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離家上大學?

2025-07-08 14:45:07 字數 3868 閱讀 5786

1樓:河北褚先生

作為父母,有時候覺得孩子是自己最貼心的小棉襖,但也有覺得孩子特別麻煩的時櫻或候,特別是嗷嗷待哺之時,巴不得逃離這個生下來向自己討債的「小魔鬼」。當真的逃離時,又覺得孩子不在自己的身邊,心裡好像特別的空落落的,又想特別的想念。父母對孩子的感情,就是這樣乙個矛盾的存在,不過,所有的煩惱畢竟都是短暫的,而那些孩子帶給自己的歡快卻是永恆的。

從孩子哇哇墜地,就開始期盼著孩子長大,只要孩子長大了,作 為父母的我們也就輕鬆脊亂伍了,特別是全職媽媽,這種想法更加的強烈。孩子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一手陪缺安排好。天冷了,要為他加衣;髒了,要為他洗臉洗澡;那麼多的生活瑣事,讓媽媽覺得身心疲憊。

好不容易孩子睡了,媽媽還要起來收拾屋子,玩具,有幹不完的家務事。

但是,隨著寶寶的不停成長,會在很多不經意的瞬間發現,他開始學會自己吃飯,自己走路,漸漸的,也開始變不再如新生兒時那般依賴自己了。起初,還會覺得孩子變的乖巧懂事,自己終於可以放鬆一下了。

突然一天,孩子事先打好了一盆水,端到了面前,說:「媽媽,你辛苦了,從今以後,讓我來保護你吧。」在這乙個瞬間,我已經淚流滿面,此刻的我,強烈的意識到自己的孩子長大了,真的很欣慰,他這麼小就已經懂得反哺之情。

所以,多珍惜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陪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天下真的沒有離不開父母的孩子,反而是父母,在孩子離開自己身邊,去更遠的地方學習、發展的時候,總是回憶那些在一起的時光。

孩子報考大學總想離家遠遠的,作為父母,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2樓:天天看娛

孩子報考大學總是想離家遠遠的,這其實反應的是一種逃離心理,他想逃離家庭以及父母的控制。當然也存在一種可能那就是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離家越遠的地方往往寄託著對未來的暢想。針對這種情況,父母最好還是放平心態,因為本質上它算不上特別嚴重的問題。大學本來就是乙個「小社會」,孩子進去以後基本就宣告要正式脫離父母管制開始自己的人生了。

所以父母必須接受這個現實,放手讓子女去闖蕩。

大學是無數年輕人步入社會的中轉站,他們將在這裡開始嶄新的人生旅程。這個時候的孩子在心態以及觀念上已經習慣以成年人自居了,但是父母仍然視他們如三歲小孩,生活中事事都需要插手過目那子女自然會開始反感,於是他們想方設法逃離父母的控制,尋找任何機會去證明自己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時上大學剛剛好提供了這樣乙個機遇和舞臺,所以一些孩子就想離家越遠越好。

離家越遠父母就越不能控制自己,而自身才能真正開始成年人的生活。

父母面對這種情況就應該反思自己是否對子女管得太嚴了,平時要多設身處地為其著想,多給孩子一些私人空間,尊重他的觀念想法。遇到問題不要擅自做決定,多與子女溝通,只有讓對方感受到你在把他當作乙個大人看待,孩子才能跟父母和諧相處。

即將邁入社會大家的感受可能各有不同,有人興奮,有人恐懼,有人迷茫,但唯一共同之處在於無論是誰都會心存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因為從小到大大家都是覺得山那邊的風景肯定更好,所以等自己長大後一定要過去看看。這時通過上大學的契機大家終於可以離開家鄉去外面的世界了,那麼肯定是就是選擇越遠的地方越好。

3樓:丁山學長

孩子想報離家更遠的大學,我覺得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其實很多孩子都想報考離家很遠的大學,我也認為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因為我覺得孩子想清楚外面的世界,而且也想瞭解到其他的地方,這樣他才能夠報離家更遠的大學。而且孩子也是有私心的,他也想要脫離父母的控制,想要讓自己更加的獨立,所以只要孩子能夠長大,那麼父母就不用太過於擔心,因為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有可能孩子就喜歡那種學校。

其實報離家遠的大學,困難不是因為父母的原因,而是因為很多孩子是喜歡這一種學校的,他想選擇乙個適合自己的學校,而這個學校可能剛剛好又是離家比較遠的,所以這種時候不要誤解自己的孩子,這是正常的一件事情。作為父母肯定是非常關心孩子的,但是也要為孩子考慮,如果孩子能夠獨立的照顧好自己的話,那麼這就是一件平常的事情,所以問清楚原因是很重要的。<>

父母不要太過於擔心。

孩子報考離家遠的學校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這個原因也不用太過於深究,因為不管什麼原因都是乙個原因,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也不會進行更大的改變。所以作為父母的我看待這個問題,不會太過於擔心孩子的事情,只會擔心孩子在那邊能不能吃好穿好,能不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所以對於報考離家遠的大學,只能平常心看待這個問題。

我的個人看法是什麼?

對於孩子報考大學的時候是報考離家遠的大學的情況,我是平常心的看待的這個問題的,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想法,而且我們要尊重自己孩子的想法。作為父母的我們,也不要太過於擔心孩子,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其他的建議,但是一定要平常心的看待這一件事情,因為孩子已經長大了,他們可以獨立的去做一些事情。

4樓:清清夢澤

孩子報考大學總想離家遠遠的說明他不太喜歡家庭生活,並且可能覺得父母太過束縛他,所以想去遠方過更加自由獨立的生活。

5樓:情感導師素顏

其實我認為可以理解這個想法的。畢竟孩子已經在你身邊很多年了。他想要過一種只有存在並且沒有人去管制的生活。

6樓:護鑫頭

我不理解孩子,我們盡心盡力對他好,他卻想遠離我們,這樣傷父母的心。

孩子上大學是不是最好離開家?

7樓:網友

1、家長培養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過得更加幸福並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能力,然後離開我們。

2、家長不僅為了努力把孩子送進名校,還希望孩子能夠具有年輕人身上優秀的特質:擁有紮實的基礎知識,能夠長時間地專注,對自己有合適的認識,<>

對未來有規劃,有比較好的表達能力、合作能力等。讓孩子最終能掌握獨自謀生的能力,即使脫離了家庭和父母的庇護,也能成功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3、我們無法代替他們經歷人生的種種,也無法替孩子學習、生活,但是我們卻可以用我們對孩子最熱烈的愛,給予孩子營造乙個良好的學習生活成長環境,<>

待孩子長大之日,也是他展翅高飛、翱翔天際的離開我們的時候。

上大學的你離家遠嗎?

8樓:豹女士

<>怎麼說呢,作為乙個考的離家極其遠的老學姐玩,我只能告訴你,喜憂參半吧。開心的時候是真開心,難過的時候也是真難過。

像我,我就見識到了和我前十幾年的生活完全不一樣的風土人情,我也會漸漸習慣乙個新的地方的風俗習慣。在乙個陌生的地方度過四年,對這個地方有乙個不拘於書本搭世上的全新的認識,這本身就是一件蠻有意思的事情。

<>再說說我自己吧,我在這個新的城市認識到了很多本地的朋友,我知道了原來同乙個省的人也可以有這麼大的差異,我從她們的為人處世上學到了我不具備的優點,這就是一件讓人很自豪,讓人成長的事。

我還去了原來的我根本不可能回去的地方去旅遊,我在沒去廣西之前,打死我我猛鍵也不會想到自己回去南寧,大理玩,就很豐富認知,增加閱歷。

傷心總是難免時,離家遠是真的想家,也是真的不敢和爸媽說。我記得我剛上大一的時候,巨想家,經常會自己偷偷的哭,會在夢裡哭醒。也不敢和爸媽說想家,資訊在對話方塊裡打了又刪,刪了又打,就是不敢發出去,怕他們擔心,也覺得自己沒出息。

<>對於我來說,家鄉好像只有冬夏,沒有春夏。每年只有暑假和過年的時候知知肢回家,待一段時間以後就要提著大行李箱奔向學校。平時也捨不得回去,花時間不說,太遠了,機票又很貴。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我想留在家人身邊的想法越來越重了,所以如果能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大概不會選擇去離家那麼遠的南方上大學了吧。

姐姐離家上大學,12歲妹妹偷偷往行李裡塞錢!令人動容的是什麼?

令人動容的是妹妹在那麼小的年紀竟然那麼懂事,竟然捨得把自己存了很久的塊錢給姐姐,和姐姐的關係那麼好,這份姐妹情感動了無數的網友,大家淚流滿面。首先,歲的妹妹還沒有成年,所以她不應該被灌輸成年人的思想,也不應該用成年人的心智來要求她,我們也允許歲的女孩幼稚 天真 單純。因吵橋為她還殲碰凱沒有經歷過社會...

父母該不該送孩子上大學,孩子上大學父母要不要送

大女兒上大學是我送的。現在想想都後悔。幹嘛那麼慣著她呢?讓她自己去不更好嗎?我們國家現在治安這麼好。沒有什麼不放心的。不應該。孩子已經大了,他們有能力自己去上大學。父母送孩子去大學只會讓他們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永遠也長不大。其實這完全是出於自身家庭的情況,有的父母覺得孩子頭一次外地上學,不放心肯定會...

你怎麼看待現在農村的孩子不上大學的現象?

知識改變命運,要相信這句話不是空話假話。農村孩子讀書上大學,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通過自己改變命運的方式。對於不上學的農村孩子來說,目前比較常見的出路,一是出去打工,二是學一門技術,三是自己創業。不可否認這三種方式都有成功者,但大多數情況下很多農村青年從事著相對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在收入水平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