡化的思維方式,往往導致對人性的簡化和片面性的認識和理解,而這些簡化片面的認識和理解,常把人性弄成一維的、或概念化的。簡化固然符合「思維經濟」原則,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無法說明人性的全部複雜性;而概念化,則容易對人性的認識形成教條。

人性是複雜的。這是因為人的生命現象的複雜。生命現象發展到人類的出現,可以說包羅了宇宙永珍、社會自然、精神物質各個層面。

馬克思在談到自己時曾說,「人所有的我就有」,那自然是喜怒哀樂、善惡私慾、神聖崇高、世俗平庸應有盡有,而不止是一共產主義戰士而已。馬克思並未說到人性,而只說到人的本質,那麼人的本質是否就等同於人性呢?本質只是一個概念,但僅用概念,就能概括複雜的人性嗎?

人「性」,是整體性的存在,它無法用概念簡單概括。而人的本質在於社會關係之總和,就把人從廣義的自然中抽象出來,它所用的,正是邏輯理性抽象思維的科學認識方法。

人的本質與人性並不是一回事。本質論不是本體論。至於後來的生成論,更是不顧人性的本體。

人的本質是邏輯理性對人的全部存在的一種抽象,是對人的概念化理解;而概念是僵死的、簡化的、強調事物間的差異而忽視同一性的;而人性則是一個整體觀念,人性與天地萬物之性聯在一起,它們之間是既有區別又相互包含的。此外整體觀念中還容納了不確定性和模糊性,除了整體觀念(本體)不變之外,構成整體的一切要素都相反相成、相互支撐,各要素之間都有變通性、相互轉化性;更重要的是,作為整體的人性並不能與自然性、與天地萬物之性完全分開。這在邏輯理性看來,顯然是不科學的。

然而科學認識並不全面。科學以其抽象性,概括了人的本質,卻無法窮盡人性的複雜。因為人性是一個整體的存在,這整體性把人和整個宇宙連成一體,這使科學認識對它不是感到無從下手,就是以偏概全,產生片面性理解。

人性只能用整體理性方法去理解、去把握、去解說。其結果,當然也就不是簡單的幾個人性概念所能概括的。「科學地認識人性」,似是而非,而認識「人的本質」,會造成對人的簡化理解,全面認識人性,還需要有超出「科學」認識的智慧。

人性是個多維體。人類生活有多少層面,人性就有多少維度;生命有多少粵祕、潛能,人性就有多少可朔、可變、可生成的方向。隨著現實生活的不斷複雜化,人性的維度也在不斷增加,而新增的人性維度又不斷充實著人性,重塑著人性,使人性變得越來越難於理解了。

人性是不可言說、不可概括的,強要概括,就要冒學術上的風險。因為人太複雜;人性沒有不變的,任何固定化、概念化、定性化的描述,都會因為時代的改變而失效、而落空。知人性有無限維度,方可理解人性不可以一維概括;知人性維度永遠在增加,才使不變的人性論不能被社會接受。

就連善惡觀念本身都在變,人作為宇宙自然關係、社會關係的集大成者,其具體的表現形式也在不斷變換著。

人性有先天與後天之分。有先天之性,有後天之性。屬於先天者,是為本性;屬於後天者,屬於習性。

習性可塑,在不斷改變;本性相似,永恆不變。我們說人性維度在不斷增加,主要是後天的變化。此外對於人體生命奧祕的不瞭解,也會壓抑人性展現的潛能,使一些人性維度不能自由地表現出來。

對於人性理解的真正困難在於,先天與後天之性之間難以兼顧,不能統一。看到了後天人性的變化,人性維度的增加,就忽視了先天永恆不變的人性;注意到人性的先天不變性,又會忽視新增人性維度對於人性的影響。

人性論中的先天性與後天性還不就是本質論與生成論之間的關係。而是古典人性論與現代人性論之間的矛盾。古典人性論側重於先天,現代人性論注重的是後天,於是古人看到的是不變的人性,現代哲學看到的是變化生成中的人性。

研究人性需要整體的視角。無論先天與後天,生成與變化,從整體來看都是統一人性的一部分,這些關係所產生的效果都具有整體的穩定性和整體的不變性。無論世界如何改變,人性如何變化,它在整體上趨於平衡、穩定、和諧的趨勢都不能改變。

人性是一整體的存在,其整體效果,是中和、平衡、穩定、和諧,是各不同人性維度之間的協調與和諧,從整體效果來看,人性是和諧的。人性的複雜猶如宇宙之性,宇宙是和諧的,任何複雜系統、其內部包含了各種矛盾與對立的系統,都需要保持整體和諧,否則系統就要崩潰,就不可能穩定存在下去。這完全適合於對人性的理解。

人性是穩定、有常的,這是從整體角度說。這符合宇宙自然的法則,人性中穩定不變的屬性,猶如《易經》中的「不易」,人性無論怎樣變化,其中也存在著「有常」和「不易」的一面。

而認識人性中的穩定不變性,就必須全面認識人性,而全面認識人性,就應該而且必須從整體角度出發。

人性的表現並不是人性本身。二者之間的關係猶如存在者與存在之間的關係。存在者只是現象,而存在則包羅永珍,是「大全」,是宇宙本體。

人性的表現只是現象,而人性則是本體,是包羅永珍的宇宙「大全」,而它的總體效果,就是趨向於整體和諧並儘量保持和諧的。

西方哲學注重人的主體性,西方文化看到了人的矛盾,自我與他人、人與世界的矛盾,人間與天國的矛盾,精神與肉體的矛盾,人與神的矛盾...卻看不到二者之間的統一。宗教試**決人的矛盾,卻又引起了新的紛爭,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站在更高整體背景的角度認識人性。

科學理性把人看作是生存工具,侷限在生存境界內討論人性,而沒有超越生存的智慧。宗教超越了生存,卻又是人與世界**的產物,因而,宗教也可以成為發動「聖戰」的藉口。只有站在統一理解科學與宗教的整體理性的高度,才能全面認識人性;只有認識到人不僅是矛盾的,人性還是和諧的,才能避免人類之間的紛爭,以及人與世界的對抗。

這是二十一世紀人類「認識你自己」的重大課題。希望能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維度」是什麼意思?,從心理學上看到的

2樓:傾蓋如故

心理維度:psychological dimension 維度應該是一種「屬性、範圍、係數、承受能力」意思的包涵。在不同的物件指代不同的意思。

比如,宇宙的維度、鋼鐵的維度、某事件的維度各代指自身某一領域的擴張係數。 心理維度即是心理某方面的承受能力,在此類事件中可伸縮的彈性有多大。超過了這個維度,會在此方面發生什麼變化等。

艾森克認為人格的維度有情緒性維度、內外向維度和精神質維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將網路成癮納入「精神病」範疇其實是對網路的「妖魔化」,甚至也是另一種社會心理症,即「網路恐懼症」的表徵。

擴充套件資料

心理學:自我的五個維度

自我穩定度;分數越高就代表一個人的自我,越穩定越結實,分數越低代表一個人的自我越脆弱,越容易瓦解;

自我靈活度;分數越高就代表1個人,就越容易及時調整,分數越低代表1個人越會固守著自己的自我

自我的疆界;一個人會將自我延伸到多大的空間

是我的力量;一個人的力量程度他是有洶湧澎湃的力量,還是隻是涓涓細流

是我的組織力;一個人能不能不斷的完善自己的自我,特別是在高壓的情況下能否及時調整,當自我被打碎後能否得以療愈

3樓:無緣

這個問題比較囧啦!所謂維度就是從不同的方面來評價一個東西。就拿情緒來說吧。

馮特認為情緒有三個維度:愉快—不愉快,緊張—鬆弛,激動—平靜。就是說當我們評價一個人的情緒狀態的時候,要從這三個方面來說。

或者說,以這三個方面分別為x、y、z軸,建立座標系,情緒就是這個座標系中的點,它在每一個座標軸上都有一個相對應的值。就是這樣啦。

4樓:匿名使用者

維度,又稱維數,是數學中獨立引數的數目。在物理學和哲學的領域內,指獨立的時空座標的數目。 0維是一點,1維是線,2維是一個長和寬(或曲線)面積,3維是2維加上高度形成體積面 0維是一點,沒有長度。

1維是線,只有長度。 2維是一個平面,是由長度和寛度(或曲線)形成面積。 3維是2維加上高度形成體積面。

雖然在一般人中習慣了整數維,但在碎形中維度不一定是整數,而可能會是一個非整的有理數或者無理數。 我們周圍的空間有3個維(上下,前後,左右)。我們可以往上下、東南西北移動,其他方向的移動只需用3個三維空間軸來表示。

向下移就等於負方向地向上移,向西北移就只是向西和向北移的混合。 在物理學上時間是第四維,與三個空間維不同的是,它只有一個,且只能往一方向前進。 我們所居於的時空有四個維(3個空間軸和1個時間軸),根據愛因斯坦的概念稱為四維空間,我們的宇宙是由時間和空間構成,而這條時間軸是一條虛數值的軸。

有些理論預言我們所居於的宇宙實際上有更多的維度(通常10,11 或 26 個)。但是這些附加的維度所量度的是次原子大小的宇宙。(請參看弦理論) 維度是理論模型,在非古典物理學中這點更為明顯。

所以不用計較宇宙的維數是多少,只要方便描述就行了。 在物理學中,質的維度通常以質的基本單位表示: 例如,速率的維度就是長度除時間。

[編輯本段]數學維度

在一定前提下描述一個數學物件所需的引數個數,完整表述應為「物件x基於前提a是n維」。 通常的理解是「點是0維、直線是1維、平面是2維、體是3維」。實際上這種說法中提到的概念是「前提」而不是「被描述物件」,被描述物件均是「點」。

故其完整表述應為「點基於點是0維、點基於直線是1維、點基於平面是2維、點基於體是3維」。再進一步解釋,在點上描述(定位)一個點就是點本身,不需要引數;在直線上描述(定位)一個點,需要1個引數(座標值);在平面上描述(定位)一個點,需要2個引數(座標值);在體上描述(定位)一個點,需要3個引數(座標值)。 如果我們改變「前提」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如:

「直線基於平面是4維、直線基於體是6維、平面基於體是9維」。進一步解釋,兩點可確定一條直線,所以描述(定位)一條直線在平面上需要2×2個引數(座標值)、在體上需要2×3個引數(座標值);三點可確定一個平面,所以在體上描述(定位)一個平面需要3×3個引數(座標值)。

[編輯本段]物理維度(dimension)連線兩個同種空間的通路。 例如:兩條平行線可以看作是兩個相對獨立的一維空間,要想從一條線到另一條線就需要建立一條新的直線連線二者,此直線即是維度。

0維是一點,沒有長度。1維是線,只有長度。2維是一個平面,是由長度和寬度(或曲線)形成面積。

3維是2維加上高度形成體積。 (小豆註解:維,在拉丁語中的意思是「完全的加以量度」。

) 個人認為:1維代表著夸克。或其他的最基本粒子,即代表著三維中的0維,然而大家都0和0相加還是0。

所以維裡的點並不代表著0,而是代表構成我們世界的基本粒子,這就是1維空間,無法出現生命,因為組成不了足夠的生命結構;而一個最小的基本粒子和另一個最小的基本粒子連結在一起,構成了一條線這就是2維。非常小的一條線。2維空間可能是用2個或3個最基本粒子構成。

也不可能構成生命;3維,當由4個以上最基本粒子構成的時候,這樣就有了長度(長度包括:長、寬、高、容積等)、溫度(溫度包括:熱量、電能、電阻率等)、數量(數量包括:

質量、個數、次數、等等)。當最基本粒子無限的連線疊加的時候,就組成了我們這個世界,這就是為什麼沒有虛無的原因;基本粒子構成2維以上的時候,發生運動,推動著另一個維度(即四維)『時間』(時間包括:比熱容、速度、功率等)的發展。

無限的加以量度可理解為無限的相加,所以空間處於無限之中,時間也是在構成二維之後,無限的前進著。 19世紀,數學家們發現了分形,由此創立了一種新的維度,「分數維」,人們由此意識到,維度不只是整數,還有可能是分數,甚至可能是無理數!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教授有這樣的解釋:

這就像一根頭髮,遠看是一維的線,在放大鏡下,它確實是三維的;如果面對時空,如果有足夠高倍的放大鏡的話,也應該能揭示出其它可能存在的4維、5維空間,直至11維空間。 因此,維度是指一種視角,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是一個判斷、說明、評價和確定一個事物的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條件和概念。 套用在管理素質維度應該就是指充當管理角色的個體為完成其特定職能職責,發揮其特定影響和作用所必須具備的自身條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學習、教育和實踐鍛鍊而形成的在管理工作中經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礎條件和內在要素的總和。

管理素質維度既包括管理者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同時又有著更加廣泛的內容,如政治修養、道德品質、專業技能、管理能力等。而管理素質維度,則是管理素質的一個空間範圍和視角方位的具備程度、判斷條件和評價概念吧。

情緒智力的維度和社交焦慮呈現什麼相關

綜述情緒智力問題 情緒智力是影響人應付環境需要和壓力的一系列情緒的 人格的和人際能力的總和。他認為情緒智力是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的整個心理健康 15 bar on提出,情緒智力由個體內部成分 人際成分 適應性成分 壓力管理成分 一般心境成分等五大主成分構成,其中,個體...

地球為什麼是圓的,與維度扭曲有關?

嚴格來說地球像一顆梨子,但是為什麼會是這樣子呢 這的確是個很好的問題。要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介紹萬有引力的現象。物理學家牛頓發現,所有物質都有相互的吸引力,叫作萬有引力或重力。這吸引力和物質的質量及距離有簡單的關係 物質愈多,質量愈大,吸引力就愈大 而物質之間的距離愈近,引力亦愈大。即使是兩個人之間...

人性是什麼,什麼是人性?包括什麼?

人性?代表著人的本質,有好的一面,壞的一面,人性在公平時可能都是見到好的一面,一旦出現了不公時就會有偏差,人性也是在階段性裡會發生變化,好比我們國家,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變化就非常大,計劃經濟下人人平等,矛盾很少,市場經濟就出現了很多原來沒有出現的問題,這些都是人性在做怪,只要人的利益發生了變化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