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2022-01-12 15:29:19 字數 4625 閱讀 5940

1樓:易書科技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是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為我們留下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名作。

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他不聽人言,剛愎自用,最後在楚漢之爭中失敗,不得不自刎於烏江邊。那麼,項羽為什麼不渡烏江呢?2000多年來,人們眾說紛紜。

羞愧而死

有一種觀點認為,項羽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之死。

項羽的死與虞姬的死有必然聯絡嗎?有學者認為項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於是不肯過江,拔劍自刎。這樣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說項羽不肯過江東只是因為虞姬之死就顯得理論不足了。

而這一點與《史記》上說的「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只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段話一致。「子弟散」,一方面與他說的「天之亡我」吻合,一方面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原因。

項羽即便過江,敗局也已確定。因而,他選擇了不渡烏江。

可有的學者也提出,自固陵戰敗後,項羽接連失利,退到垓下,又突圍逃往東南而至烏江邊。由此可見,他早有退守江東之意,並且是一路逃奔。若說項羽由於失敗而使江東8000子弟葬送性命而無顏見江東父老的話,那麼在垓下被圍時,「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應羞愧自殺。

渡淮之後從騎僅百餘人,至陰陵又迷了路,結果被農夫欺騙,身陷天澤,被漢軍追上。如此狼狽的境遇他也沒有羞愧自殺,逃至東城,被漢軍重重包圍。儘管他僅剩28騎,仍然組織起來作了一番搏殺。

這時候項羽仍「欲東渡烏江」。所以,說他好不容易逃到烏江岸邊,卻因感到羞見江東父老而自殺實在讓人難以信服。項羽的羞愧來得太突然,太不合情理了。

因此這很可能是司馬遷為使情節完整而作的渲染。

想早日結束戰爭

還有人認為項羽不渡烏江是想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項羽確實曾想過結束戰爭,他覺察到「楚漢久相持不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所以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最後他甚至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通過談和換取劉邦的讓步,以鴻溝分界而治,但是劉邦卻違約出兵。當項羽認識到自己無法立即消滅劉邦而又無法談和時,項羽只有犧牲自己以結束戰爭。

項羽究竟為何不渡烏江,2000多年來都未有定論。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成分大一些,但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爭論不休。

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

項羽的死與虞姬的死有必然聯絡嗎?兩者之間有聯絡,有學者就認為項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過江,拔劍自刎。這樣說很有道理,單純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虞姬之死就顯得論據不足。

而這與《史記》上說的「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這段話一致。「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說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原因。

項羽即便過江,敗局已定。因而,他選擇了不渡烏江。

但有的學者提出,自固陵戰敗後,項羽連連敗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圍又逃往東南,一直逃至烏江邊。由此可見,他早有退守江東之意,並且是一路逃奔。如果說項羽因失敗使江東八千子弟葬送性命而愧對江東父老的話,垓下被圍時,「虞姬死而子弟散」,他就應羞愧自殺。

渡淮之後從騎僅百餘人,至陰陵又迷了路,問一農夫,結果被騙,身陷天澤,被漢軍追上。如此狼狽的境遇他也沒有羞愧自殺呢!逃至東城,漢騎將之包圍數重。

儘管他「自度不得脫」,但還是把僅剩的二十八騎組織起來作了一番拼殺,又「亡其兩騎」。這時候項羽仍「欲東渡烏江」。因而認為他好不容易逃到烏江岸邊時卻反而感到羞見江東父老而自殺似乎有些說不通。

項羽的羞愧之心來得太突然,也不合情理,很可能是司馬遷為使情節完整而下筆渲染的情節。

有人認為項羽不渡烏江是出於一種高貴的品質,是從早日消除人民的戰爭苦難考慮的。認為項羽認識到了長期內戰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這場戰爭儘早結束。項羽確實曾有結束戰爭的願望,也曾想過通過他與劉邦的個人決鬥來將戰爭結束,他覺察到「楚國久相持不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所以對劉邦說:

「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最後他甚至不惜違背自己個性,想要犧牲自己的利益通過和談換取劉邦的讓步,以鴻溝為分界。但是劉邦卻違約出兵追殺楚軍。

當項羽失利並且認識到自己無法立即消滅劉邦而又無法談和的情況下,項羽只有犧牲自己以結束數年的殘殺。據說,項羽當時還是有可能與劉邦抗衡的。

項羽為何烏江不渡?兩千多年來,無論是文人騷客,還是歷史學家都給予極大的關注,但至今難有定論。

3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覺得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第二個就是他自己心理也明白,就算逃到江東也不可能再次東山再起,最後也難免失敗,所以感覺沒必要再掙紮下去.

4樓:孤獨野狼星

流傳最廣的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至於另一個人說的逃回也難免失敗,個人不苟同。因為在項王身亡後其餘江東諸侯仍有忠於項羽而拒向劉邦稱臣的。

5樓:匿名使用者

大勢已去 還有性格決定命運。項羽的悲劇完全是由他的性格所造成的。本來他在逃亡的途中應是做好了渡江後東山再起的打算的,可「垓下之圍」「四面楚歌」「痛別虞姬」這一連串的突發事件,在短時間內給他以極大的精神震撼,偏偏他又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大英雄,他剛猛、勇敢、豪爽,從不使狡詐之術,眼見得末路已至,與其被劉邦部下生擒,不如自行了斷,「烏江自刎」是造化弄人,實屬無奈。

「無顏見江東父老」一說,也應是情勢所迫,無般無奈了。

當年西楚霸王項羽為什麼不肯過江東!

6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於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關於他的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南宋詞人李清照為代表,她在《烏江》中寫道: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讚揚;一種是以晚唐詩人杜牧為代表,他在《題烏江亭》中寫道: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對他自刎烏江的決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評價。

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著,那麼項羽當年為什麼選擇了自刎,而不是過江呢?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了重要的推助作用。

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據漢初陸賈的《楚漢春秋》記載,虞姬當時愴然拔劍起舞,並和歌曰: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揮劍自刎。

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侍妾被逼自殺,心中既傷心絕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再加上當時楚軍**慘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當項羽帶著殘兵敗將逃至烏江畔時,頓覺羞恥難當,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於是選擇一死了之。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自殺是想結束戰爭,消除百姓因戰亂帶來的痛苦。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

「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捲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一個太平世界。

但這種說法帶有太多的猜測成分,也與項羽的好戰殘暴性格不符。項羽當年曾經坑殺二十萬秦兵,火燒阿房宮三個月,是一個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殺身亡。他之所以要約劉邦單打獨鬥、一決勝負,很可能是出於一種計謀,因為以項羽的個人能力,打敗劉邦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不過劉邦也沒有上當。

當項羽失敗逃至烏江時,萬念俱灰、狼狽不堪,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此情此景下重新喚起他可憐天下蒼生,願意以一己之死來結束戰爭的念頭也有可能,但這頂多是項羽走投無路又放不下臉面時的一種自我安慰,將它視為項羽自殺的主要原因卻是不妥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根本就沒機會,項羽真的是絕望到底了。天下已經是劉邦的,他那些部下不是戰死,就是投降劉邦,他根本就是個光桿司令,還談何東山再起,虞姬自刎更是大大打擊了他。他也不是江東人士,而是宿遷人。

當年,他與叔父項梁,用卑鄙手段害死好友會稽太守殷通及其家人部屬一百餘人,奪得兵權,獲得八千江東子弟兵。江東人並不喜歡他,只是以為跟他有前途,才跟他去打天下,哪知道全死光了。就這樣回去江東,那些江東父老會不為出氣或邀功而sha他嗎?

之前就給農夫忽悠,故意指條錯路,再說誰知道這漁夫是不是也在忽悠他,等上船後,船就慢慢沉了,或在他食物裡下毒呢。哪怕真的安全回到江東,江東老百姓真的還繼續願意奉他為王,但就小小的江東,實力是無法跟劉邦相提並論的,遲早也是死而已。漢軍已經追至烏江邊,就算想逃,也來不及。

對於心高氣傲的項羽來說,與其窩囊死去,不如轟轟烈烈,力戰再自刎。

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否因為虞姬,項羽不肯過江東 是否因為虞姬?

是,不只是,甚至主要不是因為虞姬。當然,我們作為後來人,包括歷史的研究者,都無法徹底的還原當時的情景和項羽的心懷 但是我們可以分析和推理 項羽是個男人,事業心很強,個人能力也很強,所以他一直鬧到霸王的高度,但他一項膨脹的自負突然遭到劉邦和部下的挫敗,讓他有些不可想象,以至於死到臨頭還不服輸,這是典型...

西楚霸王 項羽 為什麼寧死不肯過江東

個人認為無顏見江東父老的成分大一些,但史學家對這個問題都爭論不休。有一種觀點認為,西楚霸王不過江東,是因為虞姬已死。項羽的死與虞姬的死有必然聯絡嗎?兩者之間有聯絡,有學者就認為項羽因 虞姬死而子弟散 心生羞愧,因而不肯過江,拔劍自刎。這樣說很有道理,單純說項羽不肯過江東是因為虞姬之死就顯得論據不足。...

項羽該不該過江東,發表自己的看法

不該 項羽自刎那是他最好的歸宿 就算項羽過去了 他也無力東山再起 他當初之所以有8千江東子弟追隨他 因為他是楚國貴族後裔 打的是復楚的旗號 而現在呢 他殺了義帝 已經不得民心了 沒有當初那個號召力了 而且當初是誅暴秦 現在秦已滅 你認為還有人願意丟下妻兒去打仗嗎 退一萬步講 就算有人 項羽可能贏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