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論學翻譯,孔孟語錄原文及翻譯

2025-05-23 14:35:05 字數 2870 閱讀 6720

1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就不迷惑,五十歲便明白了自然的規律,六十歲便能聽到別人的話,用不著怎麼想,就能領會,到七十歲才能達到隨心所欲,想怎麼做便怎麼做,也不會超出規矩。」

孔子說:「學習而不思考,人會被知識的表象所矇蔽;思考而不學習,則會因為疑惑而更加危險。」

子貢問:「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孔子:「孔文子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

孔子說:「(學習)好比堆積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沒有完成,如果停下來,我就止步不前了;(學習還)好比填平窪地,哪怕只倒一筐土,如果繼續(倒下去),罩孝那我就進步了!」

孟子說:「大王的不明智,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種天下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生長的。

我和大王相見的時候也太少了。我退居在家的時候那些進獻讒言的小人就趁機來到(王的身邊),我又怎麼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發呢?比如下棋作為一種技藝,只是一種小技藝; 但如果不專心致志地學習,也是學不會的。

弈秋是全國聞名的下棋能手,叫弈秋同時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乙個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話;另乙個雖然也在聽,但心裡面卻老是覺得有天鵝要物世稿飛來,一心想著如何張弓搭箭去射擊它。這個人雖然與專心致志的那個人一起學習,卻比不上那個人。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那個人嗎?

很明確:當然不是。」

孟子說:『完全相信書,還不如沒有書。我對《尚書》武成一篇,所取不過兩三片竹簡罷了。

仁德的人在天下沒有對手。憑返胡周武王這樣很有仁道的人去討伐商紂王這樣很不仁道的人,怎麼會使血流得那麼多,以致連用來洗衣的,很粗重的杵也都在血水中漂流起來呢?

2樓:匿名使用者

你沒出題我怎麼幫你翻譯呢?

孔孟語錄原文及翻譯

3樓:羊圓圓

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孔子說:(作為執正者)如果自身行為端正,不用釋出命令,事情也能推行下去,如果自身的行為不端正,就是釋出了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裡哪數滾仁》)孔子說:見到賢人就要向他學習,希望能達到他的水平,見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3、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死而不學則殆。(《為政》)孔子說:唯讀書畢伏卻不認真思考,就會迷惑;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

4、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5、子曰:「李餘巧言令色,鮮矣仁。」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4樓:莊海冬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日:「女奚不日:『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 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的事,子路不。孔子說:「你為什麼不說:』他的為人,(經常)快樂的忘記了憂愁,連老年快要到臨也不知道了呢。」

子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改爛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孔子說:「有志向的人和仁愛的人,沒有為了自己活老敗著去傷害別人的,只核含漏有犧牲自己來成全別人的。」

子貢問日:「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公冶長》)

子貢問道:「孔文子(的諡號)為什麼稱『文呢?」孔子說:「他才思敏捷 而又喜愛學習,不以向低於自己的人學習為羞恥,這就是叫他『文的原因。

孔子論學語譯?急要。

5樓:夢之緣文化

語譯 孔子說:「君子在飲食上不會要求飽餐一頓;在居住上不會要求舒服順暢。他們做事敏捷,說話謹慎,接近有學識的人以改正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葉公問子路有關孔子的事,子路答不出來。孔子說:「你怎麼不說:

他這個人,一敗凳旦下決心努力便會忘記吃飯,以快樂忘掉憂慮,也不知自已經越來越老了啊。」

孔子論學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察悉旅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語譯 孔子說:「君子在飲食上不會要求飽餐一頓;在居住上不會要求舒服順暢。他們做事敏捷,說話謹慎,接近有學識的人以改正自己的行為,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了。

葉公問子路有關孔子的事,子路答不出來。孔子說:「你怎麼不說:

他這個人,一旦下決心努力便會忘記吃飯,以快樂忘掉憂慮,也不知自已經越來越陸悶老了啊。」

參考: .qid=7009091901917

孔孟語錄原文及翻譯

6樓: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翻譯:學習並且時常溫習,不是很愉悅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翻譯:不要做自己不願意被別人做的事。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衛靈公》)翻譯:如果你想要讓別人立足,你就要先立足;如果你想要讓別人成功,你就要先成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翻譯:知道的人不如喜歡者和的人,喜歡的人不如享受冊或的人州嫌伍。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翻譯:只學不思考就會茫然失措,只思考不學習就會陷入危險。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述而》)翻譯:三個人一起走路,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們學習的地方。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泰伯》)翻譯:君子理解的是道義,小人理解的是利益。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顏淵》)翻譯:不要擔心別人不瞭解你,要擔心自己不瞭解別人。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翻譯:

學習並且時常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遠方的朋友來訪,不是很開心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論語·為政》

勸學原文及翻譯及主釋,荀子勸學原文及翻譯

勸學的原文翻譯和詞語解釋這是一篇中學的語文課文它是一片中國古代全能學生好好學習的文章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的 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繫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莖長四寸,生於高山之上,而臨百仞之淵,木莖非能長也,所立者然...

屈原列傳節選原文及翻譯,《屈原列傳》原文及翻譯

屈原列傳 原文及翻譯 屈原列傳 原文如下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屈平屬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 王使屈平為令,眾...

樛木原文 翻譯及賞析, 木原文及翻譯賞析

木原文及翻譯賞析 樛木原文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樛木譯文 南有彎彎樹,攀滿野葡萄。新郎真快樂,安享幸福了。南有彎彎樹,覆滿野葡萄。新郎真快樂,大有幸福了。南有彎彎樹,纏滿野葡萄。新郎真快樂,永駐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