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的典故,古代關於吃的故事

2022-02-23 23:56:23 字數 5973 閱讀 2371

1樓:似凝竹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古代關於吃的故事

2樓:暴走少女

1、古人食姜

神農嘗百草,以辨藥性,誤食毒蘑菇昏迷,甦醒後發現躺臥之處有一叢青草。神農順手一拔,把它的塊根放在嘴裡嚼。過了不久,肚子裡咕嚕咕嚕地響,洩瀉過後,身體全好了。

神農姓姜,他就把這尖葉草取名「生薑」。意思是它的作用神奇,能讓自己起死回生。

孔子活了73歲,這個年齡在春秋時期絕對算是高壽。這和孔子健康的飲食觀和衛生習慣是分不開的。其中就有姜的功勞。

2、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兒子邊跟著她邊哭,他的母親(曾子的妻子)說:「你回去,等我回家後為你殺一頭豬。」妻子到集市後回來了,曾子就要抓住一頭豬把它殺了,妻子制止他說:

「剛才只不過是與小孩子鬧著玩兒罷了。」

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和他鬧著玩兒的。小孩子是不懂事的,是要靠父母而逐步學習的,並聽從父母的教誨。

如今你欺騙他,是教他學會欺騙。母親欺騙兒子,做兒子的就不會相信自己的母親,這不是把孩子教育好該用的辦法。」於是就殺了豬把它煮了。

3、東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一月三日(2023年),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

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

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4、太白鴨和李白

唐代詩人李白小的時候跟父親就住在四川,直到25歲才離開四川。在四川的時候他很愛吃當地名菜燜蒸鴨子。後來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寵愛,入京被封為翰林學士。

他以年輕時吃過的燜蒸鴨子為藍本,做了一道蒸肥鴨獻給玄宗,玄宗非常欣賞,將這道菜賜名為「太白鴨」,一直延續至今。

5、西施舌和西施

傳說在春秋時,越王勾踐藉助西施的美色消滅了吳國,然後越王想接西施回國,但是越王的王后因為嫉妒西施的美貌,害怕她回來之後受寵,便找人將西施沉於江底。西施死後化為這貝殼類「沙蛤」,期待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盡訴冤情,人們就把這類貝殼做成菜取名西施舌。

歷史上有哪些關於吃的歷史典故

3樓:東魯冷月

東坡肉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最早發源地是江蘇徐州。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

宋神宗熙寧十年(2023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

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併成徐州傳統名菜。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誌》、《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元豐三年(公元2023年)二月一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蘇東坡」的由來。

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製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2023年)一月三日,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

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赤松子食水晶

關於赤松子服水玉一事,文獻中記載中多有不同。《山海經·南山經》注中說赤松子所服食的水玉就是水精(水晶),《搜神記》則稱為冰玉散,葛洪《抱朴子》則說赤松子服食的是神丹,並有赤松子丹法傳世。相傳也是葛洪所著的《神仙傳》中則稱皇初平為赤松子,服鬆臘茯苓。

《丹臺錄》則稱赤松子為昆林仙伯,轄牿南嶽山,可化玉為水而服。

4樓:以劍作犁

食指大動:

春秋時期,鄭國有兩位公子,一個叫公子宋,一個叫子家。一天早晨,他們一起上朝時,公子宋的食指忽然動了一下,他便跟子家說:「看來今天又要有好吃的了,不知道今天可以嚐到什麼美味?」

就在子家半信半疑時,聽見內侍向廚房說:「昨天楚國派人送來一隻大鱉,鄭靈公下令煮來讓文武百官一同品嚐。」

兩人聽到這番話,不禁笑了起來。鄭靈公問他們什麼事情如此開心,子家趕緊向鄭靈公說明公子宋食指挑動果然靈驗之事。

鄭靈公聽完後,也笑了笑說:「公子宋的食指靈不靈,還得通過我這一關呢!」

後來鱉羹分配到公子宋時剛好分完,鄭靈公就大笑說:「這回你的食指不靈了吧!」

沒想到公子宋竟然走到鄭靈公的座位前,把食指伸到鼎裡,沾湯來嘗一下,並說:「誰說我的食指不靈,我不是嚐到美食了嗎?」(這就是「染指」的來歷)

鄭靈公看到公子宋在文武百官面前竟敢如此膽大妄為,藐視國君的權威,非常生氣。此時,鄭靈公已心生殺意。後來藉著一些理由,鄭靈公想要派人把他給殺了,沒想到公子宋先發制人,殺了鄭靈公。

公子宋一定沒有料到,他靈驗的食指雖然讓他品嚐到了美食,卻也讓自己最後揹負了弒君的惡名。

為什麼公子宋只是用手指「沾染」了一下鼎中的鱉湯,鄭靈公就差點把他殺掉呢?這是因為鼎在先秦是權力的象徵,任何人不經君王的允許隨意沾取鼎中之物,就是對君王權力的覬覦,是對統治地位的挑戰。因此,人們用「染指」來比喻牟取非分的利益。

這場變故後,鄭國大亂,公子宋最終也被殺,暴屍於朝。

有關飲食方面的典故和故事 5

5樓:十五望月

袁枚專門為飲食寫過一本書,自己搜搜看咯

袁枚(公元1716—2023年)字子才,號簡齋,浙江錢塘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間的進士,才華出眾,詩文冠江南。他與紀曉嵐(清乾隆四庫全書的總編纂)有「南袁北紀」之稱。

袁枚好吃,也懂得吃,是一位烹飪專家。曾著有《隨園食單》一書,是我國飲饌食事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他詳細記述了自我國十八世紀中葉上溯到十四世紀的三百二十六種菜、餚飯點,大至山珍海味,小至一粥一飯,無所不包。

真是味兼南北,美饌俱陳,為我國的飲食史儲存了不少寶貴的史料。

袁枚提倡吃豆腐,他說豆腐可以有各種吃法,什麼美味都可以入到豆腐裡。有一天,杭州有一個名士,請他吃豆腐,是用豆腐和芙蓉花烹煮在一起的。豆腐清白如雪,花色豔似雲霞,吃起來,清嫩鮮美,歎為觀止。

袁枚急請教做法。主人祕不肯傳,笑道:「古人不為五斗米折腰,你肯為豆腐三折腰,我就告訴你。

」袁即席折躬,躬畢大笑,說;「我今為豆腐折腰矣!」主人告訴他這個菜叫「雪霞美」,以豆腐似雪,芙蓉如霞而得名,並告訴他如何烹調。袁枚歸家後如法炮製。

毛俟園吟詩記此事雲:「珍味群推郇令庖,黎祁尤似易牙調,誰知解組陶元亮,為此曾經一折腰。」袁枚為豆腐折腰,一時傳為美談。

在袁枚的提倡下,豆腐列入佳餚,大為流行。如浙江的「東坡豆腐」,蘭溪的「五香豆腐」,無錫的「鏡箱豆腐」,山東的「三美豆腐」,江蘇的「八寶豆腐」,寧波的「三蝦豆腐」、「蘑菇豆腐」,紹興的「單腐」,諸暨的「雙腐」等,樣式繁多,佳味無窮。

武昌出魚,有豆腐名菜叫「魚鑽沙」。在清水鍋裡,放豆腐一塊,把活生生的小魚,放入鍋內,然後點火加溫。至沸時,魚全鑽入豆腐四周,圍成一排,魚鮮盡入豆腐之中。

然後起湯出鍋,蘸調料而食,豆腐鮮而湯美。吃一塊,揀一塊,吃飽為止,謂之豆腐飯。有人贊之以詩云:

肚飢飯碗小,魚美酒腸寬。

問客何所好,豆腐且燒魚。

6樓:

我以前有一個朋友買了一本**書,每天都按照書上的方法去飲食,用了三個月減去35斤.

7樓:老火山

問你媽媽就曉得了拉!

關於飲食的成語故事。

8樓:匿名使用者

囫圇吞棗: 故事:  從前有個人看書的時候,總會把書中文章大聲念出來,可是他從來不動腦筋想一想書中的道理,還自以為看了很多書,懂得許多道理。

有一天,他參加朋友的聚會,大家邊吃邊聊,其中有一位客人感慨地說:「這世上很少有兩全其美的事,就拿吃水果來說,梨對牙齒很好,但是吃了傷胃;棗子能健胃,可惜吃多了會傷牙齒。」大家都覺得很有道理。

這個人為了表現自己的聰明,就接下去說:「這很簡單嘛!吃梨子時不要吃進果肉,就不會傷胃;吃棗子時用吞的,就不會傷牙啦!

」這時桌上正好有一盤棗子,他便拿起棗子打算直接吞下去。大家怕他噎到,連忙勸他說:「千萬別吞,卡在喉嚨多危險呀!」

9樓:匿名使用者

囫圇吞棗 .無米之炊 因噎廢食

與飲食有關的成語典故

10樓:518姚峰峰

卑宮菲食

bēi gōng fēi shí

【解釋】謂宮室簡陋,飲食菲薄。舊時用以稱美朝廷自奉節儉的功德。

【分類】善行,節約節儉;初中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泰伯》:「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

【示例】我即~,嘗膽臥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無救於事。」(明·史可法《請出師討賊疏》)

【結構】聯合式

病從口入

bìng cóng kǒu rù

【解釋】謂疾病起於飲食不慎。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分類】文化&教育,醫療;小學

【近義】病由口入

【出處】晉·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示例】我們要講究飲食衛生,防止~。

【結構】主謂式

【英譯】...不服水土

bù fú shuǐ tǔ

【解釋】不能適應某地的氣侯、飲食等。

【分類】工作/貶,不適應;初中

【近義】水土不服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南朝·沈約《宋書·索虜傳》:「道理來遠,或不服水土,藥自可療。」

【示例】吾兵久勞於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軍還,再作後圖。(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二○回)

炊金饌玉

chuī jīn zhuàn yù

【解釋】炊:澆火做飯;饌:飲食,吃。比喻飲食珍貴,生活極其奢華。

【分類】外貌&動作,吃;初中

【近義】山珍海味

【出處】唐·駱賓王《帝京篇》:「平臺戚里帶崇墉,炊金饌玉待鳴鐘。」

【示例】此邦百萬多豪家,~紛如麻。(清·施潤章《悲老牛》詩)

【結構】聯合式

粗茶淡飯

cū chá dàn fàn

【解釋】粗:粗糙、簡單;淡飯:指飯菜簡單。簡單的飲食。形容生活簡約。

【分類】善行,節約節儉;小學

【近義】家常便飯、粗衣糲食

【反義】山珍海味

【出處】宋·黃庭堅《四休導士詩序》:「粗茶淡飯飽即休,補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滿過即休,不貪不妒老即休。」

【示例】連頓~也吃不飽。(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

【結構】聯合式

【英譯】...地主之誼

dì zhǔ zhī yì

【解釋】地主:當地的主人;誼:義務。謂當地的主人對來客接待的禮節和飲食饋贈等情誼。

【分類】反義相關,賓主;小學

【近義】東道之宜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哀公十二年》:「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杜預注:

「侯伯致禮以禮賓也。地主,所會主人也。餼,生物。

」孔穎達疏:「致禮禮賓,當謂有以禮之,或設飲食與之宴也。」

關於春節的典故,關於春節的故事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 年 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 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年 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 年 獸...

關於翡翠的故事,古代關於翡翠,的故事?

可以說說翡翠名字的由來 翡翠一詞 於翡翠鳥,這種鳥雄性呈豔紅色,稱為翡鳥,雌性呈豔綠色,稱為翠鳥。由於自然界產出的翡翠多為綠色和紅色,漸漸 翡翠 這一名詞由鳥禽轉為玉石的名稱了。翡翠的顏色自然而富於變化,與自然界極為協調,代表著萬物生機勃勃與青春活力,深受東方民族尤其是中華民族的喜愛。古人視翡翠如寶...

關於狐狸的典故,關於草莓的典故

人類開始栽種草莓的已經過了二百五十年了,在這二百五十年中間,草莓由荷蘭開始栽種,慢慢拓展至歐洲溫帶地區。傳到了新大陸之後,草莓在美國一炮而紅,成為了現今風靡全世界的水果。關於狐狸的故事名子。關於狐狸的故事有 成語 狐假虎威 童話 列那狐的故事 西遊記 中的狐狸精,伊索寓言 中的 狐狸和山羊 狐狸和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