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及其意義。請舉例說明

2022-11-13 16:40:13 字數 4951 閱讀 1923

1樓:顧裡

錶轉折 遞進 並列 只記得這三個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義 請舉個例子

2樓:小魚兒

◎ 同「爾」,代詞,你或你的。如「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錶轉折,如「似是而非」。

◎連線肯定和否定表互為補充,如「濃而不烈」。

◎連線狀語和中心詞表修飾,如「侃侃而談」。

◎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假設,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3樓:咩叫鐘意距

1.連線兩個動作.承接連詞.如:蹴爾而與之.

2.轉折連詞,如: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

3.修飾關係連詞,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怎樣區分文言文中"而"的用法和意義

文言文而的用法和意義及例句有哪些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和意義

4樓:心園欣欣

文言文中「而」字的用法主要有四種:

1、錶轉折,如「學而不思則罔」

2、表承接,如「學而時習之」

3、表並列,如」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4、表修飾,如「面山而居」

5樓:匿名使用者

而」在古漢語(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較複雜的,它有兩個讀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裡可以是實詞,在另一個句子裡又可以是虛詞;作實詞可以是名詞,可以是動詞,可以是代詞;作虛詞時可以是連詞,可以是助詞。它的意思和用法大概有二十幾個。

下面我把古漢語首選的工具書——《辭源》上的解釋作依據,補充一些中學課本文言文課文中的句子作例句。一併打給你。

表修飾一般用在形容次後面:「吾恂恂而起」

而 一、ér

一頰毛,象毛之形。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例如:

《周禮·考工記·梓人》:「凡攫殺援噬之類,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譯]:

「凡是捕殺他物持物而咬這一類的,一定深雕它的爪,突出它的眼睛,振起它的鱗與頰毛。」

二代詞。通「爾」汝,表示第二人稱。可譯為「你(的)」、「你們(的)」。例如:《項脊軒志》:「某所,而母立於茲。」[譯]:「這兒,你的母親曾經站立過」。

三連詞。

⒈表示並列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不分主次、輕重,而是並列、並重的關係,可譯為「和」、「及」、「又」、「並且」或不譯。例如:《兩小兒辯日》: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譯]:「這不是遠的小近的大嗎?」

⒉表示承接關係,所連兩項在時間、動作或事理上承接,可譯為「就」、「然後」、「來」、「便」等,或不譯。例如:《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 [譯]:

「溫習學過的知識進而知道新的道理」。

⒊表示遞進關係,後項意思比前項意思更近一層,可譯為「而且」、「並且」等。例如:《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 [譯]:「學了知識而且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

⒋表示修飾關係,前項修飾後項,連線狀語和中心語,可不譯。

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譯]:「河曲有個智叟笑著勸阻愚公說」。

⒌表示轉折關係,所連兩項在意思上相對或相反,可譯為「卻」、「但是」、「可是」等。例如:《狼》:

「後狼止而前狼又至」 [譯]:「後面跟他的狼停住了,可是前面的那隻狼又追上來了」。

⒍表示假設關係,常連線分句中的主語和謂語,可譯為「如果」、「假如」、「倘若」等。例如:《少年中國說》:

「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也」 [譯]:「假使全國的青年人如果真的都成為有為的青年」。

⒎ 因而、所以。例如:《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譯]:「玉石在山上所以草木潤澤,深水潭生長珍珠因而山崖上草木不枯萎。」

⒏ 如果。例如:《論語·八佾》:「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譯]:「如果說管仲懂得禮,那還有誰不懂得禮呢?」

四助詞,跟「上」、「下」、「來」、「往」等方位詞連用,表示時間或範圍等,可譯為「以」。例如:《圖畫》:

「故中國之畫,自肖像而外,多以意構。」 [譯]:「所以中國的畫,在肖像畫以外,多半用想象構成圖畫的內容」。

⒈相當於「之」。例如:《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譯]:「君子以說的多做的少為恥。」注:「言而」即「言之」。

⒉表語氣。略近於「兮」。例如:《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譯]:「算了吧,算了吧!現在黨政的那些人危險極了!」

五 通「如」、如同、好像。例如:《詩經·小雅·都人士》:

「彼都人士,垂帶而厲。彼君子女,捲髮如蠆。」[譯]:

「那些都城的人士,衣帶下垂飄左右,那些貴族的女兒,發如蠍尾翅在首。」

二、néng ㄋㄥ

六通「能」。

⒈能夠。例如:《墨子·非命下》:「桀、紂、幽、厲,……不而矯其耳目之欲。」[譯]:「桀、紂、幽、厲,……不能夠改正他聲色的慾望。」

⒉能力。例如:《莊子·逍遙遊》: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譯]:「所以,那些才智足以勝任一個官職,品行合乎一鄉人心願,道德能使國君感到滿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國之人的人,他們看待自己也像是這樣哩!」

文言文中「其」字用法及其意義

6樓:稅仁

代詞:代詞是代替詞、片語和句子的詞。

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詞語重複,使文章簡潔。

1.用作第三人稱,表示領屬關係,相當於「他、她、它(們)的。」2.

其中,其中的。3.活用作第一人稱。

相當於「我(的)」、「自己(的)。」4.用作第三人稱,相當於「他、她、它(們)。

」5.在句中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難道」、「怎麼」。6.

指示人、事、物,多表示遠指,相當於「那」之類的詞。7.指示人、事、物,有時表示近指,相當於「這」之類的詞。

8.在句中表示祈使語氣,相當於「可」、「還是」。9.

在句中表示揣測語氣,相當於「恐怕」、「或許」、「不概」、「可能」。

文言文中「而」和「之」的用法(舉例)有哪些?

7樓:匿名使用者

而字的用法有幾種請舉例說明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

8樓:匿名使用者

文言虛詞

用法舉例

最新《考試說明》對本考點的要求是:「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

重點是二十個虛詞

一、連詞:表七種關係

1、表承接關係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②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買五人之脰而函之,卒與屍合。

2、表因果關係:因而

①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為之記。

②欲居之以為利而高其直。

3、表示轉換關係:可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②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

4、表並列關係,並列的成分必須詞性和結構相同。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5、表遞進關係:而且

①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大王。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6、表假設關係:如果、假使

①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馮婉貞》:

諸位如果有(拯救我村)之意,看我的馬頭(聽我命令)就可以了。

②以大王之威而先割十五都予趙,趙立奉璧來。《廉藺列傳》

7、表狀語修飾關係:可譯為「地」「著」或不譯

①吾嘗終日而思矣。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 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呼呵著給你吃,走路的人不能接受。

③暮而果大亡其財。《智子疑鄰》:晚上果然他們家丟了許多財物。

二、語氣副詞:就

①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②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指南錄》後序》:

死就死了,可是境界危險惡劣,層層交錯出現,不是世人所能忍受的。

三、副詞:尚且、都

①而非是者,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問說》:

而以是為非的人,雖然有與他修身養心品德修養有密切關係的事,可以得到有益的善事,求他使自己屈尊一下都不可能。

②千乘之君,求與之友而不可得也。《孟子·萬章下》:千輛兵車的國君,尋求與他結友都不可能啊。

四、副詞:乃

①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也,壹似重有憂者?

」而曰:「然。」《禮記》:

孔子從泰山旁邊經過,有一個婦人在墓旁哭得很傷心。夫子扶著車前橫木聽著哭聲,讓子路去問那個婦人,說:「您這樣哭,很像有很多憂愁似的?

」(婦人)乃說:「是。」

五、指代副詞:怎麼

①況操自來送死,而可迎之邪?《赤壁之戰》:何況曹操自己來送死,怎麼可以投降他呢?

六、副詞、形容詞詞尾,無義

①鋌而走險。《左傳》:無路可走採取冒險行動。

七、連詞,相當於「以」連線上、下、往、來等字。

①三代而下,有學而無問。《問說》:三代(夏、商、周)以下,有學習,無求問。

②由孔子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孟子》:自孔子以來,到現在一百多年了。

八、祈使語氣詞:同「耳」,吧、呵

①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

9樓:匿名使用者

而 1、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複句的各種關係。

a、表示並列,又。「侶魚蝦而友麋鹿」

b、表示修飾,可不譯。「順流而東」

c、表示承接,就。

「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d、表示假設,如果。

「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e、表示轉折,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f、表示因果,因而。

「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2、助詞,表示語氣、情態、提頓等,或組成雙音節詞。如「已而(後來)」「俄而(不久)」「而已(罷了)」「而後(這以後)」

3、通「爾」代詞,第二人稱,你,你的。

「而母立於茲」

10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你知道文言虛詞「而」的主要用法嗎

求文言文中固字的用法,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固 1.名詞 險要的地勢.秦孝公據崤函之固 過秦論 2.動詞 鞏固,安定.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天時不如地利 堅守,安守.秦數敗趙軍,趙軍固壁不戰 廉頗藺相如列傳 3.形容詞 固執,頑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愚公移山 堅固.江山險固 赤壁之戰 堅決,堅持.少年固強也 促織 4 副詞 表本然,原來.至於顛...

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文言文中”所以”的用法都有哪些?

1.原因,情由。文子 自然 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史記 太史公自序 春秋 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唐 韓愈 李花 詩之一 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 卷一 紅娘 曰 非先生所知也。生曰 願聞所以。...

有人能幫忙歸納文言文中之以而的用法嗎

之的用法 1.之 字用作指示代詞.如 之二蟲又何知?之 表示 這 意為 這兩條魚又怎麼知道?是吾師也,若之何毀之?之 表示 這樣 意為 他 是我的老師,像這樣 我 又怎麼 可以 詆譭他呢?請京,使居之.之 代指處所,表示 那裡 見其發矢十中 但微頷之.之 此,指陳堯諮射箭十中 這一情況.2.之 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