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確定平仄 怎樣快速區分平仄

2023-02-14 01:50:06 字數 6196 閱讀 6810

1樓:吞食小筍

文字定四聲,分平仄,是南朝沈約開始乾的。他把文字讀音的清、濁、升、降、短五韻中以清韻為上平聲,濁韻為下平聲,升韻為上聲,降韻為去聲,短韻為入聲。其中上平下平為平聲,上去入三聲為仄聲。

從那時以來,凡寫作韻文者,莫不以它為準繩,其後雖經過一些變化,但自宋劉淵編定的詩韻(世稱平水韻)問世以來,一直沿用至今,所有寫作舊體詩詞和對聯用的平仄聲律都依照它。它分上下平各十五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共一百零六韻。我們手上拿了它,想知什麼字是平,什麼字是仄,翻開一看,凡入東、冬、江、支、微、魚、虞、齊、佳、灰,真、文、元、寒、刪、先、蕭、餚、豪、歌、麻、陽、庚、青、蒸、龍、侵、覃、鹽、鹹等三十個平聲韻的字都是平聲,其餘七十六韻都是仄聲。

古詩詞的平仄有它內在的**律動,使得詩詞琅琅上口,認真學習是對的,它就是一個旋律。知道了旋律,我們就可填詞。但也不必讓它束縛,**有和絃,有變奏;詩詞也可以有近似聲,相近音。

詩以韻為輔,以意為主;韻不大出,詞聲相符尚可。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順嘴(文通字順),像流水一樣,不可漩逆跳音,總之要發音舒服不咬舌。

怎樣快速區分平仄?

2樓:zero天秤

區分平仄:第一聲和第二聲是平音;第三聲和第四聲是仄音。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中古漢語中有四種聲調,稱為平、上、去、入。除了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統稱為仄聲。

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 **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3樓:文以立仁

如果指新韻,普通話陰平、陽平為「平」,上聲、去聲為「仄」。區分容易。

如果是舊韻(古韻),古讀音分平、上、去、入四聲,平聲為「平」,上、去、入為「仄」。區分比較難,但也有方法可循。

假如你會講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方言,可以反覆品味「入」字在方言中的聲調,與它聲調一樣的就是入聲,都屬於仄聲。

以武漢話為例。「入」,武漢話讀yú,類似於普通話的「於」,調值相當於普通話的陽平。比照這個調值,會發現武漢話中很多字是入聲,例如:

一、六、七、八、質、腳、藥、屋、出、白等等,都是仄聲。

其他南方方言雖然調值各不相同,同樣可以採用這個方法分辨。

如果對舊韻不熟悉,也不會南方方言的人,需要查韻書。《平水韻》是通用的舊韻韻書,查詢很方便。

4樓:修羅還是羅剎

第一聲和第二聲是平音。

第三聲和第四聲是仄音。

5樓:離溫景

根據讀音即可區分平聲和仄聲。

平聲是拼音的一聲和二聲,仄聲是拼音的三聲和四聲。

例句:吸來江水煮新茗;賣盡青山當畫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平仄到底怎麼分辨?

6樓:玲1零

在普通話四bai

聲中,第一聲du、第二聲是平聲;第三zhi

聲、第四聲是仄聲。

在普dao通話四版聲中,分為陰平、陽權平、上聲及去聲。普通話四聲聲調錶為:陰平(第一聲)、陽平(第二聲)、上聲(第三聲)、去聲(第四聲)。

古代「平聲」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分化為陰平及陽平,即所謂第一聲、第二聲。

古代「上聲」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一部分變為去聲,一部分仍是上聲。上聲是現代漢語拼音的第三聲。

古代「去聲」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仍是去聲,即第四聲。

古代「入聲」這個聲調在普通話中已經不存在;變為陰平、陽平、上聲及去聲裡去了。

普通話入聲消失,入聲歸入仄聲中的上去兩聲和平聲中的陰平、陽平,這導致用普通話判別詩詞平仄會有錯誤。

7樓:暴走少女

如果是湖北、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北部的人,那麼入聲字在你的方言裡都歸了陽平。這樣,遇到陽平字就應該特別注意,其中有一部分在古代是屬於入聲字的。至於哪些字屬入聲,哪些字屬陽平,就只好查字典或韻書了。

如果是北方人,那麼,辨別平仄的方法又跟湖北等處稍有不同。古代入聲字既然在普通話裡多數變了去聲,去聲也是仄聲;又有一部分變了上聲,上聲也是仄聲。

因此,由入變去和由入變上的字都不妨礙辨別平仄;只有由入變平(陰平、陽平)才造成辨別平仄的困難。我們遇著詩律上規定用仄聲的地方,而詩人用了一個在今天讀來是平聲的字,引起了懷疑,可以查字典或韻書來解決。

8樓:浙中書生

給你說個大。

bai概吧,因為這個問題du,要說清楚的話,zhi需要寫上dao

不下兩萬字的論內文。

說古韻容吧,按照經驗呢,現在我們普通話不是分為四聲嗎?就是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和第四聲。

在古韻裡的話呢,按照大數法則來講現在我們普通話的第一聲是平聲第二聲,第三聲和第四聲是仄聲韻。不過不是絕對的,如果樓主你經常寫律詩或者填詞的話,經年累月,你就會發現」溼「、」薄「、等第一聲和第二聲的字在古韻裡也是屬於仄聲的。

只能解釋這麼多,再要詳細解釋的話,等於教你一遍古代的漢語詞典了。

對聯,一般的格式都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一般都是這樣的形式,不過上聯一定是仄聲結尾,下聯麼就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下聯一定是平聲結尾。

其實也沒有那麼嚴格,只要不出現孤平就可以了,其餘的麼就是詞性相對,比如時間,數字,顏色,方位等等。

還有人是這麼判定的,對聯的單數是平仄分明的,雙數是可平可仄的,比如:

上聯:平通仄通平通仄仄。

下聯:仄通平通仄通平平。

通:這裡指代可以用平聲,也可以用仄聲。

9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文化,認識入聲字。

10樓:蒹葭漁夫

那是因為古今音的問題,比如「一」,按今音(中華新韻)是一聲,平聲韻專,按古音(平水韻屬)是入聲,是仄聲韻。初學者可以先學今韻,熟悉後再學平水韻。還有,對聯不一定是嚴格按照那個平仄的,比如這幅對聯的平仄是:

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1樓:齊東人也

現在的四聲。

劃分跟古代的平仄並不完全吻合,古代的四聲為平聲(陰版平和陽平,現在的一。

權聲和二聲),上聲(現在的三聲)、去聲(現在的四聲)和入聲,上、去、入三聲都為仄聲,而現在普通話裡入聲已經歸入了其它四聲,其中歸入去聲的最多,其次是陽平,成為上聲的最少,所以簡單地拿現在的四聲去套過去的平仄就會出現偏差了。

平仄究竟怎麼區分?

12樓:迪

‍‍簡單的說,一、二聲字是平聲,三、四聲字是仄聲。入聲字是仄聲。古詩所講平仄是聲調問題。

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宋末)漢字字音有四個聲調:平聲、上聲、去聲、入聲,簡稱「四聲」。古詩所講的「平仄」就是針對這古「四聲」而歸類的:

四類聲調歸併為「平聲」和「仄聲」兩大類,平聲本身為一大類,仍稱「平聲」,或簡稱「平」;上、去、入聲又合歸為一大類,統稱「仄聲」,或簡稱「仄」。兩大類簡稱「平仄」。古「平聲」的字,聲音高而平且長,從頭至尾保持一致,不升不降;「仄聲」的字讀音不平,或升或降,或拐彎,或短促(如入聲字)。

平仄聲的字在詩詞中按一定的規律中交替使用,可使句子產生抑揚頓挫的。

**效果,吟誦時在聲音上給人以美感。

但是,語音發展到現代普通話,「四聲」已經有所變化,古「平聲」分化成為現在的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古「上聲、去聲」仍然是現在的上聲、去聲(第。

三、第四聲),而古「入聲」字則完全瓦解,分散混入了現在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的字中。由於古「入聲」屬於仄聲,所以現在讀古詩詞,不能把普通話讀為陰平、陽平(第。

一、第二聲)的字一概當作平聲,因為它們中間混雜有古入聲字。現在辨別古詩字音的「平仄」聲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用我們現在的語音去辨別每個字的讀音屬於古代的平聲還是仄聲。大家總是簡單地以為第一第二聲是「平」,第三第四聲是「仄」,其實這是不全面的。‍‍

13樓:5774滅韓比島

‍‍一二聲為平,三四聲為仄就是判斷平仄的標準,從古至今都是用這一套法則。(一二三四聲分別對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

「平」指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二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自元朝周德清後,平分陽陰,仄歸上去,逐步形成陰平,陽平歸平,上聲,去聲歸仄,入聲取消的格局。)至於為什麼現在用這個判斷標準有時會失效,是因為從古代到現代,漢語的語音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漢字的讀法和音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調整,所以我們如果一味用現代漢語的四聲來判斷古語的平仄有時候行不通。‍‍

14樓:滿星晴

漢語拼音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共四個聲調。陰平陽平即一二聲為平聲,上聲去聲即三四聲為仄聲。平仄由此而產生。

平聲聲調高而平,比較響亮,而仄聲聲調低而短促,比較低短,讀起來抑揚頓挫,有**之感。

15樓:影子

‍‍平仄律是從文學音律的角度對漢字聲調的分類。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入共四個聲調。平是指平聲,仄指上、去、入聲。

元代後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中,而平聲逐漸演化成陰平和陽平兩類。近代漢語將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調稱為新四聲。凡聲調為陰平、陽平(指標準拼音中的。

一、二聲)的稱為平聲,凡聲調為上聲、去聲(指標準拼音中的。

三、四聲)的稱為仄聲。有些原在古漢語中屬入聲的字現在雖歸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仍應屬仄聲。根據這個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為兩大類:

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其關係一陰一陽。平仄相替產生節奏,由此也就產生了漢語的音韻之美。‍‍

如何區分平仄?

16樓:離溫景

根據讀音即可。

來區分平聲和仄自。

聲。平聲是拼音的一聲和二聲,仄聲是拼音的三聲和四聲。

例句:吸來江水煮新茗;賣盡青山當畫屏。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古漢語中的平仄。

古代漢語的聲調分平、上(shǎng)、去、入四聲。「平」指四聲中的平聲;「仄」指四聲中的仄聲,包括上、去、入三聲。

怎樣區分詩詞中的平仄?

17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平仄」就是每個漢字中古音具有平、上、去、入四聲,為了便於運用,在律詩中又簡化為平仄二聲,平又分為陰平、陽平二聲,仄分為上、去、入三聲。因此,共有陰、陽、上、去、入五聲。

平仄的掌握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現代漢語來說,第。

一、二聲為陰平聲、陽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然而,古代漢語的入聲字,已經都轉到了現代漢語的「

一、二、三、四」聲當中去了。因此,現代漢語中沒有入聲字了,至於轉到上聲、去聲的字倒沒有什麼問題,因為上、去、入三聲都是仄聲。但是,從入聲字轉到陰平、陽平中的字則是較為麻煩的。

例如:現代漢語的「

一、吃、壓、」等字都是陰平聲,而在古代漢語中卻都是入聲字,如果去強記古代漢語的入聲字,對於學寫律詩者,多少是有些困難的。但是,如果用地方方言去區分平仄聲卻是較為容易的,因為在南方,吳、閩、粵、贛、湘、鄂、川等方言中,仍然保留著古代漢語的入聲字的讀音。還有北方的山西、內蒙等地,方言中也還保留了入聲字的讀音。

因此,根據方言讀音,再用一種公式類比套用區分平仄聲那就更為簡易了,即用:「兵、平、病、丙、並」這五個字去套讀「陰、陽、上、去、入」五聲,類比如表:

由此可見,「兵」字正是陰平聲,「平」字恰好正是陽平聲,以此類推。

當然這種方法是不能一概而論的,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凡用現代漢語普通話。

一、二、三、四聲的是不好套用這個公式,必須是方言。

2、凡方言中有入聲字的均可用「兵、平」二字去套用這種公式。

3、凡方言中沒有入聲字的也是無法套用這種公式的。

4、凡套用這種公式時,對於送氣與不送氣的字可不必區分它,如「兵」字是不送氣的讀音「bī而「平」字在普通話中則是送氣的讀音「pí可把它當作不送氣的字音「bí來讀。這樣則可排除在套用「兵、平、病、丙、並」這個公式時沒有某一個字的障礙。實際上,在普通話中象「平」字這一類送氣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則讀成不送氣的字了。

也有一些字在普通話中是不送氣的字而在有些方言中卻又讀成了送氣的字,如「就、傑」等。

5、各地方言中的一些地區,如江西的修水、武寧、瑞昌、德安、永修一帶,不僅有「陰、陽、上、去、入」五聲,甚至還有六聲,如:上表所述「衣、怡、易、以、意、一」等字,對此,我們且不必去管它是五聲還是六聲,反正與「兵、平」二字聲調相同的字則為平聲字,其後面所有的字均為仄聲字。

如何區分古代漢語中的平仄,如何區分平仄?

今音的第一第二聲約等於古音的平聲,今音的第三第四聲,約等於古音的仄聲。1 平聲。這個聲調到後代分化為陰平和陽平。2 上聲。這個聲調到後代有一部分變為去聲。3 去聲。這個聲調到後代仍是去聲。4 入聲。這個聲調是一個短促的調子。平仄其實很容易,按照現代漢語的習慣講,平聲就是第一聲 第二聲,陰平是第一聲,...

古詩中的平仄到底怎麼區分,怎樣區分詩詞中的平仄

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 上 去 入共四個聲調。平是指平聲,仄指上 去 入聲。怎樣區分詩詞中的平仄?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 指平直,仄 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韻書,如 切韻 廣韻 等,中古漢語有四種聲調,稱為平 上 去 入。除了平聲,其餘三種聲調有高低的變化,故統稱為仄聲。詩詞中平仄的...

求教高手!如何標出詩的平仄,怎樣找出拗救

漢語拼音的前兩聲是平音,後兩聲是仄音,如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唐詩三百首有很多詩好像不太講究平仄,其實是古代讀音和現在不同所致。求一下古詩的平仄和拗救!急求!杜甫的詩一般都很 bai合律的,此詩du並無zhi什麼拗句,所以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