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煎中藥?中藥要怎樣煎才正確?

2023-01-04 09:55:10 字數 5063 閱讀 6619

1樓:匿名使用者

用具 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現在仍是以沙鍋為好,因為沙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且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鏽鋼鍋和玻璃容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在煎煮藥時可能與中藥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溶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係到中藥湯劑的臨床療效。

水 現在大都是用自來水、井水、泉水來熬藥,只要水質潔淨即可。自來水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標準就可以了,如果考慮到殘餘氯的問題,將自來水在容器內放置數小時再用來煎藥,即可明顯減少氯的含量。

溫度 溫度是煎藥時使中草藥有效成分析出的重要因素。煎藥時一般以小火(文火)為宜。因為一開始就用大火煎熬,常可使植物性中草藥所含蛋白質很快凝固而影響有效成分析出。

故最好是在煎藥前,先用冷水將中草藥浸泡15分鐘,這樣做可使植物性中藥的細胞經過浸泡而脹大,再用小火煎藥,可使蛋白質慢慢析出,這樣藥性可不被破壞,水分也不會很快被煎幹。

時間 因藥性不同而長短不一,一般以30分鐘左右為宜。但發汗藥、揮發性藥只要20分鐘(大約在水沸後再煮5分鐘左右)就夠了;對強壯補益藥則煎的時間要長一些。

很多人習慣以顏色的深淺來決定煎藥時間的長短,認為把湯液的顏色煎到最深才算煎好,這也是錯誤的。因為有些中草藥的顏色可以越煎越深,但實際上藥的有效成分卻早已煎出來了。有的藥煎的時間太長,會造成某些揮發性物質的逸散和有效成分的破壞。

次數 中草藥湯劑,每劑一般需煎2次(第一次的藥液叫「頭汁」,第二次的叫「二汁」)。頭汁的加水量以蓋過藥面為宜,大約為藥料體積的2~3倍;二汁的加水量可適當減少一些。對一些較難煎出有效成分的藥料如礦物藥、貝類藥等,則需煎3次。

另外,有些藥物如礦物類的紫石英、寒水石等,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一般需先煎一段時間再加其他藥同煎,有的還須先打碎再入煎。另一些藥,如發汗藥(薄荷、荊芥等)或芳香健胃藥(如木香、丁香等),因含有揮發性的有效成分,故不宜久煎,須待其他藥物先煎一段時間後再加入(叫「後下」)同煎。有些貴重藥品如犀角、羚羊角等須磨碎沖服,三。

七、白藥等藥粉也需沖服。

2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你問的不是很明白。但是就像1樓所說的那樣煎藥。因為先煎後放你不明白。必須醫生指出。所以還是按醫生所說的,按一樓所講的煎。

補充一下,就是沒有砂鍋或藥壺也可以拿鋁鍋,放心沒有問題。

總的支援一樓!!!

二樓說的也不錯,但有些繁瑣。!(其實煎藥很簡單)關於第二個問題:

分倆次煎,是為了更好的煎出有效成分還是煎倆次好,而且一次煎一天的藥要分好幾次吃,煎一次的話,量掌握不準。過去老人們常說「三碗煎一碗」,基本上要是每天吃倆頓的話,每次煎出藥液200ml左右就行,加水的比例應該是600-800ml!分三次吃的話,每次煎300ml左右,水和留下藥液的比例大概3:

1左右!具體還得自己掌握。

煎藥時間:一般水開了算時間15-20分鐘左右!具體得看什麼要,如果易揮發的就短一點,礦石類就多煎一會。(前提不算先放和後下的)

3樓:網友

煎中藥最好用砂鍋、砂壺或搪瓷鍋,忌用鐵鍋。砂鍋受熱均勻,不會使中藥的有效成分起化學變化而降低藥效。一劑中藥是由多味藥物配起來的,每味藥的效能各不相同,凡註明:

1.「先煎」者要先煎15分鐘,再加入其他藥。

2.「後下」者要在藥煎好以前5~10分鐘放入。

3.「包煎」者要用布袋包好再放入鍋內同煎。

4.「溶化」者則置於煎好的藥液中稍加文火使其溶解。

5.「沖服」的藥是用煎好的藥液送服。

煎頭煎藥時,加冷水超過藥面1~2橫指,浸泡半小時,其有效成分易於煎出。用大火煎沸後,再用小火煎20~30分鐘,濾渣備用。

煎二煎藥時水量要少些,沸後再煎15~20分鐘。

藥品質地堅實者要多煎5~10分鐘。

滋補藥可煎煮40~60分鐘。

清熱解表藥應少煎5~10分鐘。

頭煎和二煎藥液的量,以共計一茶杯左右為宜,混合後分兩次服用。

中藥要怎樣煎才正確?

4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中藥的煎。

煮劑叫中藥湯劑,中藥的煎法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藥物的功效。

中藥的煎煮過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時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藥和火候四個環節。

1.容器。煎藥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儘量不要用金屬器皿,以防中藥中的化學成分與金屬活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藥效。

2.用水。水必須潔淨,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來水、泉水或井水。

應儘可能的注意水質的優良。煎藥前先用適量的水在容器內浸泡均勻,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藥面2釐米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與藥面持平。

給小兒煎藥時水量一般應少些,煎煮時間稍長些,儘可能使藥汁濃稠,以使不因小兒服藥量較少而影響藥效。

3.入藥。貝殼、甲殼、化石、礦物藥應該單獨先煎,某些芳香性藥物需待其他藥物煮沸後加入。

某些貴重藥物,如人參是另外煎的,後與湯液合併服用;一些貴重細料粉末藥物,如三七粉不入湯煎,多用湯藥分次沖服;膠質藥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另行烊化後,衝入煎成的湯藥服用;個別藥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湯藥中烊化後服用。

4.火候。分為「武火」與「文火」。

火候的運用與控制,主要取決於藥物的性味與質地。一般而言,解表發汗,通便驅邪,**急性病的中藥宜用武火,且時間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後,繼續煮10分鐘左右即可。**慢性病虛弱症的補養藥宜用文火,且煎煮時間宜適當延長,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藥力。

5樓:匿名使用者

用陶瓷的藥鍋,不要用鐵鍋。家用不要太大,能盛5l的容量就差不多。用蜂窩煤爐就行 ,沒有用燃氣也可以。

具體的煮法要看什麼藥,有的藥需要單獨煎,有的要後下,大夫肯定會告訴你。一般都是煎兩次,然後兩次摻起來。但是還是第一煎最好。

藥煎之前需要泡半個小時左右,不要泡的時間太長,水不要倒掉,直接煎就行。不懂得再問吧。

6樓:匿名使用者

在晚上先泡一夜,煮的時候先小火,然後大火,快要沸騰時改為小火。中藥味散發比較濃的時候就煮好了。

7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來說,一副中藥要先用鍋鏟熱,然後摻水將藥淹過即可,大火煮開後,中火熬製十幾分鍾,便可倒入碗中,一般來說,一副中藥可以熬製三次,將三次熬製的藥水混合均勻後再飲用,藥效更好!!!

8樓:匿名使用者

把藥用水泡30分鐘,之後把水倒了。再倒水下去,水漫過藥面就可以了。用武火煲,滾後用文火,一碗水之後,可以喝了。

怎樣正確煎中藥?

9樓:匿名使用者

回答1.熬製的時間和火候因藥和治病的性質而定,該長的長、該該短的短,藥引適時入鍋,2.為了每次喝藥的功效一致,每付中藥要喝幾次就一次熬完幾次把藥湯綜合了再分次喝,餘下的放冰箱即可;3.

熬製中藥的器皿一定不要用金屬製品,最好用砂鍋或者陶罐;醫院裡為病人方便即時性的一次機制熬製中藥更不可取,因為中藥必須熬製三遍以上其藥性才會全部釋放。如果大家把握了這三個原則,您用中藥治病會收到最為滿意的效果。

具體需要注意事項,聽醫生叮囑。

怎樣熬製中藥?

10樓:漫閱科技

應用中藥**疾病,乃是我國人民常用的治病方法。在煎煮中藥方面,也有許多講究。

盛器的選擇往往是首先考慮的問題,由於中藥裡含有不少鞣酸或其他生物鹼,遇到鐵或其他金屬時,可使中藥成分發生生物化學變化,輕則減輕藥的效力,重則生成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因此,應選用砂鍋煎藥為最好,或用搪瓷器具也是可以的。對於鐵器則要忌用,鋁製品也要避免應用。

煎煮中藥前,通常要檢查一下,認清哪些是先煎的,哪些是沖服的,不能混在一起煎煮。有些中藥,如磁石、龍骨、牡蠣、龜板等較為堅硬的中藥,要敲碎後再煎。

祖國醫學曾講究用井水或泉水煎煮中藥,而現在普遍認為,用乾淨的涼水即可,不清潔的河水與池塘水不可應用,有些人愛用開水煎藥也是不妥當的。

中藥煎煮前,通常要浸泡一下,用於慢性疾病的滋補藥品,常要先浸泡半小時至1小時,對一些急性病症,尤其是一些風寒表證的用藥,常常是隨泡隨煎,夏天或氣溫高的地方,中藥也不能久泡。

每劑中藥的加水量要參考中藥配方數量的多少、煎煮時間的長短靈活掌握,一般加水要超過藥面2~3釐米為好,使煎成的藥汁為150~200毫升。煎煮中藥的火候也很重要,總的原則是小火慢煎,家用電爐煎藥,常常不易掌握火候,不宜選用。煎煮的時間通常根據醫囑來定,一般地說,不同的中藥或不同的疾病,所要求煎煮中藥的時間而不盡相同,風寒解表藥、急症,要急火快煎,一般5~10分鐘;強壯滋補藥,慢性病症,煎煮中藥時間要長,可達1~2小時。

例如應用中藥金銀花、菊花、紫蘇葉、地丁、魚腥草、大青葉、馬齒莧、車前草等以花、葉為主的中藥,或者是肉桂、陳皮、砂仁、藿香等含揮發油較多的中藥,不宜久煎,約10分鐘左右即可,而黃芪、黨參、當歸、龜板、鱉甲、巴戟天、肉蓯蓉等藥品,應煎半小時至1小時。有的老中醫認為,人參應以微火煎蒸,長達2~3小時更好;有些中藥如南星、半夏、附子等含有毒性,要先行煎煮,可以減少毒性;有些粉劑(青黛)、小顆粒藥品(車前子、萊菔子)要選用紗布包好,才能煎煮。一般的中藥均需分煎2次(頭煎和二煎),有人早晚各煎1次,隨煎隨服,有人連煎2次,將藥液兌混在一起,分2次服用。

煎煮中藥的要求,應結合地區、季節及家庭的具體條件,還要遵照中醫師的囑咐,以保證中藥得到合理的應用,發揮應有的效力。

11樓:薄思怡節岑

先將中藥浸泡一個小時,是冷水,然後放火上煎,煮沸,是頭煎,倒出,再放入冷水繼續煎,把第二次煎的和頭煎倒一起,比較均勻,藥性更好。

12樓:肖婷婷萊鵬

上面的說的都不錯,用水與火候最關鍵,先把藥洗一下加水剛好沒過藥面兩指節,然後浸泡一會,一般先大火後小火!

13樓:別和奈舒榮

煎藥要用陶罐砂罐之類。不能用金屬的鍋煮。因為有的中藥與金屬能發生化學反應,失去效果。

方法:先用把藥材放罐裡,加水浸過藥面浸30-60分鐘再煮。煮30-60分鐘。

一共煮兩次。將兩次煮好的湯藥混一塊,分兩次服。

14樓:網友

一次熬好,早上熬。用砂鍋不要用銅鍋鐵鍋啥的。先泡半小時,然後放到鍋裡,加水沒過藥材2-5釐米,大火燒開後小火慢熬半小時,倒出藥汁;再加清水剛剛沒過藥材,大火熬開小火再熬25分鐘。

兩次藥汁混在一起。一天分兩次服下,飯後半小時。

中藥怎麼煎才好,中藥要怎麼煎才好 煎之前要洗嗎?

煎藥以砂鍋瓦罐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銅鐵鍋 煎藥用水以水質新鮮潔淨為好 先將藥材冷水浸泡30 60分鐘,用水量以高出藥面為度。煎煮時間和火候根據藥物效能而定,一般來講,解表藥,清熱藥宜武火煎煮,時間宜短,煮沸後煎3 5分鐘即可 補養藥需用文火慢煎,時間宜長,煮沸後再煎30 60分鐘。另外還有些藥物需...

關於煎中藥的問題

1 最好的做法是二煎在頭煎後進行,兩份藥混合平分,分兩次服用。2 密封儲存,可以選擇塑料容器,冷藏更佳。3 非真空包裝儲存,建議兩天內服用 一般當天藥,當天煎 如果要長期儲存 7 14天 建議選擇 煎中藥,真空包裝下,冷藏。4 必須蓋上蓋子煎。1.二煎要跟隨一煎,兩次兌在一起,每日三次溫服。2.如果...

關於煎中藥的問題

煎藥可以用電沙鍋,但最好是傳統的柴火沙鍋。因為這樣可以調節所謂的文火,武火,煎藥不一定是兩次,夠一天喝就可以了。一般藥沒有必要泡一個小時,枝巖扮30分鐘就夠了,更不可泡一個晚上咯。不可用水猛灶溫過60度的水泡哦,最好是早棗則上煎吃,吃法也有講就,也會影響療效,比如血熱引起的月經過多就吃涼一點好一些,...