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為什麼要遷都建業,孫權為什麼定都建業

2021-03-19 18:33:26 字數 2863 閱讀 9020

1樓:year騎驢玩漂移

感覺可能是bai

古代的風水的緣故吧 建業du地脈很好zhi又靠長江天險 交通

dao發達,魏國要過版

江攻很難啊 吳國權

在區阿設有重兵 又有長江天險 所以首都建業還是很安全的。

張紘(151—211年),字子綱,廣陵人。東吳謀士,和張昭一起合稱「二張」。他建議孫權遷都秣陵(後改稱建業),孫權正在準備時張紘病逝,其年六十歲。孫權為之流涕。

人報長史張紘辭疾回家,今已病故,有哀書上呈。權拆視之,書中勸孫權遷居秣陵,言秣陵山川有帝王之氣,可速遷於此,以為萬世之業。孫權覽書,大哭,謂眾官曰:

「張子綱勸吾遷居秣陵,吾如何不從?」即命遷治建業,築石頭城。

孫權為什麼定都建業

2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有:(一)以建業為中心的統治核心區出現危機。寶鼎元年「冬十月,永安山賊施但等聚眾數千人,劫皓庶弟永安侯謙出烏程,取孫和陵上鼓吹曲蓋。

比至建業,眾萬餘人。丁固、諸葛靚逆之於牛屯,大戰,但等敗走,獲謙,謙自殺」。〔(卷48《孫皓傳》)統治核心區出現危機,這使得孫皓不得不考慮把都城遷回建業。

江南漢人和越人的起義,又嚴重威脅著空虛的建業城,因此,不得不還建業。〔11〕

(二)司馬氏滅蜀立國後,注重政權內部的穩定、建設和北方少數族事務,並沒有按原定計劃滅蜀之後,著手馬上進擊東吳。晉對吳施展「和平攻勢」,而吳由荊州地區攻晉更是力所不足,上游兩國邊境已相對穩定相對和平。這兩方面的因素均不可能對孫皓還都建業起決定性的作用。

3樓:匿名使用者

建業龍盤虎踞,有長江天險,外控江淮,內勾吳越,是東南形盛之地,古人說此地有王氣,所以在此建都.

孫權為什麼定都建業

4樓:搜***

建業龍盤虎踞,有長江天險,外控江淮,內勾吳越,是東南形盛之地,古人說此地有王氣,所以在此建都.

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最先定都**

5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稱王之時,以鄂為都城,改名武昌(今湖北鄂州)。稱帝后,因戰略考慮,才遷都建業。

孫吳都城變更一覽表表:

1、公元208年(漢建安13年),孫權由吳郡遷徙治所到京城(今江蘇鎮江).

2、公元211年(漢建安16年),孫權聽從張紘建議,遷徙治所到秣陵,築石頭城,並將秣陵改名為建業。

3、公元220年(漢建安25年),曹操封孫權為南昌侯。隨後孫權以鄂為都城,改名武昌,設立武昌郡。曹丕取代漢室稱帝后,孫權被冊封為吳王。

4、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即位稱帝,作為當時的都城,隨後因戰略考慮,才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6樓:冷眼觀娛樂圈

三國分立時,孫權於公元211年自公安遷都於秦代就始置的鄂縣(即今日鄂州市),改鄂縣為武昌,設定武昌郡,下轄武昌、沙羨、下雉、陽新、柴桑(今九江)、尋陽(今黃梅)六縣。從此武昌不僅是郡的治所,又是孫吳的國都,江南地區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公元222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遷都建業(今南京)

所以繼位稱帝是在今湖北的鄂州市

7樓:寧博

開始建於吳郡(今蘇州市)

東吳勢力發跡於孫堅時代,3世紀由孫權建立的政權,開始建於吳郡(今蘇州市),後孫權築石頭城遷都建業(今南京)。

8樓:睡神王驚龍

夏口,今武漢市武昌區。

三國期間,吳帝孫權在南京建都,並命名為:

9樓:匿名使用者

建業,吳國都城。東漢建安十七年 (212),孫權在此築石頭城,改稱建業。石頭城,跨水而立,周圍數十里裡,設有子、羅城二重城,商業繁華,盛況非常。

吳之名臣張紘以為此地有天子氣,勸其主定都於此。

西周時期,建業為吳伯周章的封地。春秋時期,勢力範圍在江南地區的吳國,到第十九世吳王壽夢時變得日益強大,曾經聯晉攻楚。公元前495年(東周敬二十五年),吳王夫差在朝天宮後山設立冶城,鑄造兵器,此處便成為吳國的冶鑄重鎮。

吳越之爭以吳國滅亡告終。公元前472年,越王色踐令范蠡築城以圖消滅楚國,稱霸江淮。這便是在建業建造的最早的一座城池,後人稱它為"越城"。

戰國初年,越國本想征服楚國,結果反被楚國打敗。楚國征服越國後"盡取吳故地,東至於浙江",置江東郡。楚威王熊商欲借長江天塹為屏障以圖謀天下,遂於公元前333年建城,置金陵邑。

東漢末年,孫權在江東積極擴張勢力,於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金陵並改金陵為秣陵。次年,在金陵邑的基礎上修城,"用儲軍糧、器械",這就是著名的石頭城(又稱石首城)。石頭城臨江控淮,恃要憑險,是東吳水軍江防要塞和城防據點。

「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這是東吳最流行的民謠之一。以建業為中心的長江下游百姓不願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資,逆流而上**定都武昌的東吳朝廷;所以孫權雖然於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決定建都於「鄂」,將鄂縣改稱為「武昌」,並且於黃龍元年(公元229年)於武昌稱帝,但在江東大族的強烈要求下仍舊還都建業。

後主孫皓於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又一次執意遷意遷都武昌,結果也遭到舉國上下強烈的反對,不得不再次還都建業。

孫權於黃龍元年秋,將都城從武昌搬回建業,住在原「討逆將軍」孫策的府第裡,取名為「太初宮」。其後在周圍築起宮牆以加強防衛。直到赤烏十年(公元247年),孫權才在群臣的建議下改建太初宮,把舊的將軍府全部拆掉。

改建後的太初宮周圍有500丈,南面開有5個宮門,其中正門叫做公車門,東、西、北三面各開一門,分別叫做蒼龍門、白虎門和玄武門。它的正殿稱為「神龍殿」。

在太初宮的東面和北面,是東吳的****和皇宮衛隊的營地,名叫「苑城」,可容綱3000多名貴族子弟同時在裡面騎馬操練。苑城的北部有一座苑倉,又稱倉城,裡面儲藏著大量糧食和其它物資。在太初宮的西面,還有一座專供皇太子用的花園,叫做「西苑」。

孫權為什麼殺關羽,孫權為什麼選擇殺關羽?

一 關羽以維護漢室為己任。曹操雖是尊劉家宗親為帝,但卻是自己在幕後主政,所以關羽沒有降曹,而是降漢室。孫權按照當時的說法也是謀反,所以關羽更不會降孫,所以孫權要殺關羽。二 關羽個人很是在意與劉備 張飛的結拜之義,也就是很講義氣。所以孫權是不能招降關羽,如果不殺而放他回去,就相當是放虎歸山,以後他們還...

孫權為何要逼死陸遜呢,孫權為什麼要逼死陸遜?

因為陸遜被捲入孫權繼承人之爭,引起孫權厭惡,所以他派人多次去羞辱陸遜。因為在當時所掌握的軍隊的數量比他掌握的數量更多,這也是為了保全自身。權力鬥爭,陸遜是江東世家大族的代表,在政治鬥爭中,孫權必須剷除這個政治對手。因為陸遜參與到了儲君之爭中,這本就是孫權最為頭疼的事,陸遜的參與更是讓他雪上加霜。孫權...

陸遜是孫權的重臣,孫權為何要逼死他?

陸遜出生於名門望族,後來他捲入了東吳立嗣之爭,他觸碰到了孫權的底線,這是當時的大忌諱,所以孫權要逼死他。陸遜之所以被逼死,肯定是威脅到孫權王權的穩固了,陸遜自從在東吳實施變法之後,手握重權,儼然對孫氏政權造成了威脅。孫權是希望自己能夠得到這些豪門大族的擁戴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孫氏政權才能夠在江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