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

2021-03-19 18:31:19 字數 5739 閱讀 2216

1樓:猴稅鬃

小學語文課標中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

.」可見朗讀是指導學生感受語言情境,體味語言情感,理解語言蘊味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語言的感受力、領悟力、品評力、表現力的有效手段。是訓練學生理解課文,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新課標提出:

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器官並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彙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顯然,注重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每個語文老師應盡的職責。那麼,如何進行有效的朗讀指導,讓學生在語文課中想讀、能讀、樂於讀、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呢?下面就這個問題談談本人的幾點看法:

一、創設情境 營造氛圍 讀出情趣1、朗讀不是簡單地吧文字轉換成聲音,照本宣科,而是用感情去讀,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而這種情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感情如何來排程動?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小學生往往對直觀、生動的事物最感興趣,課堂上我們可以適當的運用一些多**、**、**以及老師的範讀來渲染課文情景,首先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才會對所讀的內容產生興趣,產生讀書的慾望。例如:今年這學期

一、二、三年級教材中的第一單元課文,全是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朗讀氛圍,我們可以在網上找出很多課文中所寫到的春天美景的**或者佈置學生利用雙休日到郊外找春天等,上課伊始把**展示給同學們看,他們不禁會發出陣陣讚歎聲,因勢利導,這麼美的春天,同學們誰能通過朗讀來讓大家感受到春天的美麗呢?我想學生會爭先恐後地舉手的,每位同學都會盡情地抒發自己內心對春天的讚美和喜愛!2、老師的範讀也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久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

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鑽研教材,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的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範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帶學生進入意境。例如:

去年我在召市小學聽了一位老師上的二年級《兩隻青蛙》,當小青蛙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終於爬出井口看到了多彩的世界,小青蛙當時那種驚奇、興奮、喊叫、、、、學生自己練讀時老是沒找到感覺,老師適時的進行了範讀,學生馬上領悟出來,朗讀由原來的平平淡淡變成了有滋有味起來。並且學生還讀出了不同的理解。課文的第三自然段,講的是小青蛙堅持自己的決心,不斷沿著井壁向上爬,跌下來,又繼續爬,其中有個同學朗讀時速度讀得很慢,老師問他為什麼這麼讀,他說小青蛙爬井壁很困難呢,又爬得慢,所以我就讀得慢,雖然慢但讀的語氣很堅定。

而另一個同學讀時就讀得稍快,他解釋說,小青蛙很想快點爬出井壁看到外面精彩的世界,他的心情急切,所以快讀!多麼貼切的解釋!可見現在的小孩領悟力都很敏銳,關鍵在於我們老師怎麼去啟發他,點撥他。

相似的課堂情節,在去年我們縣舉行的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中一小陳敏老師的課堂也有出現,課堂上老師不止一次地進行範讀,就在老師指導同學們讀「我的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我衝出教室將父親拉進來,對老師說:『這是我爹!』在老師的激情指導下孩子們一次比一次更有感情的朗讀著,其中有一個女同學讀得精彩極了,讀出了自己的獨特感悟,因為這句話裡有幾個連續的動作,就像電影裡的快鏡頭一樣,這個學生抓住了幾個動詞重讀並用較快的語速讀完這句話,語感是那麼的好,並說出了這麼讀的理由:

當作者看到父親冒著寒霜雨雪紋絲不動地站在教室外面旁聽家長會,作著那種震驚、激動、感動以至內心陣陣隱痛等待複雜情緒噴湧而出,所以感覺要這麼讀!聽!這就是我們現在的孩子,一個五年級的小學生,他以完全浸潤在課文的字裡行間的,融入到作者的感情世界裡。

此時,已不是人之文而是我之文呢。

二、保證學生的朗讀時間,品評朗讀,讀出時效。

在很多閱讀教學課堂中常常存在朗讀時間不充分的現象,充斥於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預習性的朗讀,要求學生讀通課文,讀準生字新詞,但實際上還有不少同學連一篇課文都未讀完,老師就示意學生停下來,馬上轉入到下一個程式了,朗讀成子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而我們常常觀摩學習的名師課堂中,老師往往要讓學生在文中走幾個來回,熟讀課文後才進入學習理解環節。

所以我們要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並自我監控達成度,要留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勿勿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緒,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後評議的時間,學生朗讀完畢後,老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不足,適當點撥,給予鼓勵,並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導他們逐漸在實踐中掌握朗讀的規律,學會朗讀的基本方法。例如:

去年我聽一小骨幹教師李代珍老師上的《松樹和青藤》一課,當學生用一般語氣讀小杉樹而小青藤的話後,老師指出沒讀出人物的特點來,然後點撥指導並親自範讀:小杉樹是踮起腳,嚷嚷著說的,應讀得快點,大聲一點。而讀小青藤的話應抓住「幼小」、「微弱」、「請您」這幾個詞用非常友好而禮貌的語氣,很輕柔的聲音讀出小青藤的話。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美和鼓勵。」小學生尤其喜歡讚揚和鼓勵,因此老師應帶著欣賞的態度去聆聽和感受學生的每一次朗讀,讓他們體會到被賞識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但是對學生所出現的明顯的錯誤也不能一味的誇獎和稱讚,這一點在我們很多年輕教師的課上易見,明明學生讀錯了字,讀得也不是很好,還一個勁地誇真棒真好,這種單一的大而空的評價形式,極不利於學生讀懂、讀好課文的。好的教師應善於巧妙、機智地誘導評價學生,做到引而不發,不經意地找出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再委婉地提出值得改進的地方,這樣既成就了學生成功的願望,又能使學生對自己的不足心領神會。

三、創新求異,方式多樣

正如《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讀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

」學生在反覆朗讀中熟讀成誦,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抓好朗讀訓練,讓課堂充滿讀書聲,堅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如果我們能夠不斷地探索和思考,語文教學一定會變得更加生氣勃勃與靈性跳動。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

2樓:匿名使用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便無從談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勞於讀書,易於作文」的真理.

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有時課堂上看似熱鬧的朗讀卻收效甚微,學生讀得盲目,讀得無味,讀得「有口無心」.

主要體現在:朗讀訓練沒有找準「著眼點」、朗讀情感未激發、缺乏必要的朗讀技巧指導等問題.下面就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字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麼,教師要先備讀,在字裡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1.把好文字的「脈」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

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嚮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鬆、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語速緩慢、語調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於「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裡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字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2.選好訓練的「點」「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字,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

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並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

三、畫龍點睛的效果.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在備課時,應重點設計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

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後,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古人云:

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膽、有效的取捨,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感同身受醞釀情感1.讀書如見感同身受別林斯基曾說:

「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自古以來,閱讀活動就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裡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象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裡,觸控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於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

可以這麼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象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正所謂「我口讀我心」,當學生的腦海裡有了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時,朗讀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栩栩如生」了.

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書如見」,去想象、感受文字背後的畫面,學生感同身受,喚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隱藏於字裡行間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2.靜思默想醞釀情感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唸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

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覆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後,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於文字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字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於語言的天空裡,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3.技巧指導,錦上添花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

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字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的.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字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一文時,其中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應著重進行重音的指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學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後,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自己對文字的理解.葉聖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

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便是語文課朗讀所應追求的境界.

若想要追求這一境界,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工夫,尋找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琅琅.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拓展,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進行拓展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 bai指出 語 du文課程應該是開放zhi而富有創新活力的,dao應拓寬語文學版 習和運用的領域,權注重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 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在加大思維容量的同時,擴大有效資訊量的傳遞,課文...

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分組教學,如何實施初中語文分組分層教學

不同的學生對語文有著不同的瞭解,但在課堂上面對眾多學生的時候,教師往往無法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分組分層教學則有助於教師較好的瞭解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和對語文的掌握程度,同時有助於學生更好的進步 如何實施初中語文分組分層教學 一 如何進行分層教學 分層是一門學問,好的分層分組能給學生帶來好的教學效果。很多教...

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進行對比閱讀,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在我的教學工作 bai中,作為一名教du師,我總認zhi為要做個有心人,讓dao數學真正內成為學生願容學 樂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 實踐的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 才能大面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一 培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