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何迷信天象異常是神和魔製造的呢

2021-03-19 18:31:11 字數 5025 閱讀 4411

1樓:小腳威爾

首先要知道什麼叫迷信。

不瞭解事實真相就盲目的相信,叫做迷信。

我國古代天文星相學發展得已經很先進了,但僅限於小範圍傳承,要麼家族傳承,要麼師徒言傳身教。

那麼問題就出來了,在天文學並不普及的古代,如何能讓大字不識的勞苦大眾聽得懂?

肯定是不能跟他們談論什麼星什麼系、什麼叫日食什麼叫月食的,別人會以為你是神經病。

只能換一種方式,用勞苦大眾聽得懂的語言來解釋天文,把古代傳說結合起來,大家就能懂了。

其實結果是一樣的,比如**,古人說成神魔發怒,地貌變遷說成仙人鬥法的後遺症,過程說法不重要,重要的是造成的結果。

古代天象異常有何表現和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天象就是徵兆,古代發生過二十幾次日月食,就在那時候都發生了改朝換代

古代天文異象

3樓:匿名使用者

一:彗星

襲月彗星襲月,即彗星的光芒遮住月亮的天象。古時候也稱彗星為「星孛」、「蓬星」或「長星」,民間多成為「災星」、「掃把星」,人們便把戰爭、瘟疫等災難歸罪於彗星的出現。《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於北斗」,這是世界上公認的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比歐洲早630多年。

二:白虹貫日

白虹貫日,即白色的虹霓橫貫太陽。這裡的「虹」並不是彩虹,而是一種「暈」的天象。日、月光線通過雲中冰晶發生折射或(和)反射而產生的位於日、月周圍的光圈、光柱、光弧、光點的總稱。

暈的出現常是天氣轉變的一種預兆。天氣諺語中有「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等。古人認為白虹如刀,日為君王,預示著君王被威脅的徵兆。

如《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昔者荊軻慕燕丹之義,白虹貫日,太子畏之。」因此白虹貫日作為成語意為將有重大的變革發生。

三:熒惑守心

熒惑指的是太陽系中的火星,因其熒熒似火,行蹤不定,得此稱呼。 「守心」的「心」指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心宿由三顆星組成,古人認為這三顆星,分別代表了皇帝和皇子,皇室中最重要的成員。

「守心」是指火星在順行和逆行的轉折期間看似行進速度較慢,這個緩慢的轉向過程叫做留,留在心宿區域徘徊不去,就是「守心」。火星在東西方文化中都預示著戰爭、殺伐,因此熒惑守心的出現在古人看來並不是吉利的徵兆。輕者天子失位,重者就是皇帝駕崩,丞相**。

對於「熒惑守心」最著名的記載便是《史記 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三十六年熒惑守心」。而且巧合的是的確在秦始皇身上應驗了。

這也成為熒惑守心這一天象的神祕之處。

四:水星凌日

水星凌日發生的原理與日食相似。由於水星和地球的繞日執行軌道不在同一個平面上,而是有一個7度的傾角。二者只有兩個交點:

升交點與降交點。因此,只有水星處於軌道上的這兩個交點附近,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條直線時,在地球上可以觀察到太陽上有一個小黑斑在緩慢移動,這種現象稱為水星凌日。

五:秋星晝見

《資治通鑑》公元前185年

「秋,星晝見。」

在公元前185年的秋季,星星在白晝出現。

星星在白晝出現,這太不可思議了,唯一的可能就是日全食。可是,日全食在書中都有單獨記載的,可見這種情況並非日全食。那麼,這究竟發生了什麼情況?

六:兩月相承

《資治通鑑》公元前32年

八月,有兩月相承,晨見東方。」

公元前32年,八月份,早上東方天際,一上一下,出現了兩個月亮。

晚上同時出現兩個月亮,恐怕是聞所未聞,這種天文現象又該如何解釋?

七:日夜出

《資治通鑑》公元318年

「十一月,乙卯,日夜出,高三丈。」

公元318年,十一月份,太陽在夜晚出現,高度只有三丈!

你們見過太陽在夜晚出現嗎?而且高度僅僅只有三丈,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

4樓:匿名使用者

一樓的複製技術還真是了得!在《史記》有章「天官書」是專門記載星象的,異象如慧星在北斗,就兵大起。慧在三臺星,臣害君。

慧在太微星,君害臣。慧在天獄,諸侯亂。慧在日旁,子欲殺父。

這只是少數異象,還請參考。

5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北宋至和元年所記錄的'天關客星'是最著名的一次超新星爆發(據記載,當時這顆超新星'凡晝見二十三日')。它的遺蹟不斷擴散,形成著名的蟹狀星雲。

中國人古代如何識天象

6樓:我們黑夜很白

古代中華民族也創造了自己的星區劃分體系,人們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幾個一組,每組合定一個名稱,這樣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

各個星官所包含的星數多寡不等,少到一個,多到幾十個,所佔的天區範圍也各不相同。其星官數目,據初步統計,在先秦的典籍中記載有約38個星官。

古人們為了認識星象、研究天體,很早便人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區域,中國稱之為星官,西方喚之為星座。中國古代把天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最早的完整文字記錄見諸於《史記·天官書》中。

春秋戰國時代,甘德、石申、巫咸等,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星官體系。到三國時代,吳國的太史令陳卓,綜甘、石、巫三家星官,編撰成283官1464顆恆星的星表,並繪製成星圖。

晉、隋、唐繼承並加以發展,我國的星區劃分體系趨於成熟,此後歷代沿用達千年之久,這其中最重要的星官是三垣、二十八宿。

7樓:歸沫

古人經過長時間夜觀天象的經驗累積之後,發現星座移動的方向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和地球上氣候變化相吻合的。所以在2023年前中國的古書《鶡冠子》,曾有這樣的記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這是以黃昏時觀察北斗七星的位置,來判斷當令的季節。而這種觀察天象有規律的變化來定四季,就叫做「觀象授時」。在沒有曆法的時代,曾經為古人使用過一段很長的時間。

早在數千年前,中國人就已經懂得從觀察天象來計算每天的潮汐漲退和日出時間。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也包含著不少迷信的成分,常常對當時無法解釋成因的天文現象穿鑿附會,比如說將日食和月食等現象視為天象示警,認為這些現象是將有大災難降臨的預兆,必須舉行祭祀儀式才能平息上蒼的怒火

曆法是中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包括年、月、日、時、節氣的安排,還包括日、月、行星運動,交食,晷影,漏刻,恆星出沒,天空分割槽,等等。因此,中國古代曆法有現今天文年曆的性質。現在保留下來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夏小正》相傳是夏代(約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到公元前十六世紀)的歷書。

伺候曆書眾多。

在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星佔術曾超過它獨有的作用。正是因為星佔術的需要,古代許多星佔家大量觀測記錄天空現象,編寫星象著作,其中包括許多天文知識。所以中國古代不少天文著作都同星佔術結合在一起。

《石氏星經》是現在見到的最早的一本天文星佔著作,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魏國石申所著。書的原名叫《天文》,內容涉及太陽、月亮、行星、交食、恆星、古代天文名詞、宇宙概念等多方面,尤其是恆星部分價值更高。①

《五星佔》是202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一份帛書,專講五大行星運動和一些天文知識,共有九部分,八千字。書大約寫於漢文帝前元年間(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164年),書中對五大行星運動有詳細的描述,成為後代曆法中「步五星」工作的先驅。書中對金星、土星的會合周期定得比較準確,對秦始皇元年(公元前246年)到漢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七十年間木、土、金三星的動態有逐年的記載

漢代還有兩本重要的天文著作應該提到,這就是《天官書》和《周髀算經》。《天官書》是《史記》中的一篇,公元前一世紀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著,可算是當時有關天文知識的總結。

所以古人認識天象,主要是通過兩個方面途徑:一是實際觀察和記錄;二是經驗積累和對比分析。

8樓:匿名使用者

很長一段時間後的經驗,古人觀天象的夜景,星座移動方向是有規律的,一致的,地球上的氣候變化。所以,有2023年前的古書中鶡冠子記錄:「柄東指世界上的彈簧柄南指,世界上所有夏季西指柄下秋季柄北指的是世界上所有冬季。

」觀察斗的位置,以確定換季時節的晚上。這個觀察占星術有規律的變化的四季,被稱為「大象的時間。日曆時代,人們一旦使用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在幾千年前,中國人們已經學會從觀察天象,以計算每日的潮汐和日出時間,中國傳統文化中還含有大量的迷信成分,往往穿鑿附,例如,是無法解釋的天文現象的原因日食和月食等現象的天文館警告說,這些現象將是一個大災難的預兆必須舉行一個儀式,以平息神的憤怒

歷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它包括不僅年,月,日,小時,節氣的安排還包括日,月,行星運動,打破日晷的影子,滴漏,明星來來去去,天空分割槽,等等。因此,中國古代日曆的本質是今天的年曆。據傳說,現在儲存的最古老的經典之作「夏小黃曆夏王朝(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6世紀)。

服務多年曆。

有超過其獨特的作用,在發展的過程中,中國古代天文學,占星術。也正因為占星術的需要,古代,許多星佔家了大量的意見記錄下來,寫了占星術的著作,包括一些天文知識的天空現象。因此,許多中國古代的天文與占星術的著作。

世星現在看到的第一個占星術的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沉衛師寫的著作中。這本書的原始的名字是「天文數字」,涵蓋了太陽,月亮,行星,打破明星,古代天文長期的,多方面的宇宙概念,尤其是恆星部分價值較高的。 ①

「占星術」是一個於2023年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更具體的五大行星的運動和一些天文知識,分為九個部分,八千字。這本書是寫的關於前的第一年的皇帝文漢(179 bc到164 bc),一個詳細說明的書5行星運動,成為一個先驅的後代日曆「步驟五星級工作。書,金星,土星的會合周期設定更準確,秦始皇時期(公元前246年),漢武帝元三年(公元前177年),七十年的木,土,金三星的動態一年一年記錄

漢,有兩個重要的天文著作應該提到的是,這是天官書「,」周髀算經「。天官書是「史記」,公元前一世紀,司馬遷的「前145或135 - ?)前進,可以被視為天文知識的總結的時候。

br />古人的理解天文館方式,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實際的觀察和記錄,積累的經驗和比較分析。

9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星座位置是按一定規律執行的,而且和地球上氣候變化是相對應的。中國的老祖先經過長時間觀察天象的經驗累積之後發現:「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下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這是以黃昏時觀察北斗七星的位置,來判斷當令的季節。而這種觀察天象有規律的變化來定四季,就叫做「觀象授時」。在沒有曆法的時代,曾經為古人使用過一段很長的時間。

書有《甘石星經》、《通志天文略》、《淮南子一書卷三"天文訓"》……

古人為何對雨情有獨鍾古人為何對3672和108情有獨鍾?

1.雨,從雲層中降向地面的水 rain 雨,濡物者也。管子 形勢解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荀子 2.又如 雨答含過天晴 像雨後晴空般的藍色 雨打梨花 喻指零亂不堪的狼狽情景 雨打雞 喻渾身溼淋淋的狀態 雨毛 細雨 雨泣 淚流如雨 3.比喻朋友 friend 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 今,雨不來。唐 杜甫...

古人為何把死亡看得如此輕?古人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其一 受當時的周邊環境原因影響,周圍有很多人因打架而死,因爭食而死,其時生命的價值並沒有提升到很高的層面上來,所謂近墨者黑的緣故 好面子 不吃嗟來之食等等,其三 受當時制度影響,封建制度之下,很多案子是破不了,也是不可能破的,地方階級 官僚階級在幹得某件滔天罪行之後仍可瀟灑自如,一些受苦百姓根本無片...

中國人為何迷信西方哲學,卻歧視本土哲學

凡人哪一個不是寸光之目?眼前利益為上?西方從宗教到文化,無不是以我而發,利字當頭有幾個人能不受迷惑?強權即真理,人家短時間強大了就可以去欺負你,你怎麼辦?變強?怎麼變強?和人家學,短時間,高效率。過後一看,大笑自己瘋癲!大道坦途已經被自己的鼠目寸光給毀了,永世不得翻身!還有機會麼?沒了,故而只能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