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生活大師小杜
麻黃湯熬製方法:
組成:麻黃(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
用法:上四味,以水九公升,先煮麻黃,減二公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公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現代用法:水煎服,溫覆取微汗)。
熬中藥注意事項:
一般無需清洗藥材,只需要用清睜鄭水泡30分鐘即可。在熬中藥過程中,要注意用水量不宜過多,超過藥材表面2-3cm即可;也要先用武火再用文火熬煮,時間根據不同藥材控制在20-40分鐘之間;熬藥後,也要趁熱及時過濾藥渣,否則會影響到藥效。
俗話說良藥苦口利於病,說的就是鄭談中藥的苦澀。而一般中藥都需要自行煎煮,中藥的熬法也是至關重要的,會直接影響到藥效。
每次煎熬中藥後,都要徹底洗喊早碰淨藥罐,否則會形成藥垢,進而影響下次煎煮好藥物的藥效。特別是對於煎煮過毒性較強藥材的藥罐,最好及時更換。煎煮中藥一定要煎透,這樣才能保證藥物有效成分完全釋放出來,所以要保證藥汁濃郁,煎藥時間足夠。
麻黃湯要煎煮多久時間?
2樓:網友
麻黃湯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方劑,需要煎煮一定的時間才能發揮藥效。具體煎煮時間的長短,視情況而定。一般來說,麻黃湯的煎煮時間會根據以下幾個因素進行調整:
1.草藥的質量:如果藥材的質量較好,煎煮時間可適當縮短;如果藥材質量較一般,需要加長煎煮時間,以提高提取效果。
2.草藥的用量:草藥用量越大,需要煎煮的時間就越長。
3.煎煮方法:如果採用傳統的文火慢煎方法,煎煮時間可能需要2到3個小時左右;如果使用現代高壓鍋煎煮,煎煮時間可以縮短到30分鐘左右。
總體而言,麻黃湯的煎煮時間不應該過長,否則可能會導致藥效損失。一般建議控制在2個小時以內,以確保草藥的有效成分被充分提取。
3樓:網友
一般是大火15至20分鐘。
4樓:乾萊資訊諮詢
主料:麻花1根、黃瓜1根。
輔料:玉公尺油 適量、鹽 1勺半、幹辣椒 2個、味精 少許、蒜 1瓣。
具體步驟:1、將黃瓜洗好後,插成絲,麻手纖老帆花掰成小塊備用。
2、鍋中加入 適量油, 油熱後,加入蔥花爆炒,黃瓜絲炒一下後, 加入清水。
3、鍋燒開後放入畢含仿麻花,適量的鹽,辣椒,蒜末。
4、一分鐘左右加味精即可出鍋享用。
麻黃湯的配方
5樓:
摘要。您好,親~麻黃湯出自《傷寒論》,具有發汗、解除肌表的病邪、宣發肺氣、平喘功效的功效。方中麻黃苦辛性溫,祛肌表風寒,同時善於開腠理(毛孔),發汗,宣通肺氣,平喘;桂枝解肌發表(用發汗等方法,使困在肌表的邪氣外出),溫通經脈使氣血津液暢行,緩頭身之疼痛。
杏仁降肺氣,具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調和藥物宣發肅降的藥效,又能緩和其藥性的峻烈,以免耗氣傷陰。<>
您好,親~麻黃湯是解表方劑,它的配方是:麻黃(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3克)。功效: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疼身痛,無汗而喘,苔薄白,脈浮緊的表實證。<>
您好,親~麻黃湯出自《傷寒論》,具有發汗、解除肌表的病邪、宣發肺氣、平喘功效的功效。方中麻黃苦辛性溫,祛肌表風寒,同時善於開腠理(毛孔),發汗,宣通肺氣,平喘;桂枝解肌發表(用發汗等方法,使困在肌表的邪氣外出),溫通經脈使氣血津液暢行,緩頭身之疼痛。杏仁降肺氣,具平喘之功;炙甘草既能調和藥物宣發肅降的藥效,又能緩和其藥性的峻烈,以免耗氣傷陰。
煮麻黃湯用什麼鍋,煮多久
6樓:
摘要。煮麻黃湯用什麼鍋,煮多久✅✅✔親親您好。煲中藥的鍋。
麻黃6克(去節) 桂枝4克(去皮) 甘草3克(炙) 杏仁9克(去皮、尖)用法是:上四味,用水900毫公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公升,去滓,溫服150毫公升,覆取微似汗。
煮麻黃湯用什麼鍋,煮多久。
煮麻黃湯用蘆扮什麼鍋,煮雹運多久✅✅✔親親您好。煲中藥的鍋。麻黃6克(去節) 桂枝4克(去皮) 甘草3克(炙) 杏仁9克(去皮、尖)用法是:
上四味,用水900毫公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300毫公升,去滓,溫服150毫公升,覆取微源譁梁似汗。
麻黃湯,中醫方劑名,為解表劑,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之功效。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而喘,舌苔差念芹薄白,脈浮緊。
臨床常用於高纖**感冒、流行**冒、急性支氣管炎虛畢、支氣管哮喘等屬風寒表實證者。
以上就是《煮麻黃湯用什麼鍋,煮多久》的所有,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麻黃公升麻湯簡介
7樓:夏末蔚曳
1 拼音 2 《傷寒論》:麻黃公升麻湯。
處方功能主治。
麻黃公升麻湯的用法用量。
摘錄3 《醫學綱目》卷三十八:麻黃公升麻湯。
處方功能主治。
麻黃公升麻湯的用法用量。
摘錄4 《三因》卷九。
方名組成主治麻黃公升麻湯的用法用量。
製備方法。附: 1 古籍中的麻黃公升麻湯。
má huáng shēng má tāng
麻黃克(去節)公升麻克 當歸克 知母克 黃芩克 萎蕤(一作菖蒲)3克 芍藥2克 天門冬2克(去心)桂枝2克(去皮)茯苓2克 甘草2克(炙)石膏3克(碎,綿裹)白朮2克 乾薑2克。
治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吐膿血者。
用水2公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入餘藥,煮取600毫公升,去滓,分三次溫服,每次相隔約1~2小時。汗出愈。
傷寒論》麻黃2分,桂枝1分,杏仁1分,吳茱萸1分,草豆蔻1分,厚朴1分,曲末1分,羌活1分,柴胡根5分,白茯苓1分,白朮5分,青皮5分,公升麻根1分,蒼朮1分,澤瀉1分,豬苓1分,陳皮1分,黃連5分,黃柏1分。
小兒面色痿黃,腹脹食不下。
上(口父)咀,作1服。以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食前熱服。正月、四月,小兒服之神效。
醫學綱目》卷三十八。
麻黃公升麻湯。
麻黃(去節)2兩半,公升麻1兩1分,黃芩1兩,芍藥1兩,甘草(生)1兩,石膏(煅)1兩,茯苓1兩。
傷寒表未解瞎賀梁,熱鬱作衄;風邪內縮,久洩不止。
每服4大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3片,煎至7分,去滓熱服。微汗解。
上銼散。拍瞎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十一]辨壞病脈證並治篇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公升麻湯主之。【注】傷寒六七日,邪傳厥陰,厥熱勝復之。
傷寒溯源集》:[卷之十厥陰篇]厥陰證治第二十一脈不至。咽喉不利。
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麻黃公升麻湯主之。
邪在少陽。才屬半里。已是禁下。
況三陰平。傷寒貫珠集》:[卷八·厥陰篇厥陰諸法]厥陰清法五條不至。咽喉不利。
吐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
麻黃公升麻湯主之。傷寒六磨運七日。寒已變熱而未實也。
乃大下之。傷寒論輯義》:[卷六]辨厥陰病脈證並治不至。喉咽不利。
唾膿血。洩利不止者。為難治。
麻黃公升麻湯主之。(玉函。無而字。
喉咽。作咽喉。成本同。..
醫學綱目》:[卷之三十一·傷寒部少陰病]下利。
麻黃的炮製方法
8樓:竹密扎西
一、淨制除去雜質,洗淨(《藥典85》)。
二、切制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藥典85》)。
三、炮炙蜜制先將蜜放火鍋內,用文火熔化,入藥拌炒,炒至蜜吸透呈黃棕色,取出攤開放涼,不粘手。每麻黃根片100kg,用蜜15kg(《雲南》)。
炮製方法】一、淨制 除去木質莖、殘根及雜質。
二、切制 切段。除去雜質,木質莖,殘根,淋水稍潤,切段,曬乾,篩除灰屑。
三、炮炙。1.蜜制。
1)將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後,加入麻黃段中拌勻,燜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放涼。每麻黃100kg,用煉蜜20kg。
2)取蜜加熱熔化,濾去雜質,取淨麻黃咀置鍋內加熱,隨即將蜜然入,攪拌均勻,炒至不粘手,微顯火色,取出放在容器盤裡,待涼即得。每淨麻黃10kg,用蜜2kg。
3)先將蜂蜜置鍋內,加熱至沸,倒入麻黃段,用文火炒至黃色,不粘手為度,取出,放涼。每麻黃500g,用煉蜜120g。
2.制絨 取麻黃段,碾成絨,篩去細粉。
麻黃湯的組方意義是什麼,麻黃湯與桂枝湯在組方及應用中有何異同
方義本方證為外感風寒,肺氣失宣所致。風寒之邪外襲肌表,使衛陽被遏,腠理閉塞,營陰鬱滯,經脈不通,故見惡寒 發熱 無汗 頭身痛 肺主氣屬衛,外合皮毛,寒邪外束於表,影響肺氣的宣肅下行,則上逆為喘 舌苔薄白,脈浮緊皆是風寒襲表的反映。治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黃苦辛性溫,歸肺與膀胱經,善開腠發汗,祛...
蘋果醬怎麼熬製,怎樣熬製果醬?
又到了一年一度蘋果最便宜的時候,山東這時的蘋果一般就2元多一斤 當然也有貴的 個頭小不算好看的,19元 袋,而且還個頂個兒的甜。於是除了自己買,親戚朋友也送蘋果。所以呢,豆媽家如今兩袋蘋果堆著吃 孩子爺爺拿來一大袋,孩子叔叔又拿來一大袋 你看,不拿來做點兒吃的感覺都對不住這麼多蘋果 首先要做的當然就...
土家醬怎麼熬製
土家醬香餅醬的製作方法及過程 醬的製作分為兩步 1 紅油的製作 2 醬的調和炒制過程 和麵 面 水 3 2,和均勻,放少許糖水,放在一旁醒約30分鐘 一般用溫水來醒面 活好面後第一次攤開餅團需要在面上塗紅油。塗好後直接揣成麵糰,不需要再和麵。直接攤開下鍋即可,紅油的製作 色拉油五斤,用小火在鍋中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