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中的成語,解釋,論語十則中的四個成語,解釋

2021-05-17 08:17:48 字數 6690 閱讀 9642

1樓:溺相惜

溫故知新

出處:孔子《論語·為政》

譯:反覆溫習學過的知識,從而能獲得新的知識。也指吸取歷史經驗,更好地認識現在。

見賢思齊

出處:孔子《論語·里仁》

譯: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要向他看齊。

任重道遠

出處:孔子《論語·泰伯》

譯: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出處:孔子《論語·衛靈公》

譯: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2樓:匿名使用者

溫故知新 :複習舊知識從而獲取新知識。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

任重道遠 :本意擔子很重;路程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死而後已:到死(承擔的責任)才停止,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使命或任務而奮鬥終生。

3樓:吳詩佳

1、溫故知新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 就要改正."

3、死而後已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成自   己的任務,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4、見賢思齊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孔子說:

"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論語十則中成語的解釋

4樓:匿名使用者

1不亦樂乎

3溫故而知新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6見賢思齊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8任重道遠

1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樓:匿名使用者

【詞語】:學而時習之

【注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

【釋義】: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

【詞語】:溫故知新

【注音】:wēn gù zhī xīn

【釋義】: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詞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注音】: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釋義】: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詞語】:敏而好學

【注音】:mǐn ér hào xué

【釋義】: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詞語】:不恥下問

【注音】: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詞語】:默而識之

【注音】:mò ér shí zhī

【釋義】:默:不語,不說話。識:記。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裡。

【詞語】:學而不厭

【注音】:xué ér bù yàn

【釋義】:厭:滿足。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詞語】:誨人不倦

【注音】:huì rén bù juàn

【釋義】:誨: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詞語】:三人行,必有我師

【注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釋義】: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詞語】:擇其善者而從之

【注音】: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釋義】:擇:選擇;從:追隨,引申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詞語】:逝者如斯

【注音】:shì zhě rú sī

【釋義】: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詞語】:不捨晝夜

【注音】:bù shě zhòu yè

【釋義】: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繼日。

6樓:匿名使用者

任重道遠)死而後已,己所不欲勿

施於人不恥下問: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為恥辱。

《論語十則》裡的成語解釋

7樓:匿名使用者

【成語】:敏而好學

【注音】:mǐn ér hào xué

【釋義】:敏:聰明;好:喜好。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成語】:溫故知新

【注音】:wēn gù zhī xīn

【釋義】: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成語】:不恥下問

【注音】: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成語】:三人行,必有我師

【注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釋義】: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成語】:任重道遠

【注音】:rèn zhòng dào yuǎn

【釋義】: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鬥。

【成語】:擇善而從

【注音】:zé shàn ér cóng

【釋義】:從:追隨,引伸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成語】:不亦樂乎

【注音】:bù yì lè hū

【釋義】:乎:文言中用為疑問或反問的語氣助詞,這裡相當於「嗎」。用來表示極度、非常、淋漓盡致地意思。

【成語】:見賢思齊

【注音】:jiàn xián sī qí

【釋義】:賢:德才兼備的人;齊:相等。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趕上他。

8樓:匿名使用者

是初一的贊同我!

首先,在這裡,我代表「中國精神健康研究中心」鄭重的向大家說一聲:「對不起!」,因為我們工作上的疏忽,讓樓主一而再,再而三的逃了出來,給大家、給社會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帶來了很多不良的影響,在這裡我深表歉意。

對於樓主的病情,我們院一向是高度關注的,儘管樓主目前的情況不是很穩定,隨時都有發作的可能,但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就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樓主,幫助樓主擺脫病魔的困擾。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人民群眾積極配合我們的工作,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神經病並不可怕,我們不能去嘲笑樓主

9樓:love—嶽

我們老師講的一共有4個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不要強加給別人。

任重道遠:擔子重,路途遠。比喻肩負的責任重大但要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

見賢思齊:看見有道德,有才學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向他看齊。

**之美:成全別人的好事,或幫助別人做成好事。

就是這些了,希望可以幫到你!

論語十則中的成語及翻譯

10樓:哦的味道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四書》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稱之為「孔老二」。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曆八月二十七日)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國貴族,大約在孔子前幾代就沒落了。孔子年輕時做過幾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從事教育,相傳所收**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就出自此處 。

孔子任魯國司寇;後攜**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並且被後世尊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

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詩》、《書》,定《禮》 、《樂》,序《周易》,作《春秋》(有說法為《春秋》為無名氏所作,孔子修訂)。 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姜廣輝認為,「面對春秋時期諸侯爭戰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現實,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樣創造出一個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過天啟和神諭來規範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而是回首歷史,到上古「聖王」那裡去尋找智慧。孔子自謂 「述而不作」,實際是以「述」為「作」,通過對歷史傳統作當代詮釋,來實現價值的疊加和轉換。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

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分子。【詞語】:

學而時習之 【注音】:xué ér shí xí zhī 【釋義】:學過的內容要經常複習它。

【詞語】:溫故知新 【注音】:wēn gù zhī xīn 【釋義】:

溫:溫習;故:舊的。

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詞語】: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注音】: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 【釋義】: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詞語】:敏而好學 【注音】:mǐn ér hào xué 【釋義】:

敏:聰明;好:喜好。

天資聰明而又好學。 【詞語】:不恥下問 【注音】:

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詞語】:

默而識之 【注音】:mò ér shí zhī 【釋義】:默:

不語,不說話。識:記。

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裡。 【詞語】:學而不厭 【注音】:

xué ér bù yàn 【釋義】:厭:滿足。

學習總感到不滿足。形容好學。 【詞語】:

誨人不倦 【注音】:huì rén bù juàn 【釋義】:誨:

教導。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詞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 【注音】:sān 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 【釋義】:三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為我的老師。

指應該不恥下問,虛心向別人學習。 【詞語】:擇其善者而從之 【注音】:

zé qí shàn zhě ér cóng zhī 【釋義】:擇:選擇;從:

追隨,引申為學習。指選擇好的學,按照好的做。 【詞語】:

逝者如斯 【注音】:shì zhě rú sī 【釋義】:用以形容光陰如流水一去不返。

【詞語】:不捨晝夜 【注音】:bù shě zhòu yè 【釋義】:

舍:放棄。不放棄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繼日。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

」 1.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溫習)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裡)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 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2.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複習過呢 " 3.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憑藉這一點就可以當老師了." 4.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5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6.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7.孔子說:"幾個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8.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

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 9.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這以後(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0.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

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論語十則的翻譯,論語十則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1.孔子說 學習了 知識 然後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 溫習 它,不也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 到這裡 來,不也快樂嗎 人家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

《論語十則》中的句子歸納

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習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人生修養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1 學習方法 第一則 學而時習之,不亦...

論語十則翻譯

1.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 yu 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 y n 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 學習知識而又經常溫習功課,不是很愉快嗎?有朋友從遠方趕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並不惱怒,不也是個有德的君子嗎?2.曾子曰 吾日三省 x ng 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