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主體是什麼,義務教育的主體是什麼

2021-04-17 20:55:11 字數 4628 閱讀 4592

1樓:匿名使用者

傳道、授業、解惑也

只是如今的教育,授業85%、解惑10%、傳道5%

所以中學生去**,大學生去殺人--**是制度

2樓:巨集哥

教育的主體當然是學生

義務教育的主體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主體是國家、

bai社會、學du校、家庭,其中國家、社會、zhi學校和家長的義dao

務並不一樣專,一樣的地方就是屬『強迫』是適齡兒童和少年接受教育。其次適齡兒童和少年在義務教育中不承擔任何義務,只有享受教育的權利。如果要讓家長去承擔辦理學校的義務,這是侵害家長的權利,或者讓享受權利的適齡兒童和少年也承擔義務這都是對義務和權利的曲解,也是對法律的曲解。

」我這裡援引「強迫」是與「強迫教育」有所區別,「強迫」是實施義務教育主體的義務,為了提高全民族素質,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毫無條件的維護兒童與少年的這種接受教育的權利。

4樓:匿名使用者

讓所有的孩子都有學上,都有書讀。

兒童是教育的主體指的是什麼意思

教育的主體和客體是什麼?

5樓:

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相對,一般指教育者而言,即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教育中主客體的關係,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比如老師。

教育客體:和「教育主體」相對,一般指教育者的物件,即受教育者在受教育過程中主體(包括教育者與受教育者)認識的物件。比如學生。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控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

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6樓:匿名使用者

一、主體教育思想的探索:從主體——主導論到雙主體論

教育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教師與學生是構成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教師與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和關係問題,則一直是教育學一個主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如何處理師生在教育中的關係,教育史上存在多種不同的理論觀點和實踐模式,其中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觀點模式主要是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模式。這種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派所倡導的教育模式,片面強調教師的權威性,忽視學生的主動性,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和創造精神,隨著社會的發展而日益顯現其落後性。

第二種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模式。這種以杜威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派所倡導的教育模式,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片面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削弱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忽視人類長期積累與總結的間接經驗的學習,往往使學生的學習陷入一種自發性、盲目性的探索過程,同樣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第三種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觀點。這是我國現行許多教育學教科書的主流觀點。這種「主體——主導論」的出發點,是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又充分發揮教師的啟發引導作用。

良好的願望本無可厚非。然而,由於「主體」與「主導」概念內涵的重疊性,理論上的觀點模式實施於教育過程時,往往會出現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甚至會出現一種傾向抑制另一種傾向。最為常見的是,這種觀點模式導致一種誤解,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凌駕於學生的「主體」地位之上,教師時時處處都成為主導。

這必然使學生從屬於甚至時時處處從屬於教師,並非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圍繞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發展目標等問題,人們進行新的理性選擇,經過許許多多教育工作者教育實踐的檢驗,這就逐漸形成了主體教育思想。主體教育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確立一種現代的教育本質觀,這就是:教育是學生在教師為其創設的學習生活環境中,經過自身知、情、意、行等身心活動,消化吸收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作用達到自我發展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特殊的生活過程。

基於這種新的教育本質觀,主體教育思想認為,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是教育行為的主體,而學生則是自身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現代教育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雙主體協同活動的過程,其核心目標是培養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而實現這一核心目標的關鍵是真正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係。「雙主體論」是主體教育思想的基本觀點,「教師啟發引導、學生實質參與、師生平等互動」的教育活動模式,則是主體教育思想的基本模式。

二、主體教育思想的發展:從主體性到主體間性

哲學是人文社會科學之先導。哲學思想的變化和發展反映到人文社會科學之中,必然影響和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的變化和發展。作為人文社會科學之一的教育學,也必然如此。

隨著哲學主體性的轉向,主體教育思想也從主體性走向主體間性。

首先回顧一下哲學主體性的歷史演變。自古至今,哲學經歷了由前主體性到主體性再到主體間性的歷史過程。古代哲學是本體論哲學,屬於前主體性哲學。

近代哲學是認識論哲學,建立於主體——客體二分基礎之上,屬於主體性哲學。主體性哲學是近代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時代的發展,主體性哲學的歷史侷限性日益凸現出來:

第一、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礎上的主體性哲學不能解決人的生存本質問題。主體性哲學將人的生存活動界定為主體對客體的征服和構造,導致唯我論和人類中心主義,進而導致人口膨脹、資源匱乏、生態惡化等全球性問題。第

二、作為主體性哲學的認識論哲學,侷限於認識論,僅僅關注主客體關係,忽視本體論,忽視存在的更本質方面——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係。正因如此,人們在現代條件下揚棄了主體性哲學而建立了主體間性哲學。現代哲學是主體間性哲學,存在被認為是主體間的存在,孤立的個體性主體變為互動主體。

主體間性哲學因時代需要而產生,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下面分析主體間性的意義。主體間性即互動主體性,是主體間的互動關係。主體間性不是反主體性,不是對主體性的絕對否定,而是對主體性的揚棄。

主體間性具有哲學本體論和方**的意義。主體間性首先涉及人的生存本質,生存不是主客二分基礎上主體徵服、構造客體,而是自我主體與物件主體的互動活動。主體間性還涉及自我與他人、個體與社會的關係,主體間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原子式的個體,而是看作與其他主體的共在,主體間性即互動主體性,是主體與主體間的共在關係。

哲學上的主體間性理論滲透到主體教育理論之中,主體性教育必然發展到主體間性教育。從主體性教育到主體間性教育,並非哲學概念的簡單移植,而是主體教育思想的自然發展。從「中心論」到「主體——主導論」,從「雙主體論」到「主體間性論」,主體教育思想經歷了一個否定之否定的辯證發展過程。

其中,「雙主體論」既是這一辯證發展過程的中介,又是這一辯證發展的關鍵。從「雙主體」到「互動主體」,從「互動主體性」到「主體間性」,「主體性教育」自然發展到「主體間性教育」。

主體間性教育思想的產生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首先,主體間性教育理論深化了人們關於教育本質和教育過程的認識。主體間性教育理論認為,現代教育是主體間性教育,主體間性即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是現代教育的本質所在;現代教育過程是一種主體間性活動過程,師生間的雙向或多向互動活動是現代教育過程的關鍵所在。傳統教育派將目光集中於教師的教育行為,「現代教育」派將目光轉移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兩者都失之偏頗。

主體間性教育理論將目光投射於師生間的互動活動,關注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深刻認識師生間的互動關係,也就深刻認識了教育的本質;準確把握師生間的互動關係,也就準確把握了教育的活動過程。

其次,主體間性教育理論能夠更好地指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實踐活動。教育活動既是一種科學活動,同時又是一種藝術活動。不斷提高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所在。

既然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是教育活動的本質,那麼準確認識和把握師生間的互動關係,就成為教育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也就成為全體師生主要的和共同的任務。

應當看到,理論上的主體間性是理想的主體間性,而理想的主體間性是一種充分的主體間性;實踐中的主體間性是現實的主體間性,而現實的主體間性是一種不充分的主體間性。因為現實的主體間性要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要受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制約,具有很大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不充分的主體間性向充分的主體間性不斷變化的過程,就是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不斷提高的過程。

只有全體理論教育工作者與實踐教育工作者通力合作,具體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具體師生間的互動關係,細化甚至量化從而準確把握師生間的互動關係,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活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進而不斷提高教育的質量和促進教育的發展。

7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是一種社會行為,教育的主體是教育者(比如教師),客體是受教育者(比如學生)。這是「教育」這種社會行為的最基本邏輯!

8樓:l子衿

教育活動的主體的受教育者

教育學上的「主體」是什麼意思

9樓:隆讓欒春

教育學大綱158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3)學生課外活動組織上的自主性裡講到,學生是課外活動的主體。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位考生如果你是考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研究生,那麼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主體按通俗的解釋來說就是學生自己,學生的主體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通過人自覺能動活動而獲得和創設的。

11樓:陋室凡人

以誰為主,為誰服務。

教育學上的主體是什麼意思,教育的主體和客體是什麼

教育學大綱158頁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3 學生課外活動組織上的自主性裡講到,學生是課外活動的主體。這位考生如果你是考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研究生,那麼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主體按通俗的解釋來說就是學生自己,學生的主體性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通過人自覺能動活動而獲得和創設的。以誰為主,為誰服務。教...

中國義務教育起源,目的是什麼,什麼是義務教育,義務教育的目的是什麼

中國義務教育起源於20世紀初。目的是為了提高全民素質。中國義務教育起源於20世紀之初,在清朝末期,當我國處於廢科舉 興學堂 建立新學制時期,穰國也大都實行了義務教育。當時的 瞭解後,便在20世紀初建立了義務教育制度。實行中國義務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素質教育是為了使適齡兒童的品德 智力 體質得...

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是什麼義務教育是不是教育

b.國家強制性 abc這個說法不對 義務教育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迫教育的制度。我個人認為義務教育是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無條件的接受,而要求國家 社會 家庭必須予以保證其順利實施.其本質意義在於你必須接受教育,而不是在於是否免費。這是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義務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