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診斷 六經辨證
1樓:清清清清喵
中醫是怎樣通過六經來辨證的」
六經辨證是《傷寒論》的辨證綱領。《傷寒論》包括多種熱性病。書中除將一些病證的表現歸納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等六種型別,並以此進行辨證外,又說明了有關病證的傳變關係。
此外,它還用八綱分析病情,如認為六經中的三陽證多屬熱證、實證的陽性病證;三陰證多為寒證、虛證的陰性病證。六經與八綱的相互配合,不僅擴大了六經的適應範圍,也在辨證用藥上有了較明確的準則。那麼,中醫是怎樣通過六經來辨證的呢?
兄塌太陽證」
太陽證可分為經證、腑證兩種。
1)太陽經證的主要證候:如為太陽中風證,則有頭痛、發熱、出汗、惡風,脈浮緩等表現;若病人惡寒發熱、頭身痛、骨節疼痛、腰痛、無汗或有咳喘、脈浮緊,則為太陽傷寒證。
2)太陽腑證的主要證候:
蓄水證:發熱、汗出,煩渴或渴欲飲水、進水則嘔,小便不通暢,脈浮。
蓄血證:下腹硬滿或急起板結,情緒躁動如要發狂,小便通暢。
陽明證」陽明證也可分為經證、腑證兩種。
1)陽明經證的主要證候:身熱、出汗,口渴喜喝水,心煩,苔黃而乾燥,脈洪大。
2)陰明腑證的主要證候;身熱,日晡(午後)潮熱,汗出連綿,便秘,腹脹滿,疼痛拒按,煩躁,或胡言亂語,甚則神志不清,精神恍惚,苔黃燥,脈實有力。
少陽證」少陽證主要表現為寒熱往來,胸脅脹滿,不思飲食,心煩,喜襪山嘔,口苦,咽喉幹,眼花,舌苔白滑,脈多弦象。
太陰證」太陰證主要表現為腹脹滿,嘔吐,食慾不好,腹瀉時疼痛,受熱或觸按時則感舒適,口不渴,舌淡紅,苔白,脈遲或緩。
少陰證」告塵中 少陰證主要表現因寒化與熱化而有不同。
一)寒化證(向寒證轉化):惡寒,不發熱、身倦,想睡,手足清冷,小便清長通暢,口不渴,腹痛,四肢沉重疼痛,脈微細或沉。
二)熱化證(向熱證轉化):心煩、失眠,脈沉細數。
厥陰證」厥陰證主要表現為手足清冷,消渴,氣往上竄,心中發熱而痛,雖飢而不欲食,腹冷腹瀉,嘔吐,甚或嘔出蛔蟲。
以上是中醫六經辨證的主要內容,按其實質來說,與現代醫學按表裡、臟器的診斷法有相似之處。
六經辨證是什麼?
2樓:紫瞳艾倫
表症得平,內耗得充,則人正氣不失;並尋六經邪之所湊,佐以攻伐以治之,多收內化之效。而邪之去路,當以寒涼開濁門以洩痢,得洩則中焦輕寒,而餘陽借諸經反歸而致,則中焦熱可解,另得草船借箭之功,巧使天下太平。六經辨證是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創立帆碧的外感熱性病的辨證施治體系,在中醫發展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張亂搏仲景:
張仲景(約西元150~154年—約西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南陽涅陽縣(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
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譁轎祥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
中醫診斷:臟腑兼證辨證
3樓:健康養生小顧問
一)心腎不交證。
指心與腎的陰液虧虛,陽氣偏亢,以心煩、失眠、夢遺、耳鳴、腰痠等為主要表現的虛熱證候。又名心腎陰虛陽亢(火旺)證。
臨床表現:心煩失眠,驚悸健忘,頭暈,耳鳴,腰膝痠軟,夢遺,口咽乾燥,五心煩熱,潮熱盜汗,便結尿黃,舌紅少苔,脈細數。
二)心腎陽虛證。
指心與腎的陽氣虛衰,失於溫煦,以心悸、水腫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寒證候。又名心腎虛寒證。水腫明顯者,可稱水氣凌心證。
臨床表現:畏寒肢冷,心悸怔忡,胸悶氣喘,肢體浮腫,小便不利,神疲乏力,腰膝酸冷,唇甲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脈弱。
三)心肺氣虛證。
指心肺兩髒氣虛,以咳喘、心悸、胸悶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
臨床表現:胸悶,咳嗽,氣短而喘,心悸,動而尤甚,吐痰清稀,神疲乏力,聲低懶言,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或唇舌淡紫,脈弱或結或代。
四)心脾氣血虛證。
指脾氣虧虛,心血不足,以心悸、神疲、頭暈、食少、腹脹、便溏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簡稱心脾兩虛證。
臨床表現:心悸怔忡,頭暈,多夢,健忘,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神疲乏力,或見皮下紫斑,女子月經量少色淡、淋漓不盡,面色萎黃,舌淡嫩,脈弱。
五)心肝血虛證。
指血液虧少,心肝失養,以心悸、多夢、眩暈、肢麻、經少與血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證候。
臨床表現:心悸心慌,多夢健忘,頭暈目眩,視物模糊,肢體麻木、震顫,女子月經量少色淡,甚則經閉,面白無華,爪甲不榮,舌質淡白,脈細。
六)脾肺氣虛證。
指脾肺兩髒氣虛,以咳嗽、氣喘、大前咯痰、食少、腹脹、便溏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又名脾肺兩虛證。
臨床表現:食慾不振,食少,腹脹,便溏,久咳不止,氣短而喘,咯痰清稀哪歲,面部虛浮,下肢微腫,聲低懶言,神疲乏力,面白無華,舌淡,苔白滑,脈弱。
七)肺腎氣虛證。
指肺腎氣虛,攝納無權,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動則尤甚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又名腎不納氣證。
臨床表現:咳嗽無力,呼多吸少,氣短而喘,動則尤甚,吐痰清稀,聲低,乏力,自汗,耳鳴,腰膝痠軟,或尿隨咳出,舌淡紫,脈弱。
八)肺腎陰虛證。
指肺腎陰液虧虛,虛熱內擾,以乾咳、少痰、腰痠、遺精等為主要表現的虛熱滾緩清證候。
臨床表現:咳嗽痰少,或痰中帶血,或聲音嘶啞,腰膝痠軟,形體消瘦,口燥咽乾,骨蒸潮熱,盜汗,顴紅,男子遺精,女子經少,舌紅,少苔,脈細數。
六經分別指哪六經作者?主要內容,六經分別指哪六經?作者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
孔子的 詩 書 禮 樂 易 春秋 找不到先聖根據,因而是他的杜撰。六經,是春秋時期 孔子教授和編譯的六類科目的教科書。這六本教科書在孔子晚年成型,在 的不斷傳播中被強化,最後在漢代被稱為漢代 六藝 詩 書 禮 易 樂 春秋 具體的課本被稱為 六經 孔子所教授的 六藝 與周朝教授的傳統 六藝 禮 樂 ...
六經指的是什麼書,六經指的是什麼
六經 詩 書 禮 易 樂 春秋 的合稱。始見於 莊子 天運篇 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這六部經典著作的全名依次為 詩經 書經 即 尚書 儀禮 易經 即 周易 樂經 春秋 簡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在晚年整理的 詩 書 禮 易 樂 春秋 後人稱之為 六經 其中 樂經 已失傳,所以通常稱 五經...
四書五經還是六經?四書五經中的五經和六經有什麼區別
四書五經分為四書和五經。四書 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五經本為六經,分別是 詩 書 禮 樂 易 春秋,即 詩經 尚書 禮記 樂經 周易 春秋 但其中 樂經 後來失傳了,就只剩下了五經。稱為四書五經,儒家的經典書目。四書五經中的五經和六經有什麼區別 最討厭誤人子弟了。五經 詩,書,易,禮,春秋。六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