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贛南臍橙
在生產過程中由僱傭工人新創造的超出勞動力價值的那部分價值(用字母m表示)。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僱傭工人的勞動分為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必要勞動生產出勞動力的價值,剩餘勞動創造出剩餘價值,為資本家無償佔有。因此,只要資本家把僱傭工人的勞動時間延長到為補償勞動力價值所需要的時間以外,就能夠獲取剩餘價值。
根據馬克思所舉的紡紗工人的例子,假如紡紗工人每天工作6小時使棉花增加3先令的價值,這個價值與他的工資完全等價,那麼如果他工作12小時就會使棉花增加6先令的價值,並生產出相應的剩餘棉紗。既然他已經把他的勞動力賣給資本家,他所創造的全部價值或產品,便都屬於資本家。資本家預付3先令,結果卻實得6先令的價值,多得的3先令就構成剩餘價值,資本家對此並不付出任何等價物。
因此,“資本主義生產——實質上就是剩餘價值的生產,就是剩餘勞動的吮吸”。因此,當僱傭工人認清這個規律後,剩餘價值的剝削實質就全部暴露出來了。正如馬克思指出的,把剩餘價值看作只是剩餘勞動時間的凝結,只是物件化的剩餘勞動,這對於認識剩餘價值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剩餘價值理論是馬克思的偉大發現和劃時代的巨大貢獻,剩餘價值是馬克思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關係的核心概念,藉助這一概念,馬克思解釋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實質和運動規律,建立起科學的剩餘價值理論,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正如列寧所說,剩餘價值學說是馬克思經濟理論的基石。
2樓:匿名使用者
1867年,德國的馬克思出版了《資本論》。馬克思認為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他一天創造的價值同他每天的消耗全然不同。僱傭工人每天除了補償自身勞動力價值以外,還必須額外工作若干小時,馬克思稱為“剩餘勞動時間”,剩餘勞動時間創造的價值稱為“剩餘價值”。
工人賺企業的錢,企業賺消費者的錢,產品的**越高,賺得越多。剩餘價值理論既不合乎邏輯,也不符合實際。
剩餘價值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你說的不對,你還需要給工人基本工資。
馬克思說:剩餘價值是僱傭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超過勞動力價值的價值。這裡的剩餘價值,即資本主義的剩餘價值,本質上也是勞動者創造的超過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價值。
4樓:匿名使用者
剩餘價值論的地位及作用:
1、衡量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標尺。
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是衡量社會生產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的多少與社會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成正比。社會生產力水平越低,勞動者創造的剩餘價值便越少。
2、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尺。
人的貢獻大、影響顯,則人生價值便大,卻是人人都同意的觀點。而人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越多,則貢獻便越大,影響便越顯著,故人生價值便也越大;相反,如人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越少,則貢獻便越小,影響便越輕微,故人生價值也越小,如不能為社會創造任何剩餘價值,則人生便毫無價值。
3、衡量國家財力的標尺。
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總量是衡量國家財力強弱的重要標尺。衡量國家財力(注意:這裡指國家財力,而非指綜合國力)的強弱,往往是用國民生產總值或人均國民收人來衡量,這遠不如用勞動者為社會創造的剩餘價值總量衡量準確。
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地說,就是老闆將產成品賣掉之後,刨去成本和工人工資剩餘的價值量。
6樓:一刀鮮抗菌砧板
不是,資本家也是要勞動的,勞動者所用的生產工具是工廠主的勞動得來的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工人只佔了其中的一部分。工廠主承擔了最大風險,承擔風險多,得到的也多,這是很正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