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分別是誰,春秋五霸分別是哪些人?

2022-01-08 10:58:53 字數 6175 閱讀 8223

1樓:匿名使用者

網上盛傳「春秋五霸」共有兩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於「五霸」至少出現過八 齊桓公種說法,此外還有一些說法是將夏商時代的一些驍將也算進來,那些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的範圍。

這八種說法如下:

1.「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史記》

2.「齊桓、晉文、楚莊、闔閭、勾踐」——《荀子·王霸》

3.「齊桓、晉文、秦穆、楚莊、闔閭」——《白虎通·號篇》

4.「齊桓、晉文、秦穆、楚莊、勾踐」——《四子講德論》

5.「齊桓、宋襄、晉文、秦穆、夫差」——《漢書·諸王侯表序》

6.「齊桓、晉文、晉襄、晉景、晉悼」——《鮚崎亭集外編》

7.「鄭莊、齊桓、晉文、秦穆、楚莊」——《辭通》

8.「齊桓、晉文、楚莊、夫差、勾踐」——部分中學課本

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兩位全票通過,沒有爭議。楚莊王也以高票通過,秦穆公則勉強過半,這兩位同樣獲得相當的認可率。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失為一時之雄,但問題是,「五霸」的說法,早在這二人之前就已經有了,故以上的各類觀點中,第2、第3、第4、第5、第8,這五種可以排除。

第6種觀點太過於偏袒晉國,而且將楚莊王排斥在外,也顯得不合理。

剩下的只有第1和第7這兩種了,兩者的成員相似,差別只在「鄭莊公」和「宋襄公」這一個名額。毫無疑問,鄭莊公遠比宋襄公更有資格被列入霸主的排列,宋襄公名不符實,這點不必多說了,司馬遷將他視為「五霸」之一,原因只在於他講仁義,但實際上,宋襄公也幹過不仁義的事情,比如當年他囚禁滕子嬰的事就飽受非議,當然也有人對這事表示懷疑,司馬遷就沒有將此事載入《史記》裡頭。鄭莊公之所以經常受到古代史家的排斥,原因就在於他挑戰皇權,這點嚴重違背了後世儒家學者的觀念,而儒家們卻愛賣弄「春秋筆法」,經常粉飾野心家們的「勤王」行為,卻不解釋他們吞併鄰國大肆搶掠的事實,他們行使厚黑權謀時,卻又要給他們的臉面塗上一層「仁義道德」的潤滑油,還有諸如晉楚之戰中晉文公的「避退三舍」,其性質明明是「誘敵深入」,儒家們硬是要說成是「知恩圖報」,包括《東周列國志》也採用了這一觀點。

換句話說,由於鄭莊公是曹操、孫權式的梟雄,只顧壯大自己而不「勤王」,故儒派史家們也就看不上眼,乾脆讓「講仁義」的宋襄公取代他的霸主地位了。

其實拘泥於所謂「五霸」的說法,本身就很不切實際,可以說,足智多謀的鄭莊公、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制霸中原的晉文公、獨霸西戎的秦穆公、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復興霸業的晉悼公、縱橫江淮的吳王闔閭、稱雄東南的越王勾踐,這八個人串聯起了整個春秋時代,他們見證了這數百年的興衰榮辱。

2樓:

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宋襄公 秦穆公

3樓:破敗鳶

八種說法如下:

1.「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史記》

2.「齊桓、晉文、楚莊、闔閭、勾踐」——《荀子·王霸》

3.「齊桓、晉文、秦穆、楚莊、闔閭」——《白虎通·號篇》

4.「齊桓、晉文、秦穆、楚莊、勾踐」——《四子講德論》

5.「齊桓、宋襄、晉文、秦穆、夫差」——《漢書·諸王侯表序》

6.「齊桓、晉文、晉襄、晉景、晉悼」——《鮚崎亭集外編》

7.「鄭莊、齊桓、晉文、秦穆、楚莊」——《辭通》

8.「齊桓、晉文、楚莊、夫差、勾踐」——部分中學課本另有人認為,所謂「五霸」,應是一種虛指,並非實指五位國君。

4樓:

現在,史學界的說法仍有兩種:一為齊桓、晉文、楚莊、吳闔、越勾踐;另一為齊桓、晉文、秦穆、宋襄、楚莊。

5樓:清澗細流

兩種說法,齊桓,晉文,楚莊這三個肯定是,另外兩個一說宋襄公,秦穆公,另一說越王勾踐,吳王夫差

春秋五霸分別是誰?

6樓:北京創典文化

首先建立霸業的是齊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內政,使國力強盛。採取了管仲的謀略: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燕國打敗了北戎;聯合其他國家制止了狄人的侵擾。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與魯、宋、鄭、陳、衛、許、曹諸國聯軍侵蔡伐楚,觀兵召陵,責問楚為何不向周王納貢。楚見齊桓公來勢凶猛,為儲存實力,許和而罷。以後,齊桓公又多次大會諸侯,周王也派人蔘加會盟,加以犒勞。

齊桓公成了中原霸主。他死後,齊國內部發生爭權鬥爭,國力稍衰。宋襄公想繼承齊桓公霸業,與楚較量,結果把性命都丟了。

此外,齊國稱霸時的盟國魯、宋、鄭、陳、蔡、許、曹、衛等國家,這時都轉而成了楚的盟國。

正當楚國想稱霸中原之時,晉國勃興起來。晉文公整頓內政,增強軍隊,也想爭當霸主。這時周襄王被王子帶勾結狄人趕跑,流落在外。

晉文公認為是「取威定霸」的好機會,便約會諸侯,打垮王子帶,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了「尊王」的旗幟。

公元前632年,晉楚兩軍在城濮大戰,晉軍打敗了楚軍。戰後,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周王也來參加,冊命晉文公為「侯伯」,即霸主。在齊國稱霸時,楚國因受齊國抑制停止北進,轉而向東吞併了一些小國,國力強盛。

齊國衰落後,楚國便向北擴張與晉國爭霸。

公元前598年,楚莊王率軍在邲與晉軍大戰,打敗晉軍。中原各國背晉向楚,楚莊王又成為中原霸主。在此後的楚、晉兩國戰爭中,晉於公元前575年鄢陵大戰中大敗楚軍;於公元前557年湛阪大戰中,又將楚軍擊敗。

楚莊王的霸主地位受到嚴重衝擊。

當晉國和楚國漸趨衰弱時,長江下游的吳、越卻先後崛起爭霸。吳王闔閭執政時,重用著名的軍事家孫武和原來的楚臣伍子胥,興兵伐楚。吳兵五戰五捷,於公元前506年直搗楚國都城郢。

後來,闔閭之子夫差又先後打敗越、陳、魯、宋、齊,成為諸侯間的盟主。

公元前482年,已是吳王的夫差在黃池會盟諸侯,爭得了霸權。

越王勾踐於公元前494年被夫差所敗後,一面臥薪嚐膽,積蓄力量;一面獻美女西施、鄭旦於吳王夫差。經過十數年的準備,勾踐掌握戰機,乘夫差全軍參加黃池會盟之機,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昀終逼得夫差自殺,吳國就此滅亡。

這時,春秋時期行將結束,霸政已經趨於尾聲,但勾踐仍率兵渡淮,與諸侯會於徐州,成為春秋末期昀後霸主。其實,除了上述5位霸主之外,春秋時期還有幾個諸侯國登上霸主寶座。如鄭莊公、宋襄公、秦穆公、晉襄公、晉景公和晉悼公。

在這些大大小小的霸主之中,秦穆公開創的霸業,為戰國末年秦統一整個中國打下了基礎。

7樓:武好營慕山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此說見之於《史記》。

春秋五霸分別是哪些人?

8樓:悠行專用

春秋五霸有以下三種說法: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

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此說見版之於權《史記》。

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 闔閭(hé lǘ),越王勾踐。此說見之於王褒的《四子講德文》。

還有人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

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

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春秋時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權,互相征戰,爭做霸主,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9樓:文明小課堂

「春秋五霸」分別是誰,我們來看看,帶你走進歷史

10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

此說見之於《史記》。是目前最準確的說法。

11樓:白土知道

《史記》的說法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春秋時期,天內子衰,諸侯興容: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史稱: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分別是誰?

12樓:小笑聊情感

春秋五霸分別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霸,政之名,即伯,音轉為霸,又稱州伯、方伯,即諸侯之長,其職名為會諸侯、朝天子,實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

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天下,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特定階段的歷史產物,此時的諸侯爭霸戰爭,為之後的戰國時期的兼併統一戰爭做了先期準備。

13樓:匿名使用者

從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在這二百九十多年間,社會風雷激盪,可以說是烽煙四起,戰火連天。僅據魯史《春秋》記載的軍事行動就有四百八十餘次。

司馬遷說: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jì)者,不可勝數。」相傳春秋初期諸侯列國一百四十多個,經過連年兼併,到後來只剩較大的幾個。

這些大國之間還互相攻伐,爭奪霸權。春秋時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權威,天子反而依附於強大的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爭奪霸權,互相征戰,爭做霸主,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此說見之於《史記》。另一種說法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勾踐。

此說 春秋五霸見之於王褒的《四子講德文》。還有人說是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另有人認為,所謂「五霸」,應是一種虛指,並非實指五位國君。

其一:僅晉國一國前後稱霸百年之久(公元前632年-公元前597年,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06年),在這段時間晉國基本享有領導諸侯之權:其二:

晉文公玄孫晉悼公政治韜略過於出眾,才能、成就、品行都首屈一指,他讓後世對此爭議極大;其三:鄭、宋、秦、吳、越構建區域霸權,其規模、影響、成就難以與齊桓、晉文、楚莊、晉悼之霸業相比擬;其四:主觀意念過濃,比如宋襄公因仁而敗,卻被儒家尊為五霸之一,有待商榷。

網上盛傳「春秋五霸」共有兩種說法,其實不對,從古至今,關於「五霸」至少出現過十 齊桓公種說法,此外還有一些說法是將夏商時代的一些驍將也算進來,那些已經超出了春秋時代的範圍。這十種說法如下: ⒈「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史記》 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闔閭、勾踐」--《荀子·王霸》 ⒊「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闔閭」--《白虎通·號篇》 ⒋「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勾踐」--《四子講德論》 ⒌「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夫差」--《漢書·諸王侯表序》 ⒍「齊桓、晉文、晉襄、晉景、晉悼」--《鮚崎亭集外編》 ⒎「鄭莊、齊桓、晉文、秦穆、楚莊」--《辭通》 ⒏「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夫差、勾踐」--大部分中學課本 9.

「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部分中學課本 10. 「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 --南懷瑾 《論語別裁》齊桓公和晉文公這兩位全票通過,沒有爭議。楚莊王也以高票通過,秦穆公則勉強過半,這兩位同樣獲得相當的認可率。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不失為一時之雄,但問題是,「五霸」的說法,早在這二人之前就已經有了,故以上的各類觀點中,第2、第3、第4、第5、第8,這五種可以排除。第6種觀點太過於偏袒晉國,而且將楚莊王排斥在外,也顯得不合理,第9和第1一樣,只看第一就行。剩下的只有第1和第7這兩種了,兩者的成員相似,差別只在「鄭莊公」和「宋襄公」這一個名額。

而在南懷瑾所著的《論語別裁》中,更特別指出鄭莊公是五霸中第一個稱霸的。毫無疑問,鄭莊公遠比宋襄公更有資格被列入霸主的排列,宋襄公名不符實,這點不必多說了,司馬遷將他視為「五霸」之一,原因只在於他講仁義,但實際上,宋襄公也幹過不仁義的事情,比如當年他囚禁滕子嬰的事就飽受非議,當然也有人對這事表示懷疑,司馬遷就沒有將此事載入《史記》裡頭。鄭莊公之所以經常受到古代史家的排斥,原因就在於他挑戰皇權,這點嚴重違背了後世儒家學者的觀念,而儒家們卻愛賣弄「春秋筆法」,經常粉飾野心家們的「勤王」行為,卻不解釋他們吞併鄰國大肆搶掠的事實,他們行使厚黑權謀時,卻又要給他們的臉面塗上一層「仁義道德」的潤滑油,還有諸如晉楚之戰中晉文公的「避退三舍」,其性質明明是「誘敵深入」,儒家們硬是要說成是「知恩圖報」,包括《東周列國志》也採用了這一觀點。

換句話說,由於鄭莊公是曹操、孫權式的梟雄,只顧壯大自己而不「勤王」,故儒派史家們也就看不上眼,乾脆讓「講仁義」的宋襄公取代他的霸主地位了。其實拘泥於所謂「五霸」的說法,本身就很不切實際,可以說,足智多謀的鄭莊公、尊王攘夷的齊桓公、制霸中原的晉文公、獨霸西戎的秦穆公、問鼎中原的楚莊王、復興霸業的晉悼公、縱橫江淮的吳王闔閭、稱雄東南的越王勾踐,這八個人串聯起了整個春秋時代,他們見證了這數百年的興衰榮辱。如果一定要排出一個五霸的話,綜上所述,比較有公信力的說法應該是「鄭莊公、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春秋五霸都有誰,春秋五霸分別是哪些人?

春秋五霸是春秋時期五個諸侯之長。春秋時期,天子衰,諸侯興 周王室勢力衰微,權威不再,已經無法有效控制天下諸侯。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為了能在政治 軍事中佔據主導地位,開啟了激烈的爭霸戰爭,相互之間合縱連橫 東征西討,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史稱 春秋五霸 霸,政之名,即伯,音轉為霸,又稱州伯 方伯,即...

春秋五霸有哪幾個,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 越王勾踐。春秋五霸是哪五霸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 晉文公 秦穆公 楚莊王和宋襄公。1 晉文公,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晉國國君,在位九年,在趙衰 狐偃 賈佗 先軫 魏武子 介之推等人的輔助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2 楚莊王,楚穆王之子。中國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什麼,春秋五霸指的是什麼?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被稱為春秋五霸。望採納 春秋五霸是齊桓公 晉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戰國七雄是齊國 楚國 燕國 韓國 趙國 魏國 秦國。春秋五霸指的是什麼?春秋五霸,齊桓公 晉 文公 楚莊王 吳王闔閭 越王勾踐。另外一種說法是齊桓公 宋襄公 晉文公 秦穆公和楚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