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如何面對逆境?學佛之人,應該怎樣面對病痛和逆境

2025-05-02 10:15:14 字數 5170 閱讀 3589

1樓:向淑真

如果遇上逆境,應當這樣想:我的困苦,是前世罪業所招致,如果逆寬茄鍵來順受,正好償還宿債了。不僅如此。

如果我貧窮,就常願天下人都富饒;如果我多病,就常願天下人都康強;如果我遇到爭鬥,就常願天下人都和諧;如果我慎巧愚痴,就常願天納譁下人都有智慧;如果我殘疾,就常願天下人都健全。每逢一種患難,就發願未來之世,救度這種患難的人。這難道不就是把煩惱變成了菩提,把毒藥變成了甘露嗎?

不知道種福的人,與此相反。

2樓:離間戶

既然學佛就更知道因果道理,順境逆境都是每個人自己的因緣業力,當遇到逆境就懺悔自己巧賣扮所作惡業感得如今的果報,積極的去面對逆境,去承擔承受惡的果報,以德報怨,讓自己配譁能儘快的從逆境中走出孝灶來。

3樓:自省

如果你真的學佛了,這個問題你就不會去問別人了!

學佛之人,應該怎樣面對病痛和逆境

4樓:狄林涵

大病去醫院,遇到逆境違緣我們要轉心念,做好自己。

順境逆境都是修行

5樓:新科技

心靜、心境方可轉念,成就更美好的自己與人生;心靈、心境、心念都需要滋養!

尋數返汪找那片屬於你自己的小天地,讓心慢慢靜下來。

冷眼旁觀世間事, 不卑不亢,不急不躁, 不痴不怨,不恨不憎, 不悲不喜,可否,能否?

緣到自然來,共勉薯仔。

人生要用簡單的心境,對待複雜的人生,生活,是一滴靈動的水。它滴到**,就融入**,且了無聲息,了無痕跡。

凝一眸春的思念,拈一縷夏的悠然,於一懷靜謐中傾聽凡塵落素,經年回眸,其實,每一次花世基開花謝,何嘗不是一次心靈的泅渡?

順境中,學會感恩,體會幸福,在逆境中學會堅強,收穫成長。

順境、逆境對我們來講,都是考驗,都是修行。

水往低處流,雲在天上飄,一切都自然和諧地發生,這就是平常心。擁有一顆平常心,人生如行雲流水,迴歸本真,這便是人生,更是修行。

順境逆境哪個有利於修行

6樓:戶如樂

問:順境和逆境蘆基哪個有利於修行?

達真堪布答:在逆境當中,我們容易發現問題,也容易轉念。比如有人打我罵我,稍微有點修行的人,他能夠發現,這個是自己的問題,自己造的業,我不應該嗔恨,不應該跟他計較,應該給他發慈悲心。

這樣就可以轉為道用了。

如果逆境當中受影響,也很容易發現。比如有人罵我打我,我沒有把握住心態,去嗔恨了,去報復了,我們就容易發現這樣的過患,我作為修行人,不應該這樣。但是在順境當中很不容易發現這樣的失敗。

在順境當中,比如今天陪啟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很高興、很得意地去接受、享用甚至去保護,這個時候我們也是在失敗。因為這也是無常的,虛假的,不可靠的,暫時的,有得就有失,有來就有去,有生就有滅,但是這個時候很難想得到這些道理,很不容易發現這個問題。如果我們在執著的狀態中去享受這樣的福報,這樣我們還是在旁態受影響,受束縛,有一天覺得不夠圓滿,或者要失去的時候,它就會傷害你。

如果當時你沒有執著,你失去的時候,也不會受影響,不會有痛苦。

逆境是直接傷害我們的,所以我們容易發現,容易調整心態;順境是間接傷害我們的,所以我們很難發現,很難轉為道用。你執著什麼,什麼就會傷害你,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一樣。

修行中遇到逆境怎麼辦

7樓:8萬4千法門

1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每一樁事情都有前因後果,我們這一生中所受的痛苦,都是有原因的,我們學佛人瞭解這個道理,所以絕對不會怨天尤人。

2 逆境是我過去造的惡因,順境是我過去造的好因,都能夠歡歡喜喜地去承受,在這個裡頭不怨天、不尤人,就不再造業。這一報,這個帳到這兒就結了,後面就沒有了。

3 凡夫不知道事實真相,在受果報的時候怨天尤人;換句話說,這個帳結不了,後面又有,愈來愈多,這個事情就麻煩了,這叫愚痴。

4 所以要曉得佛教給我們離相,是心地不執著,不是叫你事上把它丟掉,那就大錯特錯。佛在經論上一再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佛希望你有乙個美滿的家庭、幸福的人生,不能說學了佛,把家庭破壞了。

5 我不著相,我一切舍離了,家裡事情也不要做,丈夫兒女都不要過問,那成什麼話?這就把佛的意思錯解了。佛不是這個意思,佛是教你以清淨心來處理事情,為什麼?

清淨心裡面充滿了自性智慧,你以清淨心來處事,處理得更圓滿。

6 染汙的心裡面是感情、情執。情,容易產生錯誤;智,你處理事情絕對正確,決定不會有錯誤。所以,要以自性智慧來處理事情,這樣家庭才會真正美滿,人生才會真正幸福。

7 你用自性智慧來引導你的一生,不離當下,沒有離開生活、沒有離開工作、沒有離開處事待人接物,你這一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8 我們遵循佛的教誨,對社會、對大眾是犧牲奉獻、捨己為人;對自己是把自己的境界向最高的方面去提公升,你說這個人生多麼有意義,多麼有價值!現在學佛的人很多,錯解佛意思的人也很多,所以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不簡單!

8樓:正業新青年

修行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人應該怎樣面對逆境?

9樓:少陵五老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環境對人的成長是有一定影響的。逆境中的人因更能正視自我,挖掘自己的勇氣和巨大潛力,奮勇拼搏,而最終成材。

就成材而言,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是外因,是要靠內因來起作用的。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自古英豪出貧賤,紈絝子弟少偉男」了,因為順境中的人容易受迷惑,他們往往貪圖享受,不知奮進,不知道苦難為何物。而沒有志向,沒有進取心的人,又怎麼能成材呢?

逆境中的人則不同,他們飽受磨難,一次次與命運和困難作鬥爭,為走出逆境,大多都樹立了遠大志向和堅定目標。人沒有壓力不抬頭,沒有動力不奮進,一旦二者兼備,就會發揮出令人吃驚的潛力。這正是順境中的人一般不具備的。

當然,既然環境是外因,所以不是所有身處順境的人都不能成材,更不是所有逆境中的人都會成材,這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順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圖安逸,立下壯志,奮力拼搏,又何愁不能成材呢?相反,逆境中的人如果經不起磨難,就會消沉下去乃至被吞噬。

古往今來,有許多名人都是經過逆境奮進成功的。像司馬遷,他由於李陵一案身受宮刑,蒙受大辱,但他終於頂過磨難,發憤寫完了輝煌鉅著——《史記》。再如現代的華人張士柏,他經歷了從游泳健將到高位截瘓的巨大變更,卻並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將它化為動力,勤奮學習,完成了許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還有張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勝列舉。北京「巨集志班」的學生們,個個在困境中長大,學會了用勇氣、智慧和力量去戰勝困難。他們像是野外的小草,飽經風雨蹂躪卻不倒伏,而那些溫室裡的「花朵」的生命力又怎麼能與他們相比呢?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看來,不經過風浪,就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不經歷風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經受磨難,就不能成大事。所以,青年們,如果你身處順境,請走出「溫室」,拿出勇氣迎接困難的挑戰;如果你身處逆境,也不要氣餒,要勇敢地克服困難。

正如人說:「苦難是所學校。」而學得好壞要看自己。

還有司馬遷 臏腿以成史記。

孫子 臏腿以成兵法。

***向去北大教書卻分到北大圖書管理員,結果結識了當時共產主義先驅李大釗。

蘇武 牧羊而得封侯。

岳飛 抗旨才有風波亭一幕。

學佛就是要逆來順受嗎?

10樓:普願講堂慧蓮

阿彌陀佛!師兄,你的這些問題,全是基本乙個點,學佛是不是就說不得話,做不得事?當然不是了!

比如說,第一條,你認為領導的惡意攻擊誣陷誹謗是不好的,是以噁心對待他人。的確,每乙個眾生都是喜歡順的善的,不喜歡逆的惡的,遇到別人對我們確實有噁心時,自然會以噁心相對。而佛會怎麼做呢?

佛也可能說,也可能不說,但不論說與不說,皆以慈心對人,不以噁心對人。我們凡夫往往要求對方怎麼怎麼樣對「我」,而對人是觀照自己怎麼怎麼樣對「人」。

至於其他問題,師兄,學佛人是自在隨緣的,換與不換工作,是隨緣在走。當下做,就好好做。不做,就敬而離之。

不需諍論,不需嗔惱,因為一切的諍論嗔惱皆是在自己的心上種下口和意的惡業。我們既然瞭解了這個規律,就不會再置自己於這樣的惡業造作之中,因為種下惡因,將來收穫的只能是惡果,而且是親受!

不知師兄,明白在下的意思了嗎?

11樓:網友

遇到這些事,很多人會有不同的反映。每個人的行為都不一樣。

1、逆來順受 不是不說話,要站在乙個高度,去原諒他的愚痴行為,然後進行勸導。

2、也不完全同意點頭,要站在乙個高度,去原諒他的愚痴行為,還了自己的罪業。

3、也不一定,緣聚 就有了果,緣不具足,就沒有果,只有因緣具足時才有果。

相比你年齡不大吧,沒關係,都有乙個過程的。儘量增加自己的德行,到時候他們就都對你老實了。

12樓:網友

1、如知以石擊棉,和以石擊石,終不於此問生疑。

2、如知,智者行事,可以完成,自當接受。不可完成,當直言不受。

3、如此說,壞人終不可改好,好人也不可變壞,此實非真實之言。

13樓:匿名使用者

學佛很重要、也很有用的一點就是要深信因果。

你今天遭受痛苦,完全是因為往昔的惡業成熟了。而你現在做的好事,也一定在將來招感好報。

如果你想讓現在遭受的痛苦減輕乃至消失,乙個辦法是懺悔,或者也可以默默忍受。或者把兩者結合起來。

懺悔可以讓重業輕報,也可以把罪業徹底消除。

忍辱就是消業,等到惡業消盡了,自然沒有人欺負你。

關於你的三個問題:

1.末學覺得你不要理他們比較好,自己一旦產生了嗔恨心,乃至造下惡口,便又造了新業,對自己來說划不來。而且,他們說他們的,只要你不理他們,他們也只是自討沒趣,最終必定是自食其果——他們乾的壞事完全會在他們自身產生報應。

你完全可以拭目以待。

2.你就像正常一樣,如果覺得任務做不完,就先給領導提出。如果你承諾要做好,那麼就儘量做好。

如果是領導強加給你的,你自己並不同意,那麼我覺得你儘量做就可以了,一方面不用討好任何人,因為因果是自己的事,你的福報足夠大,領導再恨你也拿你沒辦法;另一方面,也不要故意不好好做工作,因為這樣表明你產生了嗔恨心,會招感惡果的。

3.工作可以換,也可以不換。如果你的惡業消了,那麼應該可以換到乙個好的環境。

如果你的業沒消,就算換到乙個好的環境,將來惡報還是會出現的,因果不爽。如果你的惡業消了,那麼即使你還在這裡工作,應該也不會受人欺負。末學也只是說了個大概,總之,你的重點放在消業上就對了,其他的事情,該有的你總會有,不該有的也不會落到你頭上。

學佛之人,如何得知自己已證果,為什麼學佛的人那麼多,而真正能證果

開悟的人的境界,自己清清楚楚。祖德常形容為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當今修行有大成就者很多,但不會現出神通來惑亂人心。佛度眾生不靠神通,而是靠說法。有神通也不一定了脫生死,靠定力可以獲得神通。魔也有神通,但不會說出圓滿的佛法。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這裡的諸佛和如來包括過去佛 現在...

學佛應該怎樣發心發願,學佛該如何發願?

學習佛法是一種因緣 福分 這個不需要發願 發願是為了眾生 或自己的一些訴求 比如發願求生極樂世界 發願 弘法利生 等等 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才是真學佛法的標誌!發心發願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邊誓願斷,法門無邊誓願學,佛道無邊誓願成 其實我們只要發 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大願就好!因為往生極樂,決定成...

為什麼學佛之後還會有災禍,逆境,病痛

如果自己真的依教奉行,止惡行善,真修實幹。那就是重罪輕報。如果是假學佛,那很難改變業力,該怎麼受前世的報應,那還是怎麼去受報應。聖賢人教我們,好的事情要隱藏,不要讓人知道,你這個善就愈積愈厚 惡的事情要宣揚讓人知道,別人知道了,輕賤你,責備你,你這個罪就報掉了。所謂是 重罪輕報 罪報掉,好!現在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