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會飛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改唯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核鬥培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銷基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戒子歆書原文及翻譯
2樓:一口吃掉九個月亮
戒子歆書原文及翻譯詳細介紹如下:
1、原文:告歆無忽:若未有異德,蒙恩甚厚,將何以報?
董生有云:「吊者在門,賀者在閭。」言有憂則恐懼敬事,敬事則必有善功,而福至也。
又曰:「賀者在門,吊者在閭。」言受福則驕奢,驕奢則禍至,故吊隨而來。
齊頃公之始,藉霸者之餘威,輕侮諸侯,蹇之容,故被鞍之禍,遁服而亡,所謂「賀者在門,吊者在閭」也。兵敗師破,人皆吊之,恐懼自新,百姓愛之,諸侯皆歸其所奪邑,所謂「吊者在門,賀者在閭」也,今若年少,得黃門侍郎,要顯處也。新拜皆謝,貴人叩頭,謹戰戰慄慄,乃可必免。
2、翻譯:告誡歆兒不要忽視:你並沒有特殊的德行,而蒙受皇恩非常優厚,將拿什麼來報答?
董仲舒有言道:弔喪的人到了家門,賀喜的人就會到里門了。這是說有憂慮的事就會心裡恐懼而恭敬地從事本職工作,恭敬地從事本職工作就一定會有好的功德,而福祥就會隨之而至。
董仲舒又說:賀喜的人來到家門,弔喪的人就要到里門了。這是說享福會使人驕傲奢侈,而驕傲奢友盯侈就會招來災禍,所以弔喪的人隨之而來。
齊頃公即位之初,憑藉他祖父齊桓公的餘威,輕視侮辱諸侯國的使者卻克,使跛子卻克失了面子,所以蒙受了鞍之戰的災禍,只好偷偷地換掉衣服而逃命,這就是所說的「賀喜的人來到家門,弔喪的人就要到里門」的意思。
齊頃公兵敗師破,人們都為他悲哀,他能夠誠惶誠恐,改過自新,百姓就愛戴他,諸侯都歸還舉告局了侵襲齊國所奪得的城邑,這就是所說的「弔喪的人來到家門,賀喜的人也就到了里門」的意思。現在你還年齡不大,就做了黃門侍郎,這是顯要的職位。剛任職的**都要向你道謝,地位高貴的人要向你叩頭,你要小心謹慎,戰戰兢正讓兢地處處用心辦事,才能免除災禍。
戒子書翻譯及原文
3樓:娛樂那些事兒
戒子書翻譯及原文如下: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翻譯:君子的品行,以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以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欲就不能顯現出自笑臘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
學習必須卜敗靜下心來,才幹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幹,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
怠慢便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於是枝枯葉落,大多不能對社會有所作為。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後悔又怎麼來的及呢?
《誡子書》介紹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家書。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全文語言清新雅緻,說理平易近人,作者運用智慧型公升顫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使這封家書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併入選中國義務教育語文教材。
戒子書文言文翻譯非常短,周公戒子文言文翻譯
周公戒子文言文翻譯 周成王將魯地封給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誡兒子說 去了以後,你不要因為受封於魯國 有了國土 就怠慢,輕視人才。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輔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輕賤的了。可是,我還 常常 洗一次頭髮,要多次停下來,握著自己已散的頭髮,接待賓客,吃一頓...
王戒早慧 的原文和譯文,王戒早慧 原文譯文 單個字詞 的解釋 (好的加分)
王戎七歲嘗核或與諸小兒遊,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七歲時曾和眾小孩埋寬兒一起遊戲,看見路旁李樹上有許多李子,折斷樹枝,眾改液伍小孩兒相繼跑著搶走李子。只有王戎站著不動。別人問他為何如此,他答道 李樹在路邊生長而且結很多李子,...
諫逐客書原文 翻譯及賞析
諫逐客書原文及翻譯 我聽說官吏在商議驅逐客卿這件事,私下裡認為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西邊從西戎取得由余,東邊從宛地得到百里奚,又從宋國迎來蹇叔,還從晉國招來丕豹 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而秦穆公重用他們,吞併國家二十多個,於是稱霸西戎。秦孝公採用商鞅的新法,移風易俗,人民因此殷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