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文言文中而字作為連詞用法時的「承接」「並列」「遞進」「修飾」關係

2021-03-26 12:44:37 字數 5360 閱讀 6414

1樓: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2樓:匿名使用者

1.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而」前後兩個詞語都是動詞,並且兩個詞語有時間、動作、事理上的先後順序。這時「而」表承接關係。如: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又如:又前而為歌(《荊軻刺秦王》) 於是荊軻遂就車而去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圖窮而匕首現

2.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和」「與」 。

「而」前後的詞語構成並列關係,可以互換位置,意思不受影響。例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武陽奉地圖匣 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3.表示遞進關係。「而」前面的詞語與後面的詞語有邏輯上的程度關係。

可譯為"並且"或"而且"。例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勸學》) 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4.表示修飾關係,用於狀謂關係的比較多,表示前面的詞語是後面詞語的狀態或方式。可不譯。

例如: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

」(《鴻門宴》)。

無論是哪種關係,均要憑自己的日常積累作為依據來仔細判斷。

怎樣辨別古文中「而」字表修飾和表承接的用法?

3樓:伊蓮夏荼

1、「而」字表修飾的用法:「而」字表示修飾關係時,充當連線狀語,相當於「地」的意思。

古文示例: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譯文:我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了。

2、而」字表承接的用法:「而」字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就」、「才」的意思。

古文示例:

(1)宋·蘇軾《石鐘山記》:「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譯文: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就有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

(2)先秦·佚名《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譯文:(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擴充套件資料

「而」字表修飾和表承接的用法時都是作為連詞,可以連線詞、短語和分句,此時可不翻譯它的意思。除了表修飾和表承接關係,「而」字的其他連詞用法:

1、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和」、「與」。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譯文: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特的蛇,(它有著)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紋。

2、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而且」。

先秦·荀況《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譯文: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

3、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但是」。

先秦·荀況《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譯文:靛青是從藍草裡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

4、表示目的關係,相當於「來」。

唐·杜牧《阿房宮賦》:「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譯文:久久站立,倚門遠眺,盼望著皇帝來臨。

5、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春秋魯國·孔子《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

6、表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所以」。

先秦·荀況《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譯文:寶玉埋在深山,所以草木會很潤澤,珍珠掉進深淵,崖岸就不會乾枯。

7、表示反問,語氣強烈,相當於「難道」「豈」。

春秋戰國時期由孔子**及再傳**編寫而成的《論語·顏淵》:「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譯文: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

4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中「而」的用法:

修飾:頰毛,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像兩腮的鬍子,內層像生在嘴下的鬍子。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承接: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可不譯1、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和」、「與」。

2、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而且」。

3、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就」、「才」。

4、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但是」。

5、表示目的關係,相當於「來」

6、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7、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相當於「地」

8、表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所以」。

9、表示反問,語氣強烈,相當於「難道」「豈」。

擴充套件資料:古文修飾的用法簡介:

修飾,指整理;裝飾;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

1. 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

2. 梳妝打扮,修整裝飾使儀容漂亮、衣著美觀。

3. 指修整裝飾建築物或各種器物等。

4.修養品德。

5. 指有道德修養,不違禮義。

6. 指講究外表、形式。引申指矯飾造情以取悅於人。

古文承接的用法簡介:

釋義:是指承前接後;承受;接受。例如,承接訂貨 承接來料加工。

交接。2. 連線;銜接。

3. 接受。如:承接來料加工。

(文言文中常用「而」字表承接。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中的「而」 表順承。)

5樓:不隨意

古文中「而」字表修飾和表承接的用法的區別就在於看其前後所連線的詞:

1、「而」字表修飾時,「狀語+而+動詞(動語)」。

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2、「而」字表承接時,往往用在兩個動詞之間。

如:日出而林霏開(「出」和「開」是兩個動詞, 《醉翁亭記》)願對你有所幫助!

6樓:匿名使用者

看而字前後詞語的詞性

文言文 而字 表並列 修飾 遞進 順承意思時怎麼區分 30

7樓:情感聊啊聊

「而」在分別表示並列、修飾、遞進、順承的意思時,做如下區分1、表示並列時,內前後連線的

容一般都是同等性質和成份的詞語。

如: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譯文:永州有野生的各種蛇,有的是黑色的身子和白色的花紋。

「黑」和「白」同為形容詞,形容蛇是黑色的身子和白色的花紋。

2、表示修飾時:一般連線狀語,用於動詞和狀語之間,使成偏正關係。可以不譯。

如:吾恂恂而起。

譯文:我小心翼翼地爬起身。

「恂恂」是狀語,「起」是動詞作謂語。

3、表示遞進時:遞進是前者和後者是更進一層的關係。

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譯文:品德高尚的人好學並且(還)每日都反省自己。

4、表示順承時:順承是按時間、空間或邏輯事理上的順序說出連續的動作或相關的情況,分句之間有先後相承的關係。

如:「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譯文:我剛剛想返回,就聽到水上傳出巨大的聲響。

「而」在古漢語(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較複雜的,它有兩個讀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裡可以是實詞,在另一個句子裡又可以是虛詞;作實詞可以是名詞,可以是動詞,可以是代詞;作虛詞時可以是連詞,可以是助詞。

8樓:匿名使用者

通俗一點這樣理解吧:

表示並列的時候,前後連線的一般都是同等性質和成份的

回詞語,如:答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黑」和「白」同為形容詞,形容蛇是黑色的身子和白色的花紋。

表示修飾的時候:一般連線狀語,用於動詞和狀語之間,使成偏正關係。可以不譯。如:吾恂恂而起意思是我小心翼翼地爬起身。「恂恂」是狀語,「起」是動詞作謂語。

表示遞進的時候:遞進是前者和後者是更進一層的關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品德高尚的人好學並且(還)每日都反省自己.

表示順承的時候:順承是按時間、空間或邏輯事理上的順序說出連續的動作或相關的情況,分句之間有先後相承的關係。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我剛剛想返回,就聽到水上傳出巨大的聲響。

9樓:匿名使用者

而當連詞復時有5種常用制的情況:1、表並列時,顧名思義,a而b,說明a與b的關係是並列的,也是同等的,更可以互換而不影響意思。2、表順承關係時,a而b,一般是有明確的先a後b的順序,它強調的是順序。

3、修飾關係。a而b,表示強調b行為的狀態是a,如怒而殺之,它表示在憤怒的情況下殺了它;同理,袖手而觀,則是指無動於衷地站著**。4、轉折關係,a而b,翻譯為「然而,但是」這些表示轉折的詞。

5、遞進關係,a而b,表示a而且b,表示兩者同時發生或存在。

在這幾種用法裡,學生要學會以翻譯來代替死記硬背,重在理解。主要是結合語境,分清楚順承關係和修飾關係的根本區別,(一個是強調動作先後順序,一個則強調動作發生的狀態。)

怎樣區分文言文中「而」表承接還是表修飾

你把他帶到具體語境裡看一下 翻譯出來是 但是 的意思的,就是表示轉折 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如果 而 連線兩個名詞或形容詞的,也就是相同詞性,就是表示並列 而人民少禽獸多 如果 而 之前的詞用來修飾後面的詞語,就表示修飾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表承接,就是 而 可以解釋為 接著 像 餘方心動欲...

文言文中使的意思,文言文中 使 字的意思

命令,派遣,支配 指 差 支 臂 指 身體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 指揮如意 叫,讓,令 人振奮。迫 敵人投降。用 力。這把刀好 縱任 性子。假如,假若 假 派往他國的外交人員 者。大 特 使 sh 釋義 用 使用 使勁 這一支筆好使。派 差遣 支使 差使 使喚。令 讓 叫 促使 迫使 使人振奮。...

求文言文中固字的用法,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固 1.名詞 險要的地勢.秦孝公據崤函之固 過秦論 2.動詞 鞏固,安定.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天時不如地利 堅守,安守.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 廉頗藺相如列傳 3.形容詞 固執,頑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愚公移山 堅固.江山險固 赤壁之戰 堅決,堅持.少年固強也 促織 4 副詞 表本然,原來.至於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