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二則翻譯

2021-05-11 23:27:50 字數 4875 閱讀 3321

1樓:匿名使用者

一、譯文

1、夢溪筆談·雁蕩山的譯文

溫州雁蕩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圖牒,未嘗有言者。祥符中,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此時尚未有名。按西域書,阿羅漢諾矩羅居震旦東南大海際雁蕩山芙蓉峰龍湫。

唐僧貫休為《諾矩羅贊》,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之句。此山南有芙蓉峰,峰下芙蓉驛,前瞰大海,然未知雁蕩、龍湫所在。

後因伐木,始見此山。山頂有大池。相傳以為雁蕩。

下有二潭水,以為龍湫。又以經行峽、宴坐峰,皆後人以貫休詩名之也。謝靈運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蕩之名。

餘觀雁蕩諸峰,皆峭拔崯怪,上聳千尺,窮崖巨谷,不類他山。皆包在諸谷中,自嶺外望之,都無所見;至谷中,則森然千霄。

原其理,當是為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如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皆是水鑿音漕去聲。之穴,自下望之,則高巖峭壁;從上觀之,適與地平,以至諸峰之頂,亦低於山頂之地面。

世間溝壑中水鑿之處,皆有植土龕巖,亦此類耳。今成皋、峽西大澗中,立土動及百尺,迥然聳立,亦雁蕩具體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既非挺出地上,則為深谷林莽所蔽,故古人未見,靈運所不至,理不足怪也。

2、夢溪筆談·隕星的譯文

北宋治平元年,有一天在常州,正逢太陽落山的時候,天空中發出了一聲像雷鳴般的巨響,原來是一顆大星,幾乎像月亮一樣,在東南方出現。一會兒又一聲巨響,這顆大星移到西南方去了。再一聲震響後,這顆星就落在宜興縣一個姓許的人家的園子裡,遠近的人都看到了,火光明亮照天,許家的籬笆全被燒燬了。

這時火熄滅了,只見地面上有一個像茶杯大小的洞穴,很深。往下探看,大星就在洞穴裡面,發著微弱的光。過了好久,才逐漸暗下來,但是還熱得讓人不能靠近。

又過了很長時間,挖開那個洞穴,有三尺多深,才得到一塊圓形的石頭,此時還是熱的呢,它大小如拳頭,一頭略微尖些,顏色與鐵相似,重量也與鐵差不多。

常州太守鄭伸知道了這件事,就把它送到潤州金山寺儲存。直到現在還用匣子保藏著,有遊人到了那裡,就開啟匣子讓人們參觀。王無咎為此寫了篇文章,很詳細地記敘了這件事。

二、原文

1、夢溪筆談·雁蕩山的原文

雁蕩山是天下一座奇特、秀麗的高山,可是自古以來的地理圖譜表籍上都沒有提及過它。宋代祥符年間,因為修建玉清宮,在開山伐木時,才被人所見,這時它連個山名都沒有。根據西域的書籍記載,說有一個名叫諾矩羅的羅漢,曾住在中國東南海邊雁蕩山芙蓉峰的龍湫。

唐朝一個叫貫休的和尚寫的《諾矩羅贊》中,也有「雁蕩經行雲漠漠,龍湫宴坐雨濛濛」的詩句。這座山的南邊有芙蓉峰,峰下有芙蓉驛,向前看可以俯視大海,然而當時的人依舊不知道雁蕩、龍湫到底在什麼地方。後來人們因為採伐木材,才開始見到這座山。

山頂上有一個大水池,它當作傳說中的雁蕩了;山下有兩個水潭,以為就是大、小龍湫了。至於經行峽、宴坐峰,那都是後來人們根據貫休的詩句來命名的。南朝的宋代詩人謝靈運任永嘉太守時,他把永嘉一帶所有的山水幾乎都遊歷遍了,唯獨沒有談到這個雁蕩山,這是因為當時還沒有雁蕩山這個名稱呢。

我觀察雁蕩山的這些山峰,都是陡峭、挺拔、險峻、怪異,向上聳立的、高約千尺,高高的山崖和巨大的溝谷,不像其他的山。它的許多山峰都包容在周圍的山谷裡面。從外往裡看這些山峰,什麼也看不到;只有走到山谷裡面來,才能看到它們的峭拔林立,直衝雲霄。

推究形成的原因,應當是被山谷裡的大水沖刷的結果,沙土都被沖走了,唯獨剩下了這些巍然挺立巨大的岩石。至於大小龍湫、水簾、初月谷之類,統統都是由水流沖刷而成的洞穴。從下面望這些山峰,都是高聳的岩石峭壁;從上面觀察,山谷裡的峰頂恰好跟周圍山地一樣高,甚至還低於周圍山地的地平面。

世界上溪谷裡水流沖刷的地方,都有高聳直立的土層和像神龕一般的岩石,也都屬於這一類情況,成因是相同的。今天的成皋、陝州以西的大山澗中,直立的土層往往可達百尺,高高聳立著,可算是規模較小的雁蕩山的相似形,只是這裡是黃土的,那裡是石質的罷了。

雁蕩山許多山峰既然不挺立在平地之上,而是被深谷老林掩蔽,所以古人沒有看見,那麼謝靈運沒有到過,從事理上說就不奇怪了。

2、夢溪筆談·隕星的原文

治平元年,常州日禺時,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幾如月,見於東南。少時而又震一聲,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墜在宜興縣民許氏園中,遠近皆見,火光赫然照天,許氏藩籬皆為所焚。

是時火息,視地中有一竅如杯大,極深,下視之,星在其中熒熒然。

良久漸暗,尚熱不可近。又久之,發其竅,深三尺餘,乃得一圓石,猶熱,其大如拳,一頭微銳,色如鐵,重亦如之。州守鄭伸得之,送潤州金山寺,至今匣藏,遊人到則發視。王無咎為之傳甚詳

三、出處

《夢溪筆談》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2023年(宋元豐五年)後,作者政治上不得志,約2023年前後(元祐三年)住潤州,在那裡修築一座夢溪園(在今江蘇鎮江東)卜居,作者日常的生活較少外出,也較少與人來往,是謂「予退處林下,深居絕過從」。

在創作上,作者自謂「聖謨國政,及事近宮省,皆不敢私紀。至於系當日士大夫譭譽者,雖善亦不欲書,非止不言人惡而已。」即是說,帝王私事,當朝得失,人事譭譽,乃至之前自身的仕途遭遇等等,沈括都沒有也不願意涉及。

因此,作者所創作的都是「不繫人之利害者」,出發點則是「山間木蔭,率意談噱」。

二、作品賞析

《夢溪筆談》詳細記載了勞動人民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中國古代特別是北宋時期自然科學達到的輝煌成就。

《宋史·沈括傳》作者稱沈括「博學善文,於天文、方誌、律歷、**、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評價《夢溪筆談》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被世人稱為「中國科學史上里程碑」。

三、作者簡介

沈括(1031~2023年),字存中,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嘉佑進士。

熙寧中參與王安石變法。2023年(熙寧五年)提舉司天監,上渾儀、浮漏、景表三議,並推薦衛樸修《奉元歷》。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

2023年(熙寧八年)使遼,斥其爭地要求。又圖其山川形勢、人情風俗,為《使契丹圖抄》奏上。

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主張減少下戶役錢。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

2023年(元豐五年),以徐禧失陷永樂城(今陝西米脂),連累坐貶。晚年居潤州,築夢溪園(在今江蘇鎮江東),舉平生所見,撰《夢溪筆談》。

2樓:藝麼吾摯愛

《以蟲治蟲》

【原文】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旬日子方皆盡,歲以大穰。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翻譯:《以蟲治蟲》

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生了子方蟲,正要危害秋田裡的莊稼。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裡的「狗蠍」,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嘴上的鉗跟子方蟲搏鬥,子方蟲全都被咬成兩段。十天後,子方蟲全被殺盡,年成因此而獲得大豐收。

這種蟲過去曾經有過,當地的人稱它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原文】

錢氏據兩浙時,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錢俶(錢鏐的孫子)登之,患其塔動。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皓笑曰:

「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匠師如其言,塔遂定。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人皆伏其精練。

翻譯:錢氏王朝統治浙東浙西時,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嫌它晃動。工匠師傅說:

「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於是就叫人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沒有辦法時,匠師就祕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拿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

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好木板,用釘子釘牢,就不會晃動了。」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定了。

因為釘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後六面互相連線,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希望能幫到你

3樓:我愛武藝

《以蟲治蟲》

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

譯文:宋神宗元豐年間,慶州地區生了子方蟲,正要成為秋田裡的莊稼的危害。

忽有一蟲生,如土中狗蠍,其喙有鉗,千萬蔽地;遇子方蟲,則以鉗搏之,悉為兩段。

譯文:忽然有一種昆蟲產生了,樣子像泥土裡的「狗蠍」,它的嘴上長有鉗,成千上萬,遍地都是;(它們)遇上子方蟲,就用鉗跟子方蟲搏鬥,(子方蟲)全都成為兩段。

旬日子方皆盡,歲以 大穰。

譯文:十天後,子方蟲全都(被)消滅,年成因為(這個)而獲得大豐收。

其蟲舊曾有之,土人謂之「傍不肯」。

譯文:這種蟲過去曾經有過,當地的人稱它為「傍不肯」。

《夢溪筆談》2則

《梵天寺木塔》

錢氏據兩浙時,於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兩**。錢帥登之,患其塔動。

譯文:錢氏王朝統治兩浙時,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兩三層,錢帥登上木塔,嫌它(這塔)晃動

匠師雲:「未布瓦,上輕,故如此。」

譯文:工匠師傅說:「(木塔上)沒有鋪瓦片,上面輕,所以才這樣。」

乃以瓦布之,而動如初。

譯文:於是就把瓦片鋪排(在)塔上,但是(木塔)還像當初一樣晃動。

無可奈何,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貽以金釵,問塔動之因。

譯文:沒有辦法,(匠師)就祕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見喻皓的妻子,把金釵送給她,(要她向喻皓)打聽木塔晃動的原因。

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層布板訖,便實釘之,則不動矣。」

譯文:喻皓笑著說:「這很容易啊,只要逐層鋪完木板,用釘子釘牢它,就不會晃動了。」

匠師如其言,塔遂定。

譯文:工匠師傅遵照他的話(去辦),塔身就穩定了。

蓋釘板上下彌束,六幕相聯如胠篋,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動。

譯文:因為釘牢的木板,上下更加緊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後六面互相連線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樓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撐,(塔)當然不會晃動。

人皆伏其精練。

譯文:人們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夢溪筆談》翻譯,《夢溪筆談》的譯文

譯文 日月的形狀像球體。怎麼知道的呢?用月亮的盈虧可以證明。月亮本來沒有光,就像銀質的小球,太陽照射它才發光啊。光開始出現在月亮上時,太陽在它的側面,所以光亮顯示在月球的側面而且看見的像鉤形 太陽漸漸走遠,就斜著照在了月亮上,所以月光稍稍變得圓滿。就像一個圓球,用粉塗上一半,側面看它,那麼塗上粉的地...

初一語文的文言文《夢溪筆談》二則,有問題

當然是喻皓啦。比如 1 無可奈何 一詞道出了大家對塔動這一難題無計可施,反襯了喻皓很輕易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突出喻皓技術之高。密使 貽以金釵 寫出了匠師為解決塔動問題,費盡心機,從側面反映在當時解決塔動問題之難。2 一個 笑 字寫出了他解決這一問題的輕鬆。3 此易耳 三個字,體現了他胸有成竹,技藝高超...

古文二則 范曄 翻譯,古文二則的翻譯

楊震四知 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 暮夜無知者。震曰 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者!密愧而出。資治通鑑 楊震 東漢時 博學而廉。釋 楊震路過昌邑縣,縣令是楊震過去推薦的荊州秀才王密。王密當晚懷揣著十斤 來送給楊震。楊震說 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